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者曾奇峰,如何做到無條件愛孩子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

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如何做到无条件爱孩子

想有個女兒,就有了一個女兒,真覺得老天待我不薄

女兒健康、聰明、漂亮,再加上週圍沒有跟她同齡的孩子,她就自然而然成了她生活的環境的中心。讚美之聲鋪天蓋地,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我對她的愛。常常自以為即使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那也會是最好的父親之一。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作為父親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與日俱增。有時候我甚至想,這樣下去,在女兒十七、八歲的時候,我會不會被這些幸福的感覺撐脹得爆炸了?不必等到那個時候,我作為父親的驕傲就受到了打擊。

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如何做到无条件爱孩子

女兒兩歲左右的某一天,我帶她去一個兒童樂園玩。也許是因為她不經常去那些地方,所以她的表現和另外一些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比起來,要差上一大截。在蹦床上,一位比她還小兩個月的女孩跳得興高采烈,而她卻戰戰兢兢地坐在旁邊。我把她扶到中間,她隨著別人跳的節奏跳了一兩下,就摔倒了,立即哭聲震天。

我反覆地鼓勵她繼續跳,但沒有成功。失望感開始在我的心中增長,甚至隱隱地還有一些憤怒。我想換一種方式,就把她抱到一個較高的滑滑梯上,要她往下滑,她卻死死地抓住滑梯的扶手,無論如何都不鬆手,一邊哭一邊說怕。在意識到心中的失望和憤怒有點不可抑制的時候,我知道我需要好好想一下了。

我把她抱到地上,讓她去玩那些皮球、木馬之類的東西,自己找了一個地方坐下,遠遠地看著她。

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如何做到无条件爱孩子

整理完心思,對女兒的失望和憤怒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自責和羞愧。自以為是好父親,自以為愛女兒,原來愛她是因為她的聰明、漂亮、勇敢可以讓父親驕傲,一旦她不聰明、不漂亮、不勇敢,或者一句話,一旦她不能滿足我做父親的虛榮時,父愛也就沒有了。父母對兒女的愛尚且如此功利,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真愛可言?父女之情尚且如此虛偽,那別的情感又有什麼價值?

女兒的一生還長得很,僅僅是因為不“勇敢”,就讓我對她的愛打了這麼多折扣,那以後如果有人比她更漂亮,有人在學校成績比她更好呢?難道我就不愛她了嗎?在這一刻裡,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正在因為成績不好挨父母的毆打?我會成為一個打女兒的父親嗎……

心裡正難受時,女兒跑過來抱住我。感受著她對我的依戀,想著她絕對想不到,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世界上那個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人跟她的距離,竟然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由近而遠,再由遠而近。

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如何做到无条件爱孩子又想,她會不會只在我能保護她的時候愛我,而會在我病弱的時候不愛我了呢?相信她不會,但必須的前提是:她父親----我----不再功利地、勢利地愛她。

我緊緊地抱住女兒,視線慢慢變得模糊。由此聯想到老師跟學生的關係。老師愛學生,幾乎跟父母愛子女一樣天經地義。但遺憾的是,這種愛裡,也有著越來越多的功利:老師愛成績好的學生,而不愛成績差的學生。想到自己曾經是那種被愛的學生,心中又多了一些對不起他人的愧疚。

人生在世,完全地免俗也確實太難。但不管怎樣,在心中保留一些無條件的愛的情感,對自己、對最親愛的人來說,都非常非常重要。比儲存金銀和貨幣重要,也比獲取桂冠和地位重要,很多的時候,甚至比生命更重要,這是因為,生命只有因為這些情感才能夠是享受而不是苦役。

(本文轉自靜觀育兒,原文題目:《愛不需要條件》作者曾奇峰,如侵害到原作者權益,請告知。注:歡迎關注兒童心理成長,公眾號:ertong_xinli,有育兒問題交流可加此微信好友:lhyxinli)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一對一輔導諮詢進行中!

攜手與您一起搭建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樑,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會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會意識和人際關係管理的技能,能理解與包容他人、對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創意性地解決問題和做負責任的決定。

問題快速查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