頂層設計、基礎提升、文旅融合!鄒城擦亮全域旅遊招牌

從孟府孟廟的研學游到上九山的石頭古村落風情、從嶧山的登高望遠到香城鎮泉山溝村的田園“四同”體驗,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鄒城,處處是景,步步有美。近年來,鄒城依託深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開創全域旅遊新格局,將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圍繞“孟子修學遊”和“鄒東深呼吸”兩大板塊產品,以頂層設計為引領,以景區提質升級為重點,以文旅融合為特色,加快旅遊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逐漸擦亮全域旅遊的招牌。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頂層設計 基礎“著筆” 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岩石迭壘,幽洞玲瓏,飛簷斗拱,青松鬱蔥,秋末冬初的嶧山,俊秀宜人,雖為傳統景區,但近期仍在不斷提升,山下完善停車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鄒魯一號露營地、環山十公里畫廊,山上修復了山上古建築、更新了區內桌椅配備,新建的木棧道可給遊客帶來更多更美的景色。

“嶧山是清修的好地方,秦始皇東巡首登嶧山,孔子曾在嶧山講學,所以來過多次,感覺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對遊客來說越來越方便。”來自滕州市的遊客胡先生告訴記者。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導覽圖、指示牌、旅遊廁所……全域旅遊旅遊區重在細處“著眼”、基礎“著筆”,“城區即景區、旅遊即生活”的意義便在於此。而這首先來自頂層設計。鄒城市成立市長任組長的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探索“多規合一”,《鄒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與國土、城建、環保等部門規劃深度融合,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等部門規劃與旅遊產業緊密銜接,嚴格落實涉旅項目旅遊主管部門必審機制。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是全域旅遊的重點。鄒城統籌整合交通、水利、國土、林業等行業資金,投入旅遊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達8億元以上,為旅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完成全市旅遊標識導引系統的覆蓋,在通往景區主幹道和高速公路設置旅遊標識牌221處,修建生態停車場30多個,建成專用旅遊連接線68公里,通達A級景區道路全部達到2級以上公路標準,鋪設旅遊慢行綠道59公里,16條線路、300多輛公交車通向景區,還建成分佈合理的遊客服務中心和旅遊商品專營店,高速服務區、汽車站、鄉村旅遊點等遊客集中場所均建立旅遊諮詢服務點,形成了功能完善、主客共享、運營良好的旅遊環境。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擦亮名片 文旅融合 人文芬芳浸鄒魯

從孟母一遷處、鳧村開始,參觀孟子故宅,聆聽搬遷緣由,而後出發至二遷處、廟戶營,聆聽孟母“殺豚不欺子”的故事,再到孟母三遷處、子思書院,瞭解孟子與子思的師承關係,古代書院起源和發展,聆聽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回到孟廟孟府景區:泰山氣象門前,感悟孟子“大丈夫精神”的浩然正氣,孟廟寢殿前,聆聽《孟子生平事蹟》,亞聖殿前,尊古禮祭拜亞聖孟子,誦讀孟子名言。而後,學生們身著漢服,在孟府賜書樓前舉行了莊嚴的拜師禮儀式,遞拜師帖,獻束脩六禮,師者回禮,啟蒙開筆,敬茶感恩……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近日,濟寧市某教育機構帶著90名小學生參加了“重走孟母三遷路,回報父母養育恩”主題研學旅行活動,沉浸式體驗既原汁原味,又生動深刻,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鄒城是孟子故里,也是母教文化的發源地,孟母三遷擇鄰教子的故事千古流傳,孟廟孟府孟林景區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發展研學旅遊條件得天獨厚。隨著景區被列入“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研學市場日漸壯大,鄒城研學游出現“井噴”之勢——去年全年10萬人次,今年1至9月,就達到15萬人次。

創新多元化機制 全方位提升旅遊供給

從植被覆蓋的五寶庵山沿路而行,道路兩旁栗子樹黃了葉子,煞是好看。青磚瓦、白灰牆,門前是果園,屋邊是書院。這是香城鎮泉山溝村的真實寫照。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我們是山東省美麗鄉村,現在民宿委託給兗礦信達酒店管理,他們是四星級旅遊酒店,經驗豐富、服務到位、管理規範,現在親子游特別多,上週有一大波來刨地瓜、扒花生的遊客,在民宿、雅舍和客棧擴建完成以前,都不敢接大單子、住不開。”香城鎮旅遊辦主任焦玉華如是說,和高標準酒店合作,服務能力和旅遊品質都有了提升,來“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的遊客滿意而歸。

為保障旅遊供給體系持續完善,鄒城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風險補償、擔保補貼、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槓桿機制,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進入旅遊業,做大“旅遊蛋糕”。目前,被納入全市重點工程的旅遊項目21個,涵蓋農業、工業、文化、養生、休閒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達56億元。

顶层设计、基础提升、文旅融合!邹城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與之相對地,是旅遊景點和旅遊產品的多元化。鄒城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溼地公園多處,並開啟“旅遊+”模式,產業融合不斷深化,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工業旅遊示範點,採摘遊、農家樂市場火爆;研學旅遊蓬勃發展,成立鄒魯研學旅遊聯盟,市財政每年列支3000萬元文化旅遊發展資金,專項用於文化旅遊業的扶持獎補;會展旅遊熱度不減,連年舉辦孟子故里中華母親文化節、祭孟大典儀式,中心草莓節、香城紅棗節、張莊櫻桃節、城前桃花節、看莊土豆節;新興業態迅速發展,冰雪娛樂、溫泉度假、中醫康養、全景漂流、空中旅遊等項目遍地開花。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譽耀 呂光社 通訊員 張長青 盛 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