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鏡子裡的怪物,穿著同樣的衣服,在無助眼神中,是無邊的孤獨。”

見到華晨宇之前,我們從網絡信息拼湊出來的他,大多帶著風格奇異的“怪人”標籤。見到他之後,我們感受到的華晨宇,其實只是個簡單的大男孩——身上既有幾分孩子氣,也有幾分成年人對夢想的偏執。

因為整個交流過程十分契合,已經結束了採訪工作的華晨宇,開心地來到主持人面前表達謝意:“您的提前功課準備地好充分!”《非常道》節目做到現在,大多藝人採訪結束後都會禮貌性地道謝,但這麼細節性的誇讚,我們卻是頭一回聽到。

今年,已經是華晨宇出道的第六個年頭。去年他告訴歌迷,前五年很像一個節點,第六年應該代表了一個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是什麼樣的?或許,從這裡你能找到答案。


“你的這種狀態讓我想到,你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聽了幾句歇斯底里的旋律之後,評委蔡國慶忍不住低著頭苦笑。

那個在臺上唱了一兩句被叫停的選手,6年後,戲劇性地成為了90後音樂領軍人物。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在《快樂男聲》時期

“我記得大家都不喜歡這首歌,覺得我可能就是個神經病。”後來重新回想參加快男比賽的尷尬情景,鏡頭前的華晨宇嘴角依舊帶著笑。

只不過,和2013年夏天那個傻笑的小萌新不同。出道走到現在的他,更想拿著麥克風告訴觀眾——別再只把華晨宇當天才了,他也是個蠢材。

蠢材是一種偏見,天才又何嘗不是。

這個表面上看起來抬愛的褒義詞,賦之以天才的名義,實則卻足以抹殺一個人20多年來的努力。本質上,一點兒也不比被罵“蠢”的殘忍性低。

01:“從小到大,我經常被人否定。”

“應該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吧,聽到三寶老師的《我的父親母親》,我直接眼淚就流下來了。”

七八歲正是華晨宇上小學的年紀。沒少被身邊同學欺負的他,很早開始就學著在音符裡尋找慰藉和共鳴。回憶起第一次被音樂打動的情景,華晨宇看著我們的眼神還是充滿了觸動。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童年

從那時候開始,如何同“否定”的偏見和解,就已經是擺在華晨宇面前的“難題”了。

“我從小就很怕他,跟他講話都用敬語,說的是您好”,雖然長大後理解了父親的教育方式,但一開始就“逼”著孩子學會獨立的嚴父,沒少讓華晨宇心裡感到“畏懼”。

小時候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就算考試拿了第一名也得不到爸爸的肯定。以至於參加快男比賽的時候,別人都鉚足勁向冠軍發力,而他想要的卻是爸爸的一句表揚——

“比起拿冠軍,爸爸第一次的表揚讓我開心一百倍。”

2013年9月27日,華晨宇第一次嚐到了“糖果”是什麼滋味。戴著黑框眼鏡、留著鍋蓋頭的他站上“快男”的冠軍舞臺,一個新的選秀偶像就這樣誕生了。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2013快樂男聲冠軍:華晨宇

得到父親的認可容易,要跨過身邊人的偏見卻沒這麼簡單。

從小到大,華晨宇在周圍人眼裡都是個格格不入的存在——

小時候,他看起來就是個性格極度內向、甚至帶有自閉傾向的“特殊人”,比起和同齡人玩鬧,華晨宇更喜歡一個人躲在沒有窗戶的小黑屋裡,坐著發呆一整天。長大後,華晨宇也沒學會做到表面上的合群,班上80%的同學他都不認識,更多的時候一個人待在琴房。

“那會兒大家對我寫的音樂並沒有很肯定過”,耳機裡聽著古典音樂的華晨宇,和喜歡聽流行歌曲的同學,怎麼看都不像一路人,就連老師也因為華晨宇的發聲方法不科學、寫的歌奇怪,感到頭疼。

但那個時候20歲出頭的華晨宇,已經不是隻會“關上門”躲在角落的小學生。他開始學著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擊“偏見”,直白地告訴老師——如果用你那種方式學下去,我可能就不喜歡音樂了。

這次反擊,華晨宇成功了。但不代表,“任性”的方法能夠屢試不爽。在小眾先鋒的這條路上,華晨宇踏上去的時候就是“孤獨的”。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出道前,他已經開始面臨大眾偏見的難關。無名頭的惡意和輿論的打擊,四面八方湧來的虎視眈眈的目光,足以將剛要浮出水面的他,直接打入海底。

比賽時因為一首《無字歌》引起爭議,華晨宇連記者採訪都不敢面對;過度關注的困擾,甚至把他逼到向節目組提出退賽請求……“我真的很不習慣”,在和外界和解的過程中,華晨宇最開始像個任性的孩子。

