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2019年暑假什麼最熱?答案毫無疑問是哪吒。

這個煙燻妝、小鋼牙、桀驁不馴、邪魅十足,一句一個“老子”,邁著六親不認步伐的3歲小孩兒,熱度超過了橫掃祖國大江南北的高溫,成了吃瓜群眾最津津樂道的話題。最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逼近50億元,超過了《流浪地球》,成為2019年度票房冠軍,並躋身內地影史票房榜第二名!

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哪吒》的成功,有著很多的原因。比如,顛覆性的改編,同期的影片都不禁打,導演運氣好……但我覺得,很多老母親老父親看過電影之後,對自己家的魔童熊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魔童哪吒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怎麼教育孩子的問題。

《哪吒之魔童降世》傳遞給我們的教育理念,其實並不新鮮,還是老三招,但也是最管用的三招:

第一招:家長不放棄。

在得知兒子是魔丸轉世之後,李靖的內心是崩潰的,但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維護哪吒,硬生生頂住了陳塘關百姓的壓力。殷夫人更是母子連心,為了哪吒,連命都可以不要。正是他們的不放棄,哪吒才有了進一步的可能。

他們把哪吒關在家裡,表面上是在限制哪吒的自由,但又何嘗不是在保護他!陳塘關百姓的偏見和成見,就像一把又一把的刀,狠狠地紮在哪吒心上。他們給了哪吒一個相對平靜的成長環境,還為他請了家教。但是,哪吒並不領情。若不是他最後時刻知曉了李靖的苦心,也不會在緊要關頭完成自我救贖,力挽狂瀾。

很多時候,我們責怪孩子不懂得感恩,沒有同情心。但事實上是,我們根本沒有告訴過孩子我們做的一切,沒有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苦心,更沒有讓他們明白,這一切並不是必然的。孩子又怎麼會憑空產生感恩心理呢?

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第二招:老師不放棄。

太乙真人被改編的是真不靠譜,形象(還有口音)也讓人不敢恭維。若不是他崗位責任意識不強,關鍵時刻擅離職守,上班時間違規喝酒,也不會著了申公豹的道,導致靈珠和魔丸被互換了。

但是,犯了錯之後的太乙真人,並沒有自暴自棄一走了之。他自願申請成為哪吒的家教,想以自己的努力,把問題少年哪吒教育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儘管在教學過程中哪吒讓他吃盡了苦頭,但他對哪吒始終不放棄、不拋棄。

不過面對這麼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學生,太乙真人也沒有墨守成規,而是與哪吒鬥智鬥勇,引導他對學習產生興趣。最終,哪吒的學習成績相當好。這讓我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面對一群野男孩,用音樂課引導他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是老師的基本品德,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還得會因材施教,用不同的辦法對付不同的學生。

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第三招:自己不放棄。

哪吒一開始並不知道別人為什麼不喜歡他,他只是想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而已,別人卻都要傷害他,所以他感覺到自己被這個世界遺棄了。他的桀驁不遜,他的邪魅十足,都是他的自我保護和對這個世界的反抗。哪吒一次又一次地欺負人,其實只是他和陳塘關百姓玩的一種方式,也是他唯一能和陳塘關百姓接觸的方式。

每一個魔童的內心,其實都渴望被其他人認同。每一次孩子不乖的行為後面,都很可能藏著一個心酸的理由。所以,哪吒才會將敖丙看得特別重要,因為敖丙是第一個把他當成好朋友的“人”。

在父母和太乙真人的引導下,哪吒開始學習法術,決心斬妖除魔。他相信,只要自己斬妖除魔,百姓是會願意接納他的。

在瞭解自己的“魔丸”身份後,哪吒發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正是由於他自己的不放棄,最終,哪吒克服了魔性的控制,拯救了陳塘關百姓的性命,也獲得了老百姓由衷的感激。

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教育其實就是家長、老師和學生三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家長的作用最為關鍵。老師教的再好,假如家長的理念與老師不同,總是否定老師的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老師失去了權威,孩子再也不會認真聽課和做作業了。孩子再努力,假如家長不是誇他(她)又考了98分的好成績,而是每次責問為什麼丟了那2分,孩子就會放棄努力了,最終很可能會只考2分。

魔童哪吒都能教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爹媽

李靖夫婦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們既給了哪吒全部的愛,看到他的每一個進步,也給了太乙真人充分的信任,不干涉他的教學。家長和老師一條心,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孩子本來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除非受到最親近的人的打擊,偏偏很多家長最喜歡這麼幹),所以哪吒的逆天改命看似石破天驚,其實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