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為什麼鬧得一團糟:“塘鵝叢書”和康伯巴奇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如果英國硬脫歐的話,愛爾蘭領土問題也將重新出現,這就是今天“如何脫歐”鬧得一團糟的關鍵問題。

我是2015年本科畢業,然後負笈英國讀研究院。2016年年初,英國進行脫歐公投,結果投票贊成脫歐的人比投票留歐的人多,英國從此開啟了脫歐進程。然而,到我差不多要讀完博士學位,英國還未真正脫歐,持續地處於“要脫脫不成、要留留不了”的狀態。

最近,英國決定在2019年12月進行提前大選,選的雖然是國會議席,但某程度上,卻是英國人的一種“二次脫歐公投”(de facto referendum)。選舉結果會怎樣、英國未來的前途,依然像是霧裡看花一樣。

江山不幸詩家幸,在這幾年的政治混亂之中,有關英國脫歐、脫歐背後的民粹主義的著作,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企鵝出版社旗下的塘鵝叢書(Pelican Books),近年就出版了兩本這樣的小書。

塘鵝叢書從1937年開始一直出版至1984年,特點是隻用一包香菸的價錢就買得到,從弗羅伊德到約翰·伯格,都有塘鵝版本。這個系列在2014年重新出版,每本講的都是世界大事,但凡讀者有興趣又求教無門的事,出版社說:“Pelicans can be their guides.”(塘鵝叢書可以做他們的嚮導)

這裡要談的第一本塘鵝小書,是由兩位英國學者:Roger Eatwell和Matthew Goodwin所寫的National Populism: The Revolt Against Liberal Democracy(2018,Pelican Books)。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民族民粹主義:對自由民主的反抗》 (資料圖/圖)

其實從英國脫歐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全世界就開始談論民粹主義這一洪水猛獸了,但實際上什麼是民粹主義、這一浪潮如何出現,以及民粹主義將會對我們有多大影響,我們都找不到答案,又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誤判,換來更多的恐懼。這時塘鵝叢書或許可以就幫到我們了。

在這本小書裡,作者要說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將一個又一個我們對民粹主義的想象打破,然後當我們用排除法把這些謬誤都釐清以後,我們就可以對民粹主義有更多的瞭解。

無論是脫歐支持者也好,抑或是特朗普或法拉奇(英國獨立黨前領袖)等人的粉絲也好,我們普遍對他們都有一些想象:都是老年男性白人;而且他們不理性,他們實際上並不支持他們所投票的對象,而是為了報復和懲罰,報復政客的虛偽、懲罰政府的無能,這就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民粹主義。所以只需要“佛系”面對民粹主義,等待這些老一輩的人被大自然淘汰,天下就能回覆太平。

作者認為這些想法都錯得離譜,“白老男人”可能是民粹主義的支持者之一,但要使脫歐成功、並使特朗普成功當選,至少牽涉了近半的選民,這意味有更多其他背景的人都是民粹主義支持者,他們超越了傳統左右的政治劃分,並在移民、國族身份認同等議題上找到共同點。

還有很重要一點:民粹主義其實早在2016年以前就在英國開始生根,同時,代表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很早就已經跟他們本來的支持者(工人)愈走愈遠。民粹主義的出現,恰恰是接收了本來被傳統政黨所遺棄的選民,把他們重新拉回投票站,這是很多學者檢討英國在公投成功脫歐的最大原因之一。

因此,英國電視臺第四臺(Channel 4)早前拍了一部電影,名為《Brexit: The Uncivil War》,講的是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一位重要人物——操控英國脫歐陣營的旗手Dominic Cummings,通過運用大數據、找到一大堆“隱形選民”,也就是剛剛所說,那些給傳統政黨遺棄、再由民粹主義所吸納的人,從而使“脫歐”成功地在公投中通過。這些合格選民的數目數以十萬計,大部份都是中、低層背景,但過去都給主流政黨所忽略,幾乎是政治絕緣。

政黨將他們拋棄(特別是工黨在貝利雅年代的轉向,從工人優先變成向中間靠攏),他們也對所有政黨失去希望,Dominic Cummings就把他們重新發掘出來。不論電影有沒有神化這個禿頭的福爾摩斯,愈來愈多人對於現狀、包括主流政黨和跟歐洲接近的多元主義不滿。更重要的是,這種不滿早就積累已久(貝利雅的新工黨出現了20多年),脫歐並非一次意外爆發,而是有跡可尋。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英國電視臺第四臺拍攝的《脫歐:無理之戰》劇照。 (資料圖/圖)

另一本今年出版的塘鵝叢書:《脫歐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Brexit:From Brentry to Backstop,2019,Pelican Books),作者Kevin O’Rourke就是寫脫歐的歷史。從二戰之後,美蘇統霸世界而傳統歐洲國家沒落,這些歐洲國家要能夠繼續站在世界舞臺,聯合起來是唯一方法。這樣的時代背景也奠下之後歐洲國家愈走愈近、形成歐盟的基礎。

不過,跟歐洲大陸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對於怎樣跟其他歐洲國家整合,無論是最初的歐共體還是後期的歐盟,一直遊移不定,而且有趣的是,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工黨是抱持疑歐的態度,而保守黨則希望跟歐洲有更多融合。對英國來說,除了進入歐洲之外,以往的英聯邦和跟美國有更多合作也可以是出路。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今年1月份在英美上映的《脫歐:無理之戰》劇照。 (資料圖/圖)

作者牛津大學經濟史講座教授Kevin O’Rourke的背景很有趣,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丹麥人,在倫敦、都柏林和布魯塞爾長大,而現在則於愛爾蘭居住、在英國工作,是個完完全全的“歐羅巴人”。他的國籍是愛爾蘭人,而愛爾蘭今天正是英國如何脫歐的關鍵所在。

脫歐和很多事情都一樣,有軟有硬,軟脫歐是指英國仍然跟歐盟藕斷絲連,像是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之中;而硬脫歐則代表跟歐洲完全割席。對特雷莎·梅來說,硬比軟來得更有吸引力。當英國退出歐洲單一市場,意味英國跟歐洲恢復邊界管制,即貨物從歐洲進口需要海關檢查(恢復海關檢查將會增加貨物運輸時間,時間是任何工業的重要成本。本田車廠就是怕將來時間成本的增加,所以率先關掉英國西南部的廠房)。

英國大部份的領土都跟歐盟分割了一個海峽,唯獨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跟屬於歐盟的愛爾蘭有所連接。愛爾蘭跟北愛爾蘭(英國)的領土爭議,從來都充滿衝突,但在單一市場這個大家庭之下,使得北愛(英國)和愛爾蘭的邊界變得模糊,也是這個歐盟背景才能使兩個地方得以於1998年簽下和平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

如果英國硬脫歐的話,那麼愛爾蘭領土問題也將重新出現,這就是今天“如何脫歐”鬧得一團糟的關鍵問題。

亞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