但是,自從他決定踏入這個行業開始,這條路就註定是——漫長而曲折。

在流量歌手、選秀明星的身份下,華晨宇非議不少,他一直斷斷續續活在“否定”聲中——

參加真人秀,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標籤,被罵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整容”“風格詭異”的攻擊,時不時被斷章取義當成談資;歌迷們一旦反擊,還會被打上“腦殘粉”的標籤……那段時間的華晨宇,做什麼錯什麼,就連唱歌飆高音也能成為嘲點。

那時的華晨宇,無法像小時候一樣逃避,也不能像大學時一樣任性。在陌生人的流言裡夾縫生存的他,只好被逼著學會尋找新的和解方法。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我特別能理解他們不理解我。孤獨感並不是一個糟糕的感覺,它其實是自己享受自己的一個私人空間。”出道6年後,已經懂得對輿論置之一笑的華晨宇,摸透了娛樂圈的規則。雖然他依舊習慣躲在關上窗簾的密閉空間,尋找創作靈感;但是卻早已學會坦然接受陌生人惡意的目光——

有些障礙如果註定存在,那麼避不開的時候可以選擇無視。

02:“我的音樂確實比以前要厲害一些。”


2016年,一首改編的《我的滑板鞋2016》出世。

雖然歌曲傳唱度的廣泛,讓一些否定的目光轉向了肯定,也讓陌生人的流言和攻擊散去了一部分。但這種肯定,在華晨宇眼裡卻算不上一件大好事。

“大家覺得這類歌很好聽,但它並不是我最滿意的作品。我最滿意的作品在我的唱片裡。”和今天很多有粉絲群體的流量歌手一樣,華晨宇曾經也面臨過作品沒有強烈認知的困境。

在滑板鞋改編曲之前,從快男舞臺的無字歌開始,華晨宇的歌曲唱法,說好聽點叫“帶有鮮明的個人特點”,說難聽點叫“和市場格格不入”。

“我始終還是覺得聽眾要提升”,那個階段的華晨宇,就像個誤入迷宮的莽撞少年,還沒心智成熟,卻已經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這種矛盾——自己想傳達的音樂和外界接收到的反饋,相差千里。

歌手可以決定自己唱什麼,但是無法控制聽眾喜歡聽什麼。在小眾化的音樂風格里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華晨宇的堅持;但與此同時,華晨宇必須明白,自己也無法左右整個市場和大眾的選擇。

幾年後,在鏡頭前再次面對大眾化的話題,華晨宇對著我們感慨:“如果我的歌有一天,變得滿大街的人都在唱的時候,可能我就不想唱了。”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很多東西看開之後,音樂變得越來越不一樣。”採訪裡感受很明顯,相比較糾結在小眾和大眾這一點上,華晨宇更在意歌迷是否看到自己這幾年的成長。

出道6年來,華晨宇很少寫小情小愛的歌曲。在原創面前,他不願意被公司、歌迷、市場的考慮搖擺。按照他的話來講——

一直以來做原創都只需要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它做到極致。

有一年演唱會,華晨宇彩排《蠟燭》的時候,因為怎麼都唱不出最開始的感覺。所以舞臺上,他索性決定幹放這首歌的音頻,讓歌迷聽錄音筆裡記錄下來的正確感受。

“我覺得那個瑕疵才是對的,幹了一件沒人幹過的事情。”這在外界看來有些瘋狂的行為,但鏡頭前華晨宇的神情,卻輕鬆得像在講述別人的事情。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的確,華晨宇對音樂是有幾分常人不理解的偏執。

他總想要讓自己的歌表達當下的狀態,從小的視角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內容。所以,你會看到那首萬物生長的《降臨》,把關注點放在小到塵埃的生命體;也會在《鬥牛》裡聽到“上帝”的聲音,不管牛死了還是騎士死了,他都會感到同等的痛苦和難過。

“我覺得,我的音樂確實比以前要厲害一些。我的思想在成長,音樂表達的東西會更深層一些。”對著鏡頭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華晨宇看起來並沒想得到誰的回應,更像是一段他和6年前自己的對白。

6年,2191個日夜,從一開始的空白到慢慢被驚喜填滿,華晨宇的成績單確實好看了不少。

歌手的舞臺,華晨宇以一首《齊天》,打破了Jessie J的三連冠,也打破了大眾對他的刻板認知——“他,是年輕歌手中當之無愧的歌王”,不僅是在鄧紫棋眼裡,華晨宇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90後音樂領軍人物。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在《歌手2018》

伴隨著肯定的聲音越來越多,華晨宇被捧成很多聽眾眼裡的“天才”。就連在節目上做遊戲,輕易辨別出三首同時混放歌曲的旋律,也會引來一些網友的感慨——“華晨宇的音樂功底真是天生的。”

