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按照瓊瑤劇的價值取向,是否渣男的評價標準,是主人公是否堅持了“愛情至上”的原則,而不在於主人公是否專一是否擔負世俗責任。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凌海青

  最近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二期,張雲龍和陳小紜表演的《情深深雨濛濛》片段引發爭議。

  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曾在2001年火遍全國,陳凱歌導演根據兩位青年演員的片段,直言劇中男主角何書桓是渣男。

  趙薇在原劇中曾出演女主角陸依萍。而今坐在導師席上的趙薇也困惑地說:“我覺得特別奇怪,好像觀念變了。當時我們演的時候,沒人覺得何書桓是個渣男,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所有人說他是個渣男,以前就覺得(是)痴情男子。”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趙薇在節目中表示沒人覺得何書桓是個渣男

  近年來,觀眾們對瓊瑤劇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與何書桓一起變成渣男的,還有《還珠格格》第三部中的五阿哥永琪。《還珠格格》開創了大陸清宮劇的熱潮,其影響力是可以與86版《西遊記》媲美的現象級電視劇。
有觀眾調侃,長大後再看《還珠格格》,五阿哥成了渣男,紫薇成了心機girl,令妃娘娘成了宮斗大Boss,劇中三觀最正的,是反派皇后娘娘和容嬤嬤。

  01

  那麼,何書桓到底是不是渣男呢?

  根據現代觀念,何書桓渣的理由很充分,何書桓長期搖擺在一對姐妹中間,足以說明他是個渣男。

  何書桓是痴情男子的理由也很充分,他多情卻不濫情,對待感情的態度很真誠沒有雜染。和瓊瑤劇多數男主人公一樣,何書桓的渣和痴是一體兩面的。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依萍與何書桓

  瓊瑤劇的主題是愛情,“愛情高於一切”是瓊瑤小說和電視劇的最高綱領。為了貫徹落實“愛情高於一切”的最高價值取向,就要給愛情製造出重重障礙,如多角戀愛關係,兄妹戀愛關係,等等,疾病、死亡、國破家亡等人生的無常,在瓊瑤劇中都是烘托愛情至高無上的背景。


如果主人公沒有陷入多角的愛情關係,或是沒有突破門第觀念,或是沒有經受住亡國滅門的考驗,都不能證明主人公的愛情是所謂的真愛。
按照瓊瑤劇的價值取向,是否渣男的評價標準,是主人公是否堅持了“愛情至上”的原則,而不在於主人公是否專一是否擔負世俗責任。
瓊瑤劇的主人公只需要對愛情負責,除了愛情以外的一切價值,都可以被犧牲,如著名臺詞“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她失去了愛情。”

  02

  張愛玲在小說《傾城之戀》結尾處,總結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和婚姻時,也描述了時代背景對個人的影響。張愛玲處理這個問題時更為理性和冷靜: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香港的淪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城市顛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痛苦著。”

  張愛玲並沒有渲染為了愛情犧牲其它一切價值的極端價值取向。

  張愛玲描述了兵荒馬亂的光景中,一對男女的感情走向現實和生活,在時代的無常面前,人們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和驕傲,從一對戀愛中的男女發展成平凡夫妻。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話劇《傾城之戀》

  激情澎湃的愛情狀態多發生於在男女交往初期,處於激情中的男女通過非比尋常的激情,打破陌生人之間的藩籬建立身心的聯繫。一時的激情是容易的,因為這種激情不需要太多的生活經驗融合和理性的處理。

  而平凡生活中的情感更難得更高級,在日常生活逐漸深厚的情感依託於人的智慧和德性,是真正的溫柔相待。一直處於高燒般的愛情狀態,不符合人們日常的生活經驗,也並不是什麼高貴的情感。
瓊瑤小說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可以說是非常淺薄了,停留在少年發情的階段。

  
03
瓊瑤劇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反對權威和規範。

  《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是一個反對權威規範的典型,她來自民間,陰差陽錯進入宮廷生活,卻延續了她在民間的生活方式,以不合時宜的雕蟲小技,把宮廷弄得烏煙瘴氣還得意洋洋。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還珠格格》中的紫薇和小燕子

  劇中還有百姓對於來自民間格格的愛戴情節,簡直將小燕子樹立成了民意代表。瓊瑤劇以愛情的主題宣揚隱微的政治立場,即以非政治的文化消解政治,這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虛無主義。

  《新月格格》中,新月格格被一戶人家收養,卻勾搭上收養她的男主人,一直對她愛護有加的女主人不接受,理應是人之常情,但她卻被黑化成壞人。

  世俗倫理規範、忠信仁義在不倫之戀面前都是障礙,需要打破的障礙。以一個正常人的心態觀待,瓊瑤劇中的愛情鬥士只對一個人有愛心,對其它人的利益、情感和尊嚴可以任意踐踏。即便對他們愛的對象,當愛的對象和他們的愛發生衝突時,也會淪為犧牲品,這就發生了何書桓成為渣男的一幕。

  04

  當初被瓊瑤劇感動的觀眾,如今開始反思瓊瑤劇的三觀。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反映了時代背景的變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文化瀰漫著思想解放和個人自由的風尚。瓊瑤劇迎合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需要和胃口,用個體性愛情需求反思過度的權威主義和形式主義。

  瓊瑤劇在當時並不是一無是處,它的熱情和非理性,安放了人們在思想解放中躁動不安的靈魂。

  

何書桓渣,紫薇婊,瓊瑤劇三觀盡毀

  ▲1980年上海某電影院門口,人們排隊等待電影開場

  現在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和前一時期的社會風尚已有不同。人們對於愛、自由這些極具個人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觀念採取了更為理性的接受態度。

  愛情是人類普遍性情感現象,中國最古老的文學作品《詩經》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篇,表明了孔子對於現實生活的觀察和關注。愛情和婚姻之所以備受重視,因為它深切地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瓊瑤劇興盛時期,歌頌愛情至上,受到民眾的歡迎,反映了民眾對於無限生機的嚮往。

  過猶不及,沒有節制的生機會導致腐敗甚至毀滅。因此經歷若干社會變故,民眾更為理性和節制地追求生機和自由。

  愛是人類最本質的需求,愛之於人類如同陽光雨露之於草木。亞里士多德認為,人之間真正的友愛是“好人和在德性上相似的人之間的友愛”。建立在德性基礎之上的愛既可以滿足雙方的需要,且是令人愉快的完善的愛。完善的愛中雙方誌趣相投,相互抱有善意,“每一方都因對方自身之故而希望對方好” ,這樣的愛不會遭人離間受到外力破壞。

  亞里士多德感慨,世間完善的愛太少了。

  不完善的愛才會造成衝突和傷害,才會出現痴男怨女。

  瓊瑤劇呈現了不完善的愛情狀態,也是很多人在愛情成長道路上的必經階段。現在對瓊瑤劇“三觀不正“的討論引發觀眾深度思考,折射出時代變遷的鏡像,以後或許可以作為不成熟三觀的案例,成為社會思考愛情和世界的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