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今年的安博會集合了全球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1500 多家廠商來參加活動,在企業組成方面,包含了傳統的安防企業和供應鏈企業。

通過詳細的瞭解安博會,從技術角度上我們可以可以分為以下幾大亮點:

1、軟件概念:攝像機的算法商城正式上線,讓安防產業的軟件定義硬件成為可能。

2、芯片領域:旭日二代等新品發佈,國產芯片、服務器頻繁現身,成為真正國產之光。

3、城市級業務:城市級視頻、物聯網平臺頻繁亮相,成為安防產業中新的練兵場。

4、三維視覺:技術落地千行百業,從刷臉支付蔓延到安防落地。

5、夜間感知:黑光、微光多種技術流派大戰。

6、5G 落地:移動安防成為 5G 在安防產業目前的落地最佳場景。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算法商城上線,安防行業重演手機行業舊事?

在安防行業“潛伏”了八年之久的華為,從去年開始終於高調問世,同時推出一些列具有爭議的概念。比如,算法商城以及軟件定義攝像機。

這次安博會華為重點推出一款名叫 HoloSens 的算法商城,根據華為表示,在這一商城中,算法開發商可以將自己的算法放入商城,而客戶可以根據自身攝像頭功能的需求進行購買下載算法。

這一過程就好比手機的 App 商城一樣,你可以安裝不同的 App 軟件到手機上。

這將對傳統安防產品具有顛覆式的改變,傳統安防產品在硬件出廠時即被設定好的軟硬件配置,此後無法自行改變,而算法商城則改變了這一現象。同時,基於算法商城,華為還推出軟件定義攝像機的概念,與算法商城相呼應。用戶可以自由的從商城中下載算法到攝像機,算法則直接決定攝像機的功能。

事實上,主打這一概念的也不止一家華為,紫光華智也同樣是這一概念的推崇者。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國產芯片、服務器當道,迎來真正的國產之光

如果說大國關係的變化,為安防產業的發展蒙上了不確定的陰影,那麼此次在安防展中出現的國產芯片、服務器企業們則是此次展會中當之無愧的國產之光。

而光芒最盛者,當屬海思。這是海思歷年推出的安防芯片集合,就目前而言,海思芯片已經佔領安防領域芯片市場的 70%,完成了從高端到低端及 IPC、XVR 芯片的覆蓋。

但在海思的光芒下,任然有其它企業的光芒,比如,地平線發佈的第二代邊緣 AI 芯片——旭日二代。旭日二代採用 BPU 2.0 伯努利架構,其性能比比 GPU 高效 10 倍,其芯片方案可將最大人臉庫容由 5w 張提升至10-30w 張,識別速率從 200ms 提升到 100ms。

再比如依圖求索,據介紹,這是全球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製SoC芯片,已經實現量產。而求索1U高密度計算服務器,則可以一臺機櫃接入1萬路視頻分析,代替原本需要16臺機櫃的方案,使雲端整體建設費用減少50%,運維成本降低80%。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智慧城市風口上,城市級視覺中心構建火熱

今年是智慧城市發展最迅速的一年,在去年大華就提出城市之心概念,而今年逐一實現。

所謂城市之心,這是大華於去年十月安博會前夕推出的 1+2+N 新型智慧城市架構。其中,1 指“1 個平臺”即城市大數據平臺,2 為“2 箇中心”是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和城市安全中心,N 是“N 類應用”包括智慧警務、智慧交管、雪亮工程、智慧消防、智慧教育等領域。在今年的安博會上,大華又對其進行了更新,併發布了全新 DAHUA GAIA 大數據平臺。

其次是曲線參展的阿里城市大腦,它於 2016 年被阿里帶頭提出,通過將所有人、車、道路數據都接入系統,阿里雲可以完成對城市交通等方面情況的全局感知,並進行綜合調度,進而完成降低擁堵等目標。還有許多企業沒有提出像城市之心、城市大腦這樣的響亮概念,但其實也是在做著類似的事情。比如在守護國慶 70 週年的北京長安街的立體防控雲防系統。這是高新興搭建的一個綜合應用平臺,技術上採用高低結合、全維感知、智能識別技術,將視頻、音頻、電子圍欄、WIFI 感知資源全數綜合,形成一體化、全息化的感知體系。進一步,結合公安機關大數據平臺的各業業務數據、社會數據,形成人工智能的全維感知,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圖像識別、雲臺高低聯動、軌跡發現、社區雲防、越界預警、感知採集、實景指揮、預案控制等功能。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刷臉支付到刷臉開門,三維視覺落地到千百行業中

近幾年,三維視覺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安防領域,在這次安博會上,奧比中光推出了業界首款 3D 結構光人臉識別視頻鎖。

奧比中光 3D 攝像頭模組 U1,可為用戶建立毫米級 3D 人臉模型,從而避免出現一張照片騙過攝像機或者化妝前後認不出來的尷尬問題。此外,的盧深視則本次安博會上帶來了三維機器視覺人像數據管理平臺等產品。這是一個是由的盧深視自主研發人臉識別平臺,可以進行高精度的三維人臉識別、人臉實時視頻結構化、三維人體實時結構化、識別比對庫管理、存儲結果檢索查看和結構化應用。此外,的盧深視也表示,其技術已經在 G 端有了落地應用,並在某邊疆省份建立了全國首個“三維人像數據庫”。

黑光、微光、超星光,什麼光才是夜間的王者?

如何在黑夜中看得更清晰,一直是安防行業不懈努力的方向。而各大廠商發佈的微光、黑光、超星光誰能在夜間更清晰?

首先,我們聊一聊黑光技術。黑光也稱色彩倍增技術,通過紅外與可見光雙 sensor 構架,一路 sensor 模仿錐狀細胞感知色彩信息;一路 sensor 模仿視網膜中的桿狀細胞感知亮度細節,最終將紅外與可見光雙光融合,使得黑夜場景之下,捕捉到的色彩信息和亮度細節互不干擾。進而在極低照度下,呈現亮如白晝的彩色畫面。

不過此技術仍有兩大缺陷亟待解決:一是貴;二是車貼膜則無法正確識別。

微光技術則是通過配備低亮 LED 補光燈,結合 AI 超微光成像技術,可以同樣達到清晰夜間成像。不過全黑場景下有一定侷限,而且需要部分補光。除此之外,還有星光、超星光等技術方案。

5G 正式商用,移動安防設備將落地最快

5G 商用已經正式開始,安防行業自然不會落下。5G 在安防行業的應用,這些年已經有很多推測方向,而經過今年安博會之後,我們發現落定更快的可能將是移動類安防產品。

六大亮點,2019安博會展示出的安防產業技術未來

例如科達推出了 5G 移動哨兵,優必選推出了 5G 機器人,此外,大華、華為等很多企業也均圍繞 5G 做出了一定的產品與方案展示。

雖然目前來說 5G 的全套方案實現還不是時候,但是單兵部署很多企業和場景已經完成。以一些重大展會為例,很多運營商會在展會附近進行 5G 信號部署,而 5G 安防產品也只有在這種場景下才能部署,而移動安防則正好可以實現靈活布控與接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