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留學的美國夢,堅持回國的中國夢,饒毅放棄院士、只愛科研

“對於好的科學家,我繼續尊重,無論他們是否是院士。同理,對於不好的,我自然知道,也與他們是否是院士無關。”

他學業有成,果斷放棄了美國前程,懷報效祖國之心歸國,卻在2011年落選院士之後,發文不再成為院士候選人。他性格耿直,曾表示,科學家不能留戀行政職務,應將在科研和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因此直到現在也只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但是無論是否院士,他依然堅持科研,是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現在已成為了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他就是著名生物科學家饒毅。

放棄留學的美國夢,堅持回國的中國夢,饒毅放棄院士、只愛科研

饒毅帶領的實驗室進行高等動物發育的分子信號,細胞遷移的分子機理、及其在控制腫瘤轉移的應用的研究,而他本人曾發現了兩個眼睛在發育中來源於同一形態發生場、發現Slit 為神經導向蛋白質、提出體細胞運動共同分子機理、發現爭鬥的中樞和外周機理、求偶的分子控制。當下依然進行著生物方面的研究。

或許,對於饒毅來說,在國內的頭銜少了一些,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多數是國外的一些頭銜,但是卻並不影響其為報效祖國的決心,去實現他心中的“中國夢”。42歲,饒毅便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持過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支持的Gordon國際會議,人生一步步走向了巔峰,卻在2007年決定回國,讓很多人不解,而當時的他年僅45歲 ,回國後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如今,成為了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放棄留學的美國夢,堅持回國的中國夢,饒毅放棄院士、只愛科研

“我希望,本世紀的華人能創造一個‘中國夢’: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以中國的實踐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在這個前提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國:失去的是以個人成功為標準的“美國夢”,獲得的是以個人與群體共同幸福為自豪的“中國夢”。

在這個前提下,我也希望歸國者和國內的人成為同志:摒棄以關係為導向的舊習性,建立以事業為導向的新文化,攜手並肩共同探索新道路。如果大家攜手並肩,有可能以中國為基點推動人類進步。”

饒毅就是懷著心中這個“夢”,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科研和初心。

放棄留學的美國夢,堅持回國的中國夢,饒毅放棄院士、只愛科研

他就是這麼一個科學家,心懷的科研,更心中有中國。他雖然不是院士,但是他對於科研,對於國家的這種情懷,是讓人敬仰和欽佩的。無論當初饒毅科學家落選院士是什麼原因,也無論是否他能不能成為院士,他所取得的成就卻不會埋沒,而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科學家應該重心在科研上,除了科研無他。

當下,有些人抱怨自己的祖國,卻不知道他自己本人能夠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或許用饒毅科學家的話來說,我們不僅要問中國還有什麼問題,而且要問自己可以為中國解決什麼問題,這樣中國才能崛起,才能越發強大。

致敬這位不屈的科學家,願祖國富饒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