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鏈"驅動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撰文 | 和創瑞智諮詢顧問 隋澤欣

近年來,具備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深度賦能實體經濟等特徵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加速推進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其中,北京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集成電路、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細分領域產業優勢明顯,技術創新全國領先。而《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到2020年,北京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要想達到以上目標,北京需要從“產業鏈、創新鏈與價值鏈”三鏈條進一步開放合作,做深做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新興產業,為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做有利支撐。

一、產業鏈:北京需與產業鏈環節優勢區域合作,強化對產業整體控制力。

高精尖創新產業鏈條較長,產業上游創新需要多元化創新主體,產業中游生產需要尋找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產業下游應用則需要更大範圍的創新應用市場。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完全承載全產業鏈,故往往需要依託區域稟賦進行產業鏈全國化佈局。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集成電路產業為例,2018年北京集成電路設計收入約佔全國三分之一,自主開發的芯片產品涉及移動通信終端等信息產業領域,在移動智能終端、半導體存儲器、圖像傳感器等領域的技術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 “北(海淀)設計,南(亦莊)製造”的集成電路產業空間佈局,雖已取得不俗成績,但北京集成電路產業離成為能夠支撐國家戰略的產業還有一定距離,在產業上下游協同、高端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裝備與高精密電子元器件研發與生產領域仍存在短板。

放眼外埠,目前長三角城市群已形成集設計、製造、封測、材料、裝備及其他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完整集成電路產業鏈,更有“製造在安徽,封測在江蘇”的說法。在IC設計環節,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核心區域,產業規模全國第一,擁有華為海思、深圳匯頂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中游集成電路製造環節,以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合肥等中西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點城市發展迅猛,處於產業發展第二梯隊。

如想要儘快補足產業發展短板,北京應加強與集成電路產業關鍵環節發展良好的區域協作,與上海、南京等地圍繞產業上游與應用技術難點,合作研發基於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藝、新原理設計的芯片、智能傳感器與高端裝備等,加快國產芯片替代進程,面向西安、武漢、合肥等集成電路產業第二梯隊城市針對製造與封測等環節開展產業化合作,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對整體產業鏈控制力。

同時從產業特性來看,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處於商業場景變現期,各細分領域正尋求核心技術突破、場景創新與產業化落地。以人工智能為例,商湯科技、曠世科技、依圖科技等頭部企業都已經完成C/D輪融資,在安防、金融、教育、無人駕駛等垂直行業的應用逐漸深入,落地能力潛力較大,商業化探索成效逐漸顯現。例如商湯已經對外宣佈2017年全面實現盈利,曠視科技2017年收入達到9000萬美金,雲從在2017年已經完成8.36億元的訂單收入。可見產業逐漸迎來加速落地的拐點,由過去比拼AI算法模型發展到與區域行業實際需求結合、尋求商業場景變現階段,因此,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還需針對產業下游應用環節面向地方開拓市場,實現價值變現。

二、創新鏈:北京需要進一步匯聚創新要素反哺自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目前北京地區自身的存量創新要素不足以支撐創新發展,需要將觸角進一步向外延伸,通過高效匯聚增量資源,反哺北京創新產業發展。以創新人才為例,北京處於信息技術高端人口短缺狀態,仍需外部人才補給。根據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形勢分析,企業單位2018年上半年的用人需求缺口約為0.8萬人,近7成缺口集中在信息技術與科技服務業等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精尖行業。

當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新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區域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作為創新驅動根基的創新人才等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區域。以上海為例,近年來上海聚焦注重跨領域全面創新,旨在建設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從具體行業來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海擁有人工智能全國超越三分之一的AI人才,企業數量210餘家,位列全球第四,中國第二,復旦、交大、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光研院等高質量高校院所以及微軟研究院、亞馬遜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重量級科研院所不在少數。在大數據領域,上海企業數量僅次於京津冀,擁有44家大數據獨角獸企業、高校300所、工程中心和實驗室300家,是數字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而北京要建設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則應與其他城市和區域良性互動,匯聚全國創新資源與要素,進一步構架廣闊創新體系。

三、價值鏈:借力市場化產業服務商,培育創新型企業競爭價值,挖掘與放大區域產業資源價值。

企業間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價值創造,而價值創造的能力依賴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具備高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可以應對行業經濟風險與波動,同時也能為地區經濟平穩發展帶來有力支撐。北京近年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領域,整合資源向有競爭力、創新力的企業集中,重點培育科技含量高、資源能源消耗少、經濟效益突出的公司,例如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市場資源,支持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研發機構建設,打造多層次、跨領域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發揮市區兩級財政資金、政府引導基金、政府投資平臺等的引導、帶動和放大作用,撬動社會投資,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生領域的示範應用。

同時,以中關村發展集團、上海臨港、張家高科等為代表的產業服務商加快從“園區開發運營”到“產業深度服務”轉型,推動北京與外部優勢區域建立聯繫,以產業空間運營等手段延伸北京產業觸角,匯聚京外創新資源,建立合作通道,通過產業投資、產業組織、企業培育、園區運營等產業服務深度鏈接優質產業資源與區域,挖掘並培育高價值創新型企業,正成為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有利抓手。

產業鏈、創新鏈與價值鏈均是產業生態體系構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鏈條,通過三鏈融合提高北京存量資源配置效率,匯聚高效匯聚增量資源,與產業鏈優勢環節區域形成梯隊分工,有效彌補北京產業短板,推動發展創新經濟的衍生環節,促進北京與合作區域共贏發展,驅動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關於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52號)》

2019年北京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

華創證券《人工智能,2019 年和 2017 年有什麼不同? 》

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形勢分析

領英《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

清華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

清華經管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人才與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