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11月5日,武漢工程大學

北京易思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自主可控雲計算聯合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國產信息技術生態環境。武漢工程大學校長王存文、副校長張彥鐸,北京易思捷CEO楊炳富等出席簽約儀式。湖北日報對此進行了深度報道。

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網絡強國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實施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略。其中雲計算技術既是網絡信息領域廣泛應用的基礎技術、核心技術,也是與5G、人工智能領域緊密結合的前沿技術。

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簽約儀式上,校長王存文詳細介紹了武漢工程大學的歷史、學科及未來規劃等。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及人工智能院長吳雲韜介紹了學院發展歷程和合作前景。易思捷負責人分別講述如何以自主可控聯合研發中心為基礎,如何為化工製造、智慧農業、航天工程及人工智能提供國產化場景的市場策略,如何以自主可控為方向構建國產雲計算生態群。

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產、學、研結合,互惠互利"的原則,聯手建設自主可控雲計算聯合研發中心,在無縫對接國產芯片的基礎上,加大與國產數據庫、國產應用系統的對接力度,著力解決國產軟硬件產品一體化深度適配和多重適配問題,為網絡及信息安全提供放心和質量過硬的上雲軟硬件,全力營造健康安全的雲計算生態圈。

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北京易思捷CEO楊炳富說,校企雙方將攜手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雲"信息技術生態環境。易思捷將充分發揮在雲計算行業多年沉澱的技術實力,結合武漢工程大學在人才、科研方面的優勢,雙方將在承接政府部門專項課題、產學研一體化解決方案、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為實現國家信息化產業的自主可控貢獻智慧和力量。

媒體關注!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又一研發中心,助力打造“中國雲”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也是大國博弈的重要賽場。武漢工程大學於今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目前掛靠在計算機學院,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6個本科專業,設有"湖北省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湖北省智能系統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省級實驗教學平臺和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將結合學校自身的特色,和湖北省、武漢市產業結構的需要及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佈局,進行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同時攜手優質企業,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新聞網、湖北日報、易思捷虛擬化與雲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