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近期,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將黃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陽7個城市納入其中。至此,一個涵蓋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41個城市的超級城市群初露輪廓。

其時,正值各城市2019前三季度GDP數據出爐,那麼這些城市的座次如何?此外,經濟“強市”在三省(江蘇、浙江和安徽)之間的非均質分佈,又透露出什麼新的趨勢?

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前10強中江蘇佔6席

過往,中國的經濟增長離不開城市化,如今步入新型城鎮化階段,城市化模式也逐步升級到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發展階段。

長三角城市群就是一個典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提出的“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傳統意義上的長三角,以直轄市上海和杭州、南京兩個副省級城市為中心,涵蓋蘇州、無錫、寧波等15個主要城市,即環滬城市群。

直到2016年,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獲批,安徽合肥、蕪湖等城市首次“入長”,將長三角擴大到26城。2018年開始,長三角一體化提升為國家戰略,如今,長三角最終擴容到三省一市的41個城市,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群。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安徽省全部地市已全部入長。但在經濟總量上,安徽和浙江兩省加在一起都不及江蘇,但這兩年安徽的發展速度大家也有目共睹,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經濟的絕對總量和其他兩省一市有較大差距,但以7.8%的增速,在三省一市中穩居第一。

隨著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先後出爐,41城中

,GDP前10強依次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南通、合肥、常州、徐州,其中,江蘇省佔據6席,浙江只有2席,值得一提的是,排名靠後的合肥和常州,增速分別為8.0%、7.1%,超過了除南京以外的其他7個城市。

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製圖

此外,得益於強省會戰略,杭州和南京均首次在前三季度就步入萬億俱樂部,至此,今年前三季度,有4城GDP破萬億,去年同期只有上海和蘇州,此外,南京這兩年都維持著8%的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8和1.6個百分點,堪稱驚喜。

從這10個城市,前三季度總量都突破了5000億元,其中,第三名杭州10511億元,相當於黑龍江全省體量,第10名徐州為5291.39億元,相當於海南和西藏的兩省的經濟體量,在全國目前已經公佈的30省(市)前三季度排名中可排名24位。

如果說,GDP總量是對一個城市或地區過往經濟活動的描述,更多的代表過去,那麼,GDP增速或許更能看出未來城市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今年前三季度,只有4城的增速在7%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有7城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蘇州增速下滑幅度最大,有1個百分點。

唯GDP論發展早已是過去式,與GDP相關的人均GDP、產業結構、區位及其發展規劃或許更是影響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從這些因素去考量這10城的發展,又會是另外一番情形。

誰敢自稱“長三角第二城”?

以前,狹義上的長三角,就是指以上海、杭州、南京三個城市為支點,形成的橫跨三個行政區的經濟區域,上海的龍頭老大的位置不曾動搖,杭州和南京之爭由來已久,這不僅僅是兩大副省級城市的競爭,也是狹義上“長三角第二城”的競爭。

目前,杭州在前三季度中暫時領先不到250億元,這對兩個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來說,可以說只差一小步。仔細研究發現,杭州從經濟總量、第三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值、居民人均收入四個指標,總量上都略微高於南京,但南京的增速要高於杭州,南京的發展勢頭似乎更猛,在未來超越杭州這件事上很有想象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杭州和南京在前三季度GDP首次達萬億,南京的發展潛力更大主要體現在,不論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近三年,南京前三季GDP都維持著8.0%或8.1%的增速,但杭州經濟從2017年的8.3%跌倒了2019年的6.7%。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南京GDP增速以8.0%在11個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二,跑贏全國增速1.8、高出杭州1.3個百分點。

當然,杭州近年來的發展也不示弱,這也意味著南京的追趕之路並不輕鬆。作為浙江的省會、網絡巨頭阿里巴巴的根據地,杭州順勢喊出了“數據經濟第一城”的口號,成績也不錯,在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2706億元,增長達15.9%,約佔杭州經濟的1/4。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製圖

而南京經濟逆襲的動力也比較充足,一部分來自產業轉型的良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南京不僅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也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其中,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42%、80%。

另一部分得益於南京都市圈強大的輻射能力。

南京都市圈處於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帶核心地區,地跨蘇皖兩省,是中國唯一的跨省都市圈,成員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八市,總面積6.3萬平方公里。這八市朋友圈中,安徽佔了四個,還“侵入”了蘇錫常和杭州的勢力範圍。

