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

制度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出現、形成和發展的,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部燦爛的人類制度文明史。在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的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制度產生、發展、興盛、消亡,既有的制度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而謝幕,新生的制度又順應時代潮流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一過程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進行偉大創造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已經越來越為歷史和實踐所證明是20世紀以來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這一偉大創造來自對制度規律的創造性運用、對制度立場的創造性堅守,更來自對制度力量的創造性釋放、對制度價值的創造性塑造。

制度規律的創造性運用

一種制度之所以能成為好制度,一定是在對制度規律科學把握、正確遵循基礎上創造性運用的結晶。制度的“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並不只是一個經濟社會的自然歷史過程,制度主體的創造性貫穿制度發展的始終。中國共產黨人對制度規律的創造性運用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僅列舉其三。

創造性地建立起一個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廈不僅建立了“四梁八柱”,更形成了完備的制度之網。在這一制度體系中,既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事關國家治理各個方面的重要制度。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制度相互銜接、相互聯繫,各司其職、有機協調,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推動著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13個方面制度,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的總體檢視。

創造性地接續光大中國歷史文化根基。制度不只是一系列外在的強制性行為規範,還是內在的文化思維價值認同,這種文化不可能是外來的強加移植,必須是數千年潤物細無聲的內在演化與積澱。五千多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培育了文化之根。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了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把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進行了偉大的制度創造。“天下為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等跨越古今的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理念已經深深烙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

創造性地借鑑了人類制度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性地把包括現代西方的制度文明成果坦坦蕩蕩地“拿來”,把他人的好東西變成自己的養料,把他人的好東西轉化成自己的新東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對西方市場經濟制度創造性超越的典範。由於西方市場經濟制度的人性假設只是“經濟人”,所以西方市場經濟警惕政府、讓政府走開的制度要求已經到了偏執的地步。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入“信仰人”的假設,9000多萬中國共產黨黨員通過政黨組織、通過政府走向市場實踐自己的信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無私奉獻,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放射出信仰的光輝。所以,中國社會既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可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了人類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在當代歷史發展階段的最新樣態。

制度立場的創造性堅守

制度是有立場的。立場不同,制度形態、制度機理、制度評價截然不同。在制度哲學研究中有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制度非中性原則”,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優勢策略與偏好群體,同一制度對於不同的群體、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社會階段會產生截然不同乃至大相徑庭的績效。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更需要什麼、更重視什麼、更珍惜什麼、更希望什麼直接決定著這一國家、這一社會對制度模式的偏好與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與當代中國社會理想、奮鬥目標、偉大夢想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有著鮮明的制度立場,並創造性地堅守著這一制度立場。

國家富強的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要讓國家更加團結、更加統一、更加眾志成城,是要更加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要讓中國更好地實現歷史性跨越,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從大國走向強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而不是相反。因此,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不是僅僅滿足於把社會秩序化,更不是滿足於做發達國家的廉價製造基地,而是要把國家富強作為最基本的目標,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個曾經飽受異族列強欺侮、目前尚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民族復興的立場。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浩浩蕩蕩勢不可擋,但這並不意味著民族意識的淡化、民族作為世界政治主體的退出。特別是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反倒益發映襯出民族在現實國際政治舞臺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個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最懂得復興的意義;一個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更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一個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創造性地振奮全民族的精氣神,創造性地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創造性地激發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讓中華56個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化作民族復興的磅礴正能量,讓中華民族更好地彰顯五千年燦爛文化、傳承五千年悠久文明,把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共享,用自己的軟實力促進世界共榮共進。

人民幸福的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當家作主,其制度邏輯是勞動的邏輯、人民的邏輯。對於中國社會這樣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大國,制度的安排必須讓中國社會最大多數的人能掌握這一制度、能使用這一制度,會運用這一制度來保障自己的權利、行使自己的權利。排斥最廣大群眾在外的、少數精英群體自娛自樂的制度安排在中國社會不具有政治合法性,也註定得不到最大多數人民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社會主義的性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原則,其制度邏輯本質上是有利於保證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從“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精準脫貧,到“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的共享發展,再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等等,制度安排的背後是制度立場的創造性堅守。

