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人是從水中生出來的,如果沒有水,人不能活下去。中原文化就是黃河水養育出來的。人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建築城市,再創造文化。 ——黑川紀章

上週末,去了趟杭州,到了杭州當然不得不去這座城市最大的IP——西湖。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又因其優美的景色,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眷顧,為之留下了諸多名篇佳作。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西湖夕照(圖片來源自網絡)

漫步在西湖邊,看著“三面雲山一面城”的景色,我也終於能理解幾百年前的南宋為什麼會選擇“直把杭州作汴州”,而不思復國。杭州的確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南宋有個和尚說杭州不適合修道,因為西湖太美,近水三分妖;而魯迅也曾勸過郁達夫不搬到在杭州,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不過我認為不全對,畢竟當年那個在西湖旁湖畔花園裡創業的英語老師現在已經成了全國人民的“馬爸爸”。

雖然西湖美景讓人沉醉,但我還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鄭州,一座位北依黃河而建的城市。在現在人們的印象裡,鄭州是座缺“水”的城市,一方面是用水短缺,另一方面是城市缺少水的靈氣。甚至在前些日子因市政部門用水量激增,而導致部分區域出現用水困難的情況時有發生,還一度受到了市民和輿論的口誅筆伐。

其實古時的鄭州是不缺水的,在其東西兩邊分別坐落的有圃田澤和滎澤,圃田澤聯通黃河與鴻溝,滎澤聯通黃河與濟水,它們互相之間形成了鄭州的水系脈絡。因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這裡也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裴李崗文化。

明清時期,鄭州有八景,其中三處都跟水有關。彼時在此任知州的張鉞對三景分別作詩:

鳳台荷香:“十里薰風三尺水,紅雲擎出翠雲鄉”。

圃田春草:“藪澤平鋪嫩帶煙,偶經酥雨倍芊綿”。

汴河新柳:“一鞭青不斷,愛爾碧參差”。

而清康熙年間,鄭州學正徐杜在遊覽鄭州時創作的《鄭州攬勝賦》中,對水景更是有令人神往描述:

“赫赫濯濯,在我東郊。東郊有湖,方可十里。澄澈如鑑,一泓清水。”

“翠鳥翔于波上,錦鱗游於淵底。迎岸弱柳垂絲,滿塘鞭蕖放蕊。

“秔稻離離,恍若南國蒔種;漁舟泛泛,疑是滄浪停艤。君子亭邊,可以乘興納涼;東山脊上,得以極目眺視。”

但隨著歷史自然條件的變遷,圃田澤和滎澤相繼消失,八景中的三處水景也從人們的視野中消逝,鄭州就此未再出現過類似的湖泊。鄭州與“水”彷彿漸行漸遠,難道這個依母親河而建的城市自此與“水”無緣了嗎?

現如今,當你打開地圖軟件,俯瞰鄭州時會發現,在鄭州東北部有一片藍色形似龍型的區域,這就是龍湖(為區別鄭州南部的南龍湖,又稱北龍湖)。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說起龍湖,我們要把時間追溯至20年前,彼時正值新舊世紀之交,當時全國的平均城鎮化率為36.22%,而河南的城鎮化率僅為23.2%,排在全國末位,甚至在社會上一度盛行“東部率先了,西部開發了,東北振興了,中部塌陷了”的悲觀論調。面對這樣的局面以及我國剛剛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當時的省委省政府為了使河南煥發活力,儘快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決定將鄭州確認為發展的龍頭,增強鄭州中心城市功能,以開發新區的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帶動河南的城市化建設。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鄭州東郊機場(圖片來源自網絡)

最初,鄭州市提出在老107國道東邊要搬遷的機場區域建設一個“港澳新城”的方案,主要面向港澳地區招商引資,而方案上報省裡後,卻被否定了,理由是方案有點“不自信”。省裡希望鄭州市領導打開思路,放開視野,要有擴大鄭州城市規模的思維。就這樣,一件能夠被寫入中國城市規劃史上的案例徐徐展開

2001年9月,鄭州向世界發出邀請,採取國際招標的方式選擇鄭東新區的規劃方案,這也是我國首個向國際徵集城市規劃概念的城市。其中參與競爭設計招標的有澳大利亞COX集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法國夏氏設計事務所、日本黑川紀章事務所、新加坡工程集團、美國SASAKI公司等6家國內外頂尖的規劃設計單位。

“軍用飛機場還沒拆,跑道已經老化,停放著一些鏽跡斑斑的軍用飛機。機場旁邊,有大片半人高、望不到邊際的蘆葦,非常荒涼。”這是當時還是黑川紀章設計事務所規劃部主任的中國留學生周定友對鄭東新區的最初印象。而其他的設計師們對面前的場景也都感到十分驚訝,“完全就是平地起新城,一張白紙繪藍圖啊!”

