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發球是最容易直接得分的乒乓球技術,業餘朋友練好一手發球,在乒乓球比賽當中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勾手和轉不轉套路是最容易上手的發球技術,下面老潘分享一下實戰中的發球心得和技巧!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勾手發球也屬於逆旋轉的一種,以右手持拍為例,目前業餘乒乓球愛好者對於左側旋的發球都比較熟悉和了解,如果不是節奏變化或旋轉特別強烈,在比賽中一般不容易吃球,而勾手發球因為動作小,迷惑性強,所以如果有一定上手能力的朋友,選擇勾手發球往往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握拍:

由於摩擦的方向與傳統的左側旋發球完全相反,所以為了方便在摩擦時加入更多手腕部爆發的力量,勾手發球握拍的手形也會有所變化,有點像打球時“反手利”的感覺,手腕內扣更多,拍形與手臂鏈接後像一把“勺子”,所以這種發球也被人稱為勺子發球。

勾手發球注意的細節:

“因為旋轉相反,所以細節處也有變化。”

板型:要與發順旋轉時相反,板頭儘量往裡勾,確保乒乓球拍從球的右部包裹住球(以右手為例)來摩擦。

身體:要抱團,因為勾手發球是由身體內側往外摩擦,但靠手腕的力量有些困難,利用身體抱團後伸展的力量可以提高發球的質量。

拋球:最好以低拋為主,由於發球方向不同,低拋更讓容易在練習時找到球點也更更容易。同時需要一定的回拋更能容易合力找感覺,剛入門的時候可以多回拋多找感覺,熟練再標準化,找感覺是第一!~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為什麼勾手發球很流行?

以連續見長的國手級運動員往往都有一手過硬的勾手發球本領,這是因為這種發球能夠避免過多的臺內環節,快速進入相持,方便技術戰的實施。

“勾手發球造成對手不適應的原因來源於不同於一般發球的出球弧線。”

就如同下圖(左)所示那樣,傳統的順旋轉發球,出球落點二跳後回因為側旋的原因向球檯的外側飛行,這樣的飛行軌跡,如果對手是右手選手,側身用正手處理接發或是反手擰拉都會比較從容,而後手發出的逆旋轉球二跳落臺的飛行方向正好相反,對手側身用正手位接發的難度比較大,如果想要直接擰拉,也需要更早地提前預判來創造更好的發力空間,通過弧線的變化,勾手發球能很好的限制對手的搶先上手,讓己方在第三板球時佔據主動。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掌握勾手側下旋

“掌握勾手發球,發好側下旋至關重要。”

勾手下旋增加旋轉的秘籍是躺平拍面!

相比較側上旋勾手發球,由於人體手腕關節結構的關係,勾手發球的難點在於側下旋,很多朋友側旋都發得不錯,但下旋球的旋轉發的不夠強烈,要想增加勾手側下旋的旋轉強度,要點是在摩擦的瞬間儘可能的躺平拍面,有利於摩擦到球的底部,但要注意在引拍時不能過早的將拍面躺平,這樣會讓對手容易察覺,喪失迷惑。也可以做一些假收尾動作掩飾摩擦方向~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找準摩擦的部位

勾手側下旋摩擦球的部位要比側旋和側上旋要求更加嚴格一些,因為摩擦的行程越長,越能夠充分的旋轉,同時對弧線和落點把控也更好,所以在發側下旋時,最好是今早從球的底部插入,在初練習時建議將摩擦的節奏放慢,多體會握拍摩擦時“兜底”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想象成生活中使用勺子舀東西的感覺。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勾手側下旋落點的選擇

“考慮到後續上手,通常會選擇正手短和反手短兩個落點。”

