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口長城,一段有著傳說的古老長城


天鎮縣,地處山西省東北端,分別於內蒙興和縣和河北省懷安縣交界,其境內的明長城歸大同鎮管轄,為外長城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外長城進入山西的起點。

該縣的明長城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長68.5公里,現存完整牆體的有33.5公里。牆體多為土築,山嶺地段土石並築,多依山勢而定,一般高6到10米,寬5至8米,整個長城內堡外墩、烽堠相望、牆體高築,十分壯觀,圖為保平堡長城。

而就在這裡,有一段在山西甚至可以說是在全國都很有名的長城,它因地處李二口村的山腳之下,而被人們稱之為李二口長城,其依山勢起伏,因山脈蜿蜒,看起來十分雄偉壯觀。

在這裡,我們會看到長城分為了兩道,一道沿著山樑上了山,一道沿著山腳向了北,對此,在這裡還留傳下一個這樣的故事。

說是當年修築長城時,一位將官因口渴就跑回家裡喝水,然而, 就這一碗水的功夫,士兵們就沿著山腳誤修出了那麼一段長約5公里的長城。

我們想想過去全靠人力手工夯築的長城,怎麼也不會一碗水的工夫就修出去五公里,所以說,這僅僅只能是一種傳說。

而據資料介紹,實際是嘉靖年間修築這段長城時,有人主張放棄二郎山後新平至西洋河等地區,直接沿著山腳從李二口修到永嘉堡。

然而,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又有人提出放棄那麼大的疆土有所不妥,所以當朝這才又重新劃定長城走向,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上山的另一道長城和樺門堡、保平堡、新平堡、平遠頭堡等古堡。

每當我看到站在這裡,看到這依山而建的長城,總會讓我感嘆,我在想,在古時交通、建造等工具都不發達、生產力相對落後的年代,我們的祖先是靠著什麼一種精神完成了這令世人讚歎的偉大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