最終,經過國內外專家的反覆評審與鄭州市民的廣泛討論,黑川紀章的規劃脫穎而出,被選定為最終方案。2002年3月,鄭州市人大對規劃方案予以確認,提交至省委、省政府領導,並按照有關法定程序,經過逐級審批,報國務院備案,最終寫入了地方法規。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建設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要服從規劃,不能自行其是,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按照省領導“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的要求,2003年1月,鄭東新區第一個項目,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工建設。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記得,上初中時路過中州大道向東望去的場景,工地塔吊林立、大量工人繁忙工作的建設浪潮。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黑川紀章和鄭東新區規劃(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整個規劃中,黑川紀章融入了共生的哲學理念,這包括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共生、科學與藝術的共生,而不只是一座座鋼筋混凝土所築成的水泥森林。正如文章開頭他所說過的話,人的生存和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水,為了給鄭州這座缺水的城市引入水,他在規劃中的“重頭戲”區域,CBD北部參照西湖,大膽設計了一個與西湖面積相當的人工湖。起初,這樣的規劃也遭受到了質疑,是不是過於異想天開?其實黑川紀章在設計時通過調查發現,這片區域地勢低窪,有大片魚塘,並且地下水位很低,後期通過引流黃河水,很容易實現人造湖泊。在打消外界的疑慮後,2010年10月16日,這個鄭東新區規劃中的點睛之筆,正式開工建設,龍湖就這樣的誕生了。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北龍湖一角(圖片來源自網絡)

2013年,龍湖完成蓄水,其水域面積達5.6平方公里,雖比西湖面積稍小,但蓄水量更大。西湖在2002年拆除了環湖圍欄後,徹底與城市融為一體,成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自此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遊客,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也提升了杭州的形象。而龍湖同樣如此,自設計之初就給予了開放溼地的性質,人們可以與水近距離接觸,同時它不僅是人類的活動場所,也是鳥類、魚類等動植物的生存場所,現今龍湖已是週末和節假日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之一了。在未來,龍湖將會與聯通的賈魯河、東風渠等河流實現通航,我想那時只會比徐杜的泛舟湖上的場景有過之而無不及。

鄭州和杭州這兩座城市就如同龍湖與之西湖一樣,也有著某些相同點和聯繫。曾經的杭州很多時候只是人們口中“上海旁邊的一個城市”,而在省內,經濟總量方面也一度有被寧波超越之勢。彼時的鄭州處境則更為十分尷尬,雖貴為省會,但卻夾在歷史底蘊更為厚重、名氣更大的開封和洛陽之間,在省內首位度很低,對省內和中部地區缺乏輻射和帶動作用,難以被獲得足夠的認同。

當邁入21世紀後,兩座城市都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杭州抓住了互聯網的風口,現如今互聯網企業市值排在了全國第一,在阿里等企業的帶動下,成為了廣大互聯網創業者的樂園和聖地。而鄭州憑藉“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在中部崛起政策推動下,戴上了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儼然已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有人說張鉞自入仕途,兩任鄭州知州,終身未能提拔升遷,從他為鄭州八景所作的詩句中能夠讀出大約心情不佳,想必鄭州對於他也是不盡如意。如今,“沉舟側畔千帆過”,“敢教日月換新天”,鄭州已不是曾經那個黯然神傷之地,而是大有可為之地。龍湖也不也僅是擁有怡人的景色,湖中1.07平方公里的金融島上,彙集了各大重要的金融機構,未來這裡將有望成為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

欲把龍湖比西湖,未來水鄭東帆影搖曳

(圖片來源自網絡)

今年6月,現實又將鄭州與杭州聯繫在了一起,“西湖的管理者”成為了“龍湖的掌舵人”。就在鄭州的新書記上任不久後,龍湖中正在建設的金融島上,一棟大樓率先掛起了四個字的大招牌---“浙商銀行”, 愈顯意味深長……

1.鄭東新區管委會網站

2.解碼鄭州造成記,一段不可複製的逆襲之路!

3.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11.8附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