也許對於一開始站在快男舞臺上,那個唱著無字歌的鍋蓋頭男孩來說——尚雯婕的一句“你是個天才”,可以給他帶來不少堅持唱下去的勇氣。

但是,29歲的年紀如果還只是被看作天才,華晨宇就不怎麼開心了。

“只有我自己心裡面知道我是幾歲開始學的音樂,我幾歲開始創作。” 旁人總是輕易能看到你得到些什麼,卻不知道你付出過些什麼。在華晨宇心裡,這種肯定式的“偏見”,好比在外皮上抹了毒藥的蘋果——吃起來甜,卻足以致命。

採訪裡華晨宇告訴我們,自己其實創作過很多沒有發表過的旋律。未來的孩子、自己的狗,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他去嘗試創作的對象。有些歌曲沒有發表,不是因為自己覺得這首歌不能大火,而是這個旋律只適合在當下的屋子裡面、當下的時間點唱。

所謂的光環,只不過因為總是努力的比別人早一點罷了。

03:“即使再有天賦,不努力也不行。”

如果偏要和“天才”這個詞扯上點關係——

1歲多的時候,華晨宇錄了一首學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後來重聽發現完全沒跑音。這樣來看,他的身上的確冒著幾分天賦的光芒。

但是更多時候,華晨宇算不上是個天才。

在音樂上已經準備了十幾年的他,也是個靠著“蠢”和“笨”一步步移山的愚者。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因為小時候缺少家人的陪伴,華晨宇無論做什麼都只能依靠自己去判斷、嘗試和感知。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到海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要去嚐嚐海水是不是鹹的——只有這樣,他才會願意相信,別人說的話是對的。

音樂道路上的華晨宇,也是這樣靠自己一步步“試”過來的。

6歲時,第一次接觸音樂,華晨宇拿著長笛靜靜地站在學生隊伍裡,只知道懵懂地跟著指揮節奏走;小學五年級開始萌發音樂夢想,他好不容易有了學鋼琴的興致,但是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孩子們一樣,貪玩的他剛學了大半年就想放棄。

“即使再有天賦,不努力也不行。”

爸爸的這句提醒,不僅讓當時的華晨宇決定重新沉下心練習,也從高中、大學一直影響到今天,改變了他對音樂的態度。

所以,華晨宇特別不喜歡音樂創作者的“懶惰”。

“前輩們已經在那裡了,他們的音樂已經很極致了。”讓華晨宇寫10年前就已經存在的音樂風格,對他來說可能比登天還難。在他看來,如果大家都去玩前輩們玩過的音樂,就等於這個時代沒有在進步。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雖然華晨宇堅持音樂要有自己的影子,但是他的音樂靈感,從來不是想來就能來的。

“人在看不見的時候聽覺會變得很敏感,靈感會多一些。”小時候開始,華晨宇在小黑屋研究音樂,經常因為一首歌不小心就熬了整夜。直到現在為止,他也養成著每天聽著古典樂睡覺的習慣,就沒停過。

最初的階段,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都算是華晨宇的“啟蒙老師”。那個時候笨拙的他,還不太明白自己該怎麼創作旋律,只能靠模仿這幾個人,來尋找靈感。就是在數不清次數的模仿中,華晨宇才慢慢摸索到了一條自己的創作道路。

高中的時候,為了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華晨宇每天不是在學校上文化課、去音樂老師那裡學習,就是回家練習;考武漢音樂學院失利的那一年,華晨宇更是近乎瘋狂——“幾乎沒有出去玩過,每天都在學校和租住房間穿梭,除了複習文化課,就是寫曲、練琴。”那時候,華晨宇的爸爸甚至都擔心他壓力太大憋出病來。

就算出道後獲得了一些“成績”,華晨宇也還是在背後“偷偷地”努力著:為了保證嗓子乾淨,幾天不吃飯只喝水;為了改編一首歌,兩天兩夜不睡覺…

“當我的歌寫得越來越難的時候,那麼我的演唱,必須得跟得上我的軟件才行。練多之後,我唱的就比以前越來越厲害了。”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華晨宇X《鳳凰網非常道》

也許,你在華晨宇身上看到了專業歌手該有的素質和自覺,但是——

如果只是用“天才”兩個字來形容華晨宇,抹殺掉他背後的所有努力,那對他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努力的成果累積下來,華晨宇看到了自己在創作上的進步,但是他卻沒有因此滿足——“寫歌必須要過得了我自己心裡這關,如果過不了,那幹嘛要發表出來?”

採訪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不是華晨宇講述自己對音樂有多麼熱愛,而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我覺得我寫詞技術一般。我以前嘗試過自己寫詞,但是我覺得跟不上我的曲。”

曾經,華晨宇直白地告訴觀眾:“隨意點吧,如果有一天沒有人聽我的歌了,我就離開這個圈子了”。

直到現在,被問到怎樣能保持創作的靈感?

華晨宇告訴我們的答案也是——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把自己看得小一點就好了。

被偏見傷害後 | 華晨宇:不要把我當天才,我也是個“蠢材”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和《鳳凰網非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