制度力量的創造性釋放

不論是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還是中國社會的奮鬥目標,都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前進的制度,是幹事創業的制度。積聚整個社會的力量,激發全體人民的力量,創造改變世界的力量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最首要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堅持黨的領導這一國家根本領導制度和民主集中制這一國家根本組織形式,創造性地回答了制度力量從何而來、如何迸發的實踐之問。

人類社會發展表明,雖然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內社會生產力水平是既定的,但是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把各種生產力要素集中起來聚焦關鍵點,可以把生產力的潛力充分激發出來,達到甚至突破既有生產力的最高水平,乃至實現生產力水平的跨越。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制度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什麼中國社會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用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社會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路——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話講,“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原因就在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一制度安排保證中國能辦成許多別的國家辦不了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今後我們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機理與運行模式決定了它可以形成強大的統一意志和組織力量,讓全國成為一盤棋,把一切經濟政治社會資源都組織調動起來,同心同德、同舟共濟,上下貫通、統一行動,重點攻關解決難題,快速高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完成各種任務。

集中力量辦大事要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眾星捧月”,這個“月”也是中國共產黨。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有了向心力;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有了黨中央這個坐鎮中軍帳的“帥”,就能做到車馬炮各展其長,就能做到“軍民團結如一人”。為什麼中國社會能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能夠規劃不僅是五年乃至三十年、五十年的奮鬥時間表、發展路線圖,關鍵就在於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可以領導中國社會朝著認準的宏偉目標一以貫之地走下去。當西方社會的政黨為討好自己“票倉”的少數利益集團而傷害其他社會群體利益導致社會撕裂的時候,為了贏得執政而煽動民粹主義情緒,做不負責任許諾、提不實事求是目標動搖社會根基的時候,為了執政期間的虛幻業績涸澤而漁,頻頻出臺飲鴆止渴政策斷送未來希望的時候,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信從容、行穩致遠,全心全意致力於為中國社會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最根本利益、最長遠利益而永遠奮鬥,讓一個古老而滄桑、年輕而昂揚的國家在一代接著一代幹、一棒接著一棒跑中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偉大飛躍。

制度價值的創造性塑造

制度價值是一個制度的靈魂,體現的是一個制度的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承擔著兩重價值追求:一是保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背景下堅持走並且走好社會主義道路,二是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推進中國社會實現具有社會主義屬性的現代化。因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規定國家治理的根本方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則充分彰顯了這一制度的實踐指向。把這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就是前無古人的創造。

在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制度尚大行其道的歷史階段,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並讓社會主義呈現出成功的現實實踐形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社會主義承載著人類探索消滅剝削、實現更美好社會制度的理想和使命一路走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成功到多國發展,有過慷慨悲歌、有過高歌猛進,也遭受過曲折徘徊、困境低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社會甚至宣稱“歷史已經終結”於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上始終高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使得馬克思主義“破產論”破產、“歷史終結論”終結、社會主義“失敗論”失敗,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在世界範圍內發生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彪炳史冊之功。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引領和保障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中國現代化的創新版。對於今日中國社會來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也不能憑空進行,更不是也不能突然搬來一座制度“飛來峰”,一定要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說到根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如果我們追求現代化追求到最後連中國社會近百年奮鬥的發展道路、宗旨信仰都否定了,這還是我們期望中的現代化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什麼是顛覆性的錯誤?就是在進行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迷失了正確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正確方向。

更進一步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指向也讓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更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沒有僅僅止步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所思考的是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平發展這一普遍問題;所回應的是如何讓一個社會中更多的人過上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這一共同期待;所體現的是在既定的生產力框架下如何讓制度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並推動生產力向更高水平發展這一一般性規律。這些不僅對中國社會有意義、有價值,對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同樣有意義、有價值,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儘管中國社會反覆重申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但中國製度還是越來越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認同與追捧。

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在繼續發展完善中,但堅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人在制度建設上的偉大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定會像鄧小平所預言的:“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