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一抓就死,一放就亂”?這49條班規用起來

講民主,還用班規治班嗎?

Question1

班規=約束+規則+懲戒?

是學生不好管,還是教師不會教?

班規,是教師治班智慧的集中體現,還是學生自主管理的最大展示?

今時今日,我們到底需不需要班規?

班規不應用來壓制學生,而應用來引導學生

班規被否定,源於一些班主任對班規的誤解

良好的班規對班級的整體和諧發展、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是有益處的。約束行為雖然是班規的首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制度就是用來管學生、讓學生聽話、“守規矩”的,這削弱了制度在教育管理中的價值。

用這種理念帶出來的班級一定是僵化刻板、死氣沉沉的。

“班規會壓抑學生的個性。”

不僅是老師,很多學生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班規只是教師專制的工具。這成為他們不願遵守班規,甚至故意違反的主要原因。“如果對自由不加限制,那麼任何人都會成為濫用自由的潛在受害者。”

所以,我們必須明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這些辯證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用班級制度約束學生行為和發展個性、尊重自由並不矛盾。

真正民主制定的班規並非針對某些人的行為而制定的,並非故意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是為了對學生的行為、個性的形成及發展起引導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及個性向積極方面發展。

Question2

班規如此重要,是不是一接班就要著手製定詳細、全面的班規呢?

不同的班情,選擇不同的時間制定班規

每個班級的情況不一樣,班主任在接手班級前,就要了解班級的特點,以確定該什麼時候制定班規。切不可一上來為了給學生下馬威,就用條條框框箍死學生。

班規,需要擇時而定

班級組建後一個月左右制定班規

大多數學校,新生入學後都要學習校規,因此,在正式班規誕生之前可以根據校規簡單制定幾條臨時班規。經過一個月的生活,學生的問題逐漸暴露後,再徵集學生意見,著手製定正式班規。這樣會更有針對性,也容易被學生接受。

班級組建伊始即制定班規

班級組建伊始就制定班規,明確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有利於班級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正軌,但要考慮推行的難度。

中途接班要依據具體情況制定班規

新班主任也可能面臨中途接班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急。接手後要先了解班情,如果原班秩序較好,可以“蕭規曹隨”。

如果狀況不佳,也要在取得原班基本群眾支持的情況下才能著手逐漸修訂班規。

班規,可以這樣做

每一位學生的存在都是班級的化身,因此,班規的主體還是要落在如何幫助每位學生成長學習上。

下面主要從課堂管理、平日學習習慣、行為規範、禮貌禮儀、活動紀律方面呈現班規內容:

課堂管理

1.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表示對其他同學的評論、觀點和想法的尊重。

2.需要全班一起朗讀或其他共同完成的任務時,每個人要積極配合;

3.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先舉手示意老師;

4.上課不能睡覺;

5.翻閱課本,或者換書時,動作要快、要安靜;

6.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

7.如果可能,請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比如:第一複述問題並給出答案,第二給出主要理由,第三展開說明理由,最後重複問題並給出答案結束;

8.如果要帶玩具或與學習無關的用具到學校來,請提前獲得老師允許,並說明原因;

9.別在教室裡吃東西或喝飲料,除非有特殊活動;

平日學習習慣

1.做事要有條理性——例如,在開學時,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書本、筆、美術本、水彩筆、尺子等等)進行盤查,列出清單;

2.根據課表,從用品怎麼用、什麼時候用等方面給用品貼上標籤;

3.根據課程表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日程;

4.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犯錯時,不管什麼情況,一定要誠實,避免因為撒謊而惹來後顧之憂;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做錯,從錯誤中學習,不能一錯再錯;

5.上課鈴聲響起前,準備好學習用品和書本;

6.所有作業儘量獨立完成,如果不會的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準抄襲,考試不準舞弊;

7.多去圖書館和運動場;

8.多積累,勤做筆記;

9.別在課桌上塗寫;

10.小心對待各種教學器材,如書籍、電腦等;

行為規範

1.按時到校,不要遲到;值日值周的同學更要準時;

2.提醒、記錄無故遲到、早退、曠課同學;

3.承包責任人或值日生必須履行本人職責;

4.值日班長實事求是,不得報復、包庇他人;

5.對自己的形象負責;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洗手,特別是去洗手間之後;

6.自己座位附近的垃圾自己處理;主動檢查、撿起垃圾箱附近掉落的垃圾和別人亂丟的垃圾的同學,可以獲得小獎勵。

7.教室及走廊內要保持清潔,不得有亂塗、亂畫、亂丟、亂倒的現象;

8.班級所有人衣著整潔,不得赤膊光身,坦胸露背,不得穿拖鞋,校徽領巾佩戴好;

9.就寢時間,需按時、按位入睡,不掉換床位;

10.宿舍內務要整齊統一,不得亂擺、亂放日常用品及床上用品。

禮貌禮儀

1.與老師、同學交流,要有禮貌,有分寸;

2.說話交流的時候要態度謙和,不能講粗話髒話,不要得理不讓人,尤其是不能指手畫腳、唾沫橫飛;

3.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要知道視線接觸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在說話,眼睛要一直注視著說話的人;如果有別的人發表意見,則要轉過身去,正對著那個人。

4.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要對遊戲獲勝者或把某事做得特別出色的人表示祝賀;

5.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6.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不要咂嘴、發嘖嘖聲、轉眼珠,或做出對人不敬的手勢;

7.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8.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9.在同學受罰時,不要注視,更不能嘲笑;

10.認識新同學,要盡力記住對方的名字;和同學交談中,要儘量多地重複對方的名字;

11.進門時,如果後面有人,請他扶住門;

如果開門的時候需要拉的話,你就拉開門,自己站在一邊,讓別人先過去,然後你再走過去;

如果開門的時候需要推門,你就在自己走過去後用手扶住門,別鬆手;

12.當你需要麻煩到別人時,請先說“抱歉”;

13.要麼認真傾聽,要麼大方表達;

14.如果感覺到被欺負或冒犯,請告訴那個人,或讓老師知道;

15.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要迅速記住任課老師的名字或姓氏,並在遇到的時候主動打招呼。

活動紀律

1.全校師生集會或做操時,在規定時間內,排隊要整齊、保持安靜,有序進行;

2.列隊前進時不能說話;

3.國歌合唱時要肅立,國旗升起時行注目禮;

4.課間下課,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跑跳;

5.進行校外學習時,無論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以上的班規細則,並不是分條、分板塊獨立運行使用,學生之間既要完善自我,也可以盡力要求自己向班幹部看齊,協助履行相關職責。

另外,老師可以對班規採用積分制管理,每一條計入分數,對學生相應行動進行獎勵或者懲罰。

希望在這份班規的協助下,學生可以在規矩的方圓內遊刃有餘,也希望班級面貌越來越自信、團結、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