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降溫易,降價難,難在哪?土地財政?只是其一

對於房地產降溫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朋友有這樣一個感覺,房地產市場降溫容易,降價難。除去很多朋友眾所周知的土地財政、成本因素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因素,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買漲不買跌”的道理在裡面,說的再明白點,房地產行業肩負著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使命”目前來看還是要消化過剩鋼鐵產能。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都聽過“買漲不買跌”這句話,為何在房地產市場這麼受用?

相信不少朋友都聽到過“買漲不買跌”這句話,在房地產行業來說這句話還是十分受用的,為何這樣說?可以說這是20多年來房地產行業發展給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直觀印象。幾點愚見:

房地產降溫易,降價難,難在哪?土地財政?只是其一

售樓部

第一、從上世紀90年代商品房在各種政策扶持下開始成長,到對經濟發展起到壓艙石作用,到如今開始抑制經濟和產業發展,這是一個過程,走完這個過程也是“最難”的。可以說過去20多年我國經濟發展史,房地產行業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從過去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到解決經濟危機到現在開始擺脫依賴,這都是一個過程,而這每一個過程都是小10年的時間,而這個過程則是最難的。只是多數人都感覺都房地產的暴利,卻都忽略了剛開始房地產行業發展起來的不易。

第二、工業化時代的標誌就是鋼鐵(而且我國肯定是要走工業強國路子的),而面對目前國內鋼鐵產能過剩來說,房地產行業(包括基建等)是消化鋼鐵的主要途徑。我曾在我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過這樣一個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粗鋼產量在23107萬噸,按照如此這個推算2019年的我國粗鋼產能應該在11.7億噸左右,但是我國目前一年的鋼鐵實際消化才不到8億噸;這麼大的產能過剩去哪?汽車行業和房地產業是為數不多的選擇。這也是為何我國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或者經濟刺激的時候會大力向汽車或房地產傾斜的原因。大家可以想象一個問題,如果說房價開始下跌,開發商進行房產開發的積極性降低,對於鋼鐵的消化減少。那麼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量就會繼續加大,要知道徹底關停這些鋼鐵廠是不現實的,除非準備走虛擬經濟的道路。可以這樣來說,在我國以汽車製造為主的製造業轉型不成功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消化鋼鐵的使命是不會結束的,這才是難點。

房地產降溫易,降價難,難在哪?土地財政?只是其一

製造業

房地產調控的目的始終都是維穩,並不是一定要房價下降了才是好

很多朋友對於調控有一個很大的誤解,認為房價只會有兩種結果,漲或者跌!這種認識是最讓人頭痛的。實際例子表明了,無論是房價大漲或者大跌都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穩定。幾點愚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一、大家都說土地財政,地方對於土地依賴度太高,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原因。其背後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發展需要提供大量的資金,在農村生活的朋友應該最有發言權,幾十年不怎麼發展,自然房價不會高。要想取得每年1%以上的城鎮化率增長,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在中小城市稅收收入尚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動作。土地也就成為為數不多的辦法,畢竟土地財政來錢是最快的,是你你會怎麼做?

房地產降溫易,降價難,難在哪?土地財政?只是其一

樓市調控

第二、房地產降溫就是讓大家冷靜下來,不僅僅是資本還有購房者如今的高房價說句實話,除去資本的推波助瀾外,購房者被“裹挾”變得不冷靜也是原因之一。既然房價下降後引起的負面影響太多,那麼維持穩定,讓房地產降溫就是最佳的辦法。

綜上,各種房地產調控的目的都為了維持穩定,就像之前我舉過的一個例子一樣,如今的房價就像以時速200公里/小時在高速上高速行駛的汽車(房地產),突然讓其停下來的辦法是不可取的,緩慢下降才是最佳處理方式。緩鬆油門降速,然後點剎最後讓房價上漲水平與GDP增速基本一致。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