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作者 / 艾木子

“我感覺他就是一個AI,他披著人類的衣服,試圖扮演上帝。”

這是姜思達與於正相處三天後,得到的感受。

在《僅三天可見》中,以觀察者自居的姜思達,評價於正“不是沒有人味,反而有些嗆人”。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從早年的《宮》、《美人心計》、《陸貞傳奇》到近兩年的《鳳囚凰》、《延禧攻略》《皓鑭傳》,於正開創了古裝劇市場上的於正式美學,並一定程度上捧紅了楊冪、趙麗穎、吳謹言等當紅女演員,躋身中國古裝劇編劇的頭部隊伍。

但同時,用瑪麗蘇劇情顛覆原著、抄襲敗訴、炮轟明星,微博撕逼等操作又讓於正屢屢深陷娛樂圈的暴風眼。

自我、執拗,好為人師的性格在很長時間裡,給於正貼上了一個又一個負面標籤,一度讓他成為“作”的代表,但顯然,於正並不那麼的在乎。


成功的“電視劇商人”,煩人的“教導主任”

在於正的世界裡,有著非常健全的一套邏輯和體系,不需要被打破,也不希望被打破。

學生時代的於正,是同學眼中的“偏執狂”,他想做演員,先後考了兩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但不甚理想,最終只拿到旁聽生的身份。

演員夢碰壁的於正,在1999年跟隨香港導演李惠民轉學編劇。三年的學習時間,讓於正最終與王秋雨、孟蕊等人合作創作出了《荊軻傳奇》,但劇還未播,於正就掀起一番“口水戰”,控訴李惠民侵犯其著作權。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也因此,2002年,於正另起爐灶,在上海成立了個人工作室,正式成為了一名獨立編劇。

早年於正的風格還不甚明顯,出品作品既有《我愛河東獅》式的輕喜劇,也有類似《楚留香傳奇》的武俠劇IP改編劇,直到2010年,於正工作室出品了由於正親自擔任編劇的《美人心計》。

該劇在2011年上映後,迅速問鼎北京、安徽等多個衛視的收視率排行榜第一,豆瓣評分獲7.6分,也讓林心如迎來《還珠格格》後的事業新高峰。同年,挖掘了楊冪、馮紹峰、佟麗婭等演員的《宮》播出,刷新了五年來省級衛視播出電視劇最高收視率。

兩部爆款劇集的背後,編劇於正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古裝戲金牌編劇。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現任湖南衛視黨委書記兼常務副總監李浩曾評價於正,稱其是一位深諳觀眾心理的電視專家。也是在《美人心計》之後,於正式美學風格正式奠基,不僅作品愈加濃墨重彩,瑪麗蘇女主和悲情男二也成為了其劇作中的標配。

而就像《演技派》中展現的,於正擅於把合適的演員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他在節目中毫不掩飾對辣目洋子的欣賞,在節目外誇讚趙麗穎是最合其心意的演員,於正在早期對自己選擇演員有著近乎執著的堅持。

而秉持著“希望通過輸出自己的世界觀和精神觀”的心態,於正成為了那個姜思達口中的“教導主任”。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僅三天可見》中,於正打電話訓斥合作方,不能順著演員的心意來;《演技派》裡,於正堅持,演技類綜藝不能違背表演常識,不能用排練過的片段來做PK;微博上,於正偶爾也會曬出教導自家藝人的聊天記錄。

但,表現過多,未免有些刻意。

身處爭議之中,但從不“示弱”

可以說,造就於正的,是“不在意別人看法,不壓抑自己意見,不甘於落於人後“的強大內心,但反過來,也正是這樣的“人生哲學”,讓於正成為了一個足夠“特別”的存在。

率先遭到質疑的是,於正劇本上出現的的歷史漏洞和對原著顛覆性改編。

2013年,於正改編金庸的《笑傲江湖》,將原著中東方不敗改寫為女性,並從配角一躍成為劇中主角,引起大量原著粉不滿。而在此之前的《美人心計》,儘管收視長虹,但細節經不起推敲,甚至出現了很多該時代背景下本不該出現的物件和制度。

緊接著,抄襲風波接踵而至。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2014年,編劇瓊瑤起訴起訴於正編劇的《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並聯名幾十位同行進行聲討。儘管於正曾做出反擊“沒文化才說我抄襲”,但最終敗訴,被判賠償款項共計500萬元,並向瓊瑤賠禮道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拒不向瓊瑤道歉的於正在同年年末,再次收到一紙訴狀。懸疑小說作家周浩暉稱於正擔任編審、製片人的電視劇《美人制造》第29-30集劇情抄襲了其小說《邪惡催眠師》,經過長達兩年的時間,於正再次敗訴,並被判與電視劇相關製作公司一起,賠償83萬餘元。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但有趣的是,當2018年,編劇宋方金在《吐槽大會》上調侃於正和郭敬明抄襲後,於正即可在微博發佈聲明稱,該言論具有明顯的侮辱性和人身攻擊性,利用於正來進行新聞炒作,傷害了於正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

某種程度上,於正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利己主義者,這種“利己”讓他很多時候產生一種極其“逆反”的心理,也讓他在事業上的緊張感多數來自於自我意識。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在《僅三天可見》中,於正表示,他多數時候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從沒有聽別人的意見改過稿子,不會受到別人情緒的干擾,相反,只有正自己意識到劇本或者電視劇出現問題,他才會陷入到對工作的緊張,而化解這種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繼續將自己投入工作中。

示弱,在於正的字典裡是不存在的。

流水的劇本,“說話”的於正

但在於正的觀念裡,越是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時候,他就越想拿到“第一名”。

2018年,讓於正重回巔峰的《延禧攻略》上映了。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這部由於正原創編劇的《延禧攻略》,截至去年收官,總播放量破150億,單日播放量最高為7億。除此之外,從該劇開播前後到VIP收官第二天,各大主演微博粉絲數均增加了200萬~500萬人不等。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除此之外,該劇一改固化多年的“於正美學”,整部劇憑藉古樸、素雅的風格濾鏡以及反瑪麗蘇的人物設定,成為當年最熱爆款。

相比於幾年前,憑藉一己之力創作劇本,如今的於正,寫吃飯會請教美食專家,寫清宮戲會諮詢清宮專家,在專業度上確實正在不斷地進步。

但顯然,於正並不甘心只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達信息。也因此,在美國進修了一年的於正,在今年籌備了《演技派》。

節目中,於正的執拗依然存在。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我非常熱愛這一行,我想做一檔欄目能讓大家知道演員之難、演員之苦、演員之專”;“我所謂的‘顏值’是我於正的審美,辣目洋子我最喜歡,傾國傾城,顛倒眾生,而且表演非常棒”……

於正正在完成他想做的,在編劇和製作人身份之外,用自己對錶演的理解去成就更多的演員。

而對觀眾而言,走進《演技派》、走進《僅三天可見》的於正依舊不討喜,但總歸不再只是那個在觀眾印象裡,只會發微博雞湯,偏愛借演員營銷的標籤化於正。

在《僅三天可見》訪談的最後,姜思達向於正發問“你覺得於正的存在給別人帶來過痛苦麼?”

於正和他的「生存法則」

於正依舊坦然:“我那麼努力,那麼好,肯定會讓很多人不爽;我說真話,會傷害到很多人。”

40歲的於正,開始了人生的自省。但不管自省結果如何,伴隨他的爭議永遠會為他的存在感“保駕護航”,而於正,依舊前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