南京都市圈要真正融合,交通是第一步,巧妙的是,南京通過將寧高、寧天、寧和、寧溧、寧句、寧揚等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以密集的城際交通網將這些城市聯繫在一起,加速城市間生產要素的流通,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來源: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當然,南京要想逆襲成為長三角第二,與省內地級市蘇州的正面交鋒是繞不過的。這些年,蘇州發揮離上海近的地理優勢,發展了外向型加工製造業,承接蘇州上海產業轉移,獲得高速發展,經濟常年穩居長三角第二、江蘇省第一,榮登中國經濟最強大的地級市,也讓南京成了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城市。

放眼全國,無論是鄰省的杭州,還是中西部的武漢、成都,都憑藉著省會的資源優勢牢牢把持著省內的第一把交椅,並把南京輕鬆甩在身後。去年年末,南京等7個副省級城市被批評為“引領帶動作用不夠”,江蘇的強省會戰略應運而生。

其實,南京自身稟賦也不差,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被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尤其是,南京是全國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高校林立,教育資源遠遠超過蘇州,不難看出,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南京的人才資源優勢明顯。

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目前,南京與蘇州的距離已逐漸縮小到3700億的差距,相當於一個海南省的經濟體量,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南京GDP同比增長量要高於蘇州,且增速高出蘇州2個百分點。

蘇州經濟放緩的狀態,除了中美貿易外資投資情況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其產業結構弊端開始凸顯。相對來說,南京的產業結構要優於蘇州,如蘇州第二產業比重依舊保持著48.6%的比重,第三產業佔比剛過50%,而南京的比例已超60%,並以9.2%的增速奮力前行,同時,南京的第二產業比重已調整到36%左右。

放眼未來,隨著強省會戰略的持續發酵,更多資源向南京傾斜,南京已展現喜人的發展態勢,如果未來南京城市“朋友圈”能深入融合,相信超越蘇州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寧波被誰“拋棄”了?

“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夏。”是舊時形容寧波商業繁榮的說法,自宋代起,江夏一帶就是寧波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在經濟強市如林的長三角,或許很少有人瞭解過寧波的經濟地位。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先後被列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是制訂地方性法規權限的較大的市,這些稱號背後都是強大的行政資源和積聚能力。

因同為沿海港口城市,改革開放之初,就被鄧小平同志要求:“北有大連、南有寧波,兩個城市比一比。”現在,寧波雖的確已比過了大連,卻被淹沒在長三角城市群中。

如今,寧波已發展成擁有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第四的大港,經濟排名浙江省內經濟第二、長三角經濟第六,但知名度不及溫州,就連媒體都曾鬧過笑話,把寧波列為江蘇省的地級市,如果說起環杭州灣區,估計更少的人會知道有寧波的存在。

寧波在全國城市經濟的排名徘徊在15名,先後被長沙、武漢等趕超,不得不說,一手好牌被打爛。相比之下,同樣低調的無錫卻巳經成長為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先進製造業發達的實體經濟超級強市。

GDP前十強,為何浙江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

這還得從無錫的地理位置說起。無錫作為太湖明珠,地處蘇南區域蘇錫常經濟圈的中心,更有“小上海”之稱,這些就決定了其經濟發展不會太差,事實上,這些資源稟賦與寧波相比,好像並沒有多少優勢。

但目前是,無錫已經走在寧波前面,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具體來說,無錫前三季度GDP以8753.1億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5,且增速為7.0%,而寧波第六,增速為6.5%。這背後離不開,無錫抓住以物聯網、集成電路、軟件、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機遇,把智能製造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努力推進無錫面廣量大的製造業企業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為此,無錫實施了《無錫市智能製造三年(2017-2019年) 行動計劃 》。今年正逢該計劃實施的第三年,效果已經凸顯。前三季的數據顯示,無錫的第二產業保持著7.6%的增速,佔GDP的比重調整為27.64%,而第三產業佔比已調整為51.51%,這樣的產業結構甚至優於蘇州的產業結構,蘇州第三產比例比無錫低1.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低調的無錫在2017年,全市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跨入“萬億GDP城市”的行列。今年,在前三季度GDP就達到了8753.1億,經濟增速跑贏全國0.8個百分點,且人均GDP居全省第一。

長三角可謂“強市”如林,三季度的聚合與分化,其實都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當所有人都是“學霸”,所有人都在焚膏繼晷的時候,那麼方向就可能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