因為下旋球較慢,突然性不強,所以勾手側下旋的發球落點通常會考慮發對方的正手短球和反手短兩個落點,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三角”區域,對業餘水平的乒乓球友來說,因為勾手發球帶有一定的側旋,想要控制好擺短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就給發球方創造了搶先上手的機會。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剛開始練習勾手發球的落點時可以先將球發往球檯的中間,確保上臺,在逐漸進行落點的調節,熟悉手感,以勾手側下旋的正手位短球為例,比較理解的位置時發球二跳後落臺在對方正手小三角外側半出臺,讓對方不能夠很好的控制擺短的方向,想要擰拉也難以讓出足夠的空間。壓低弧線!進一步提升威力!增強勾手側下旋的要點是要將發球的弧線壓低,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對手直接上手,要做到壓低弧線,就需要在發球摩擦時儘可能的降低身體的重心,對於業餘朋友來說,這樣連帶著也可以將球拍與球的觸球點離球檯的高度更低一些,要注意儘可能也多摩擦少撞擊,同時也要可能將發球時擊球點的身體高度在練習中國定下來。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反手位短 因為反手位擰拉擊球比較流行,因此在發反手短下旋時,一般要更加往球檯側面把落點發開,這樣避免對方臺內球質量過高給自己下一板造成壓力。這一發球落點多作為配合適合,比例較低。 正手位短 由於下旋球的挑打技術難度過大,一般業餘選手在處理正手位下旋球時,往往會採取擺短或者側身擰的接發球方式,擺短的比例相對要高一些,這時站位較發上旋球時應更近一些,以便應付對方的短球,此外還要注意對方的出臺球,因此既不能太近也不宜太遠。準備搶拉半出臺的下旋球發球後快速還原,準備搶拉佔據主動” “快速銜接的要領是根據發球落點提前預判對手回球的落點” 在以勾手側下旋為主的發球套路中,線路A為已方發球至對方正手短的位置,之後迅速還原,移動至球檯中央,站位稍靠後,方便兩面上手,對手通常會將球回擊至己方球檯中路偏反手位,這時就可以上不搶先進攻,根據對方的站位選擇直線B或是斜線C。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另一個常用的套路是將球發至對方反手位短(線路D),對方通常會將球回至中路偏正手的位置,這時快速移動到位,對方的正手位空當(線路E)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加入側上旋的變化

“學會側上旋與側下旋進行組合,才能更有威脅性”

發側上旋時同樣要注意摩擦球時壓低重心,一方面是威力能夠更好的控制出球的弧線,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發球的迷惑性。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把球發得更“拱”一點!

對大部分業餘愛好者來說,勾手側上旋更容易掌握。與側下旋的摩擦部分不同,發勾手側上旋時,摩擦球的部位在球的中後部,只需要橫向摩擦,就能夠得到比較強烈的側旋,如果是從中部向前上方摩擦,就能發出測上旋球。

如果想要發出的側上旋更具有威脅性,可以把球發的更“拱”一點。方法是在橫向摩擦時,加入手爆發向上抖動的過程,這樣一來旋轉會更加強烈,並且球落點後回有明顯的上跳,容易造成對方回擊失誤。

勾手側上旋落點的選擇

“側上旋通常有調節節奏的作用,所以會選擇正手短和反手長兩個落點”

勾手側上旋具有一定的突然性,發球的落點主要選擇對方正手短和反手長兩個落點。這兩個發球時,以正手位短球為主,之後準備上旋的相持。根據對手的情況,會輔助加入側上旋的反手位長球來調節比賽的節奏,目的是能夠“定”住對手,分散對手對於正手位側上短球的注意力,避免對手從容上不,在發正手測上短球時從容挑打。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反手位長

反手的勾手測上長球,多作為輔助性發球使用,這樣可以有效牽制對手的站位,讓對手在接發球時站不穩腳,從而降低揭發的質量。在發反手長側上是,儘量發得“拱”一些,讓對方無法拉開手回擊。

正手位短

上旋球難以控短,加之正手位離身體較遠,業餘球迷反手位到正手位精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接發時多以推、挑為主。正手位短上旋的使用可以有效迫使對方接發球出臺,便於自己下一板的上手。在發完球之後,多往中間位後撤,根據對方的回球,進行兩面上手。

準備銜接,主動迎擊

“發完側上旋要準備的是下一板上旋球的應對”

“發完側上旋之後對方回球也會較快,必須做好快速應急上旋球的準備”

如圖所示,通常會選擇將側上旋發至對方正手短(線路A),這時對方上步接發一般會將球回至中路偏正手,己方快速移動使用正手迎擊,考慮到正手直線難度較大,通常會選擇比較穩妥的斜線回擊(線路B)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作為節奏調節,另一套銜接的思路是將測上旋發至對方反手位長(線路C),因為發球較突然,對方通常hi將球回至己方反手位長球,這時做好反手位回擊的準備(線路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