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創新,助力城市和園區產業升級

政策創新,助力城市和園區產業升級

王鵬

和創瑞智園區諮詢總經理

和君諮詢合夥人

近幾年,各地政府均在大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騰籠換鳥",其核心在於是否能夠引入或培育符合預期的戰略新興企業,更深層次的,在於是否能夠吸引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中高端人才!

除了當地的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外,政策創新是地方政府吸引戰略新興企業、人才入駐的主要競爭力之一,因此,如何進行政策創新?如何實現城市和園區的差異化?如何在城市競爭中"異軍突起"?是地方政府和園區管委會需要高度關注的課題,這也決定了地方經濟後續的走勢。

一、政策創新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動政策創新和營商環境優化,在土地、稅收、監管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但政策趨同仍然是不爭的事實,各城市和園區無論從產業定位、配套政策、招商手段、還是提供的服務都趨於同質化,最終難免進入"惡性競爭"。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創新政策,則很難吸引到目標企業和人才。

分城市來看,一、二線核心城市的資源稟賦和營商環境最好,但面臨著全國各地諸多城市的挑戰和資源搶奪,存在不同程度的產業和人才流失的"窘境",其中,北京由於"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流失的情況更為明顯。因此,核心城市也必須要考慮如何進行政策創新?保持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

對於眾多二、三、四線城市來說,普遍存在高端人才不足、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缺乏、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薄弱、資源稟賦"先天發育不良"等短板,政策創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政策吸引力是企業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從近幾年和創瑞智對多家園區和企業的走訪調研來看,政策創新越來越成為企業家選擇園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國內某機器人領軍企業為例,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認為"我們選擇園區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政策和營商環境,二是技術工人的可獲得性及穩定性,三是產業基本配套,四是綜合成本。…… 在園區,我們基本不需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園區管委會都幫我們處理了……"。

在中關村某高科技園區組織的一次企業家座談會上,與會二十多家企業發言,提及較多的仍然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企業名稱保留及證照換髮、融資支持、人才及住房補貼、政策兌現等內容。

三、政策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吸引力

政策創新是營商環境優化、城市和園區吸引力的重要體現。過去,大多數園區主要以土地、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疆霍爾果斯,但近些年來,這些政策已經逐漸被國家嚴格限制。未來,各城市和園區政策創新主要會集中於以下四大方面:

1. 營商環境改善:主要包括加大行政放權、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品質、確保已承諾政策的兌現等方面,這是各地政府和園區更容易主導、財政壓力最小、快速提升企業滿意度的途徑。

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例。為構建一流的營商環境,創新性的推出了 "1+3+N"模式,即"一個聯盟+三大抓手+若干專項平臺",主要體現在:第一,

提供"保姆式"服務,貫穿入園企業發展全週期——從土地招拍掛、項目建設到投產的專業化、個性化"一條龍"服務。免費為入園企業代辦註冊等手續,並協調解決有關環保、稅務、關務、招工、政策補助、安全維穩等問題。第二,政府購買專業服務,構建"三大抓手+若干專項平臺",與外部中介機構共建多個專項服務平臺,集聚各類高水平服務機構,提升園區服務專業性。業務領域涵蓋人才服務、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諮詢服務、檢驗檢測等方面。通過"線上超市+線下活動+對接政策"三大抓手,提高園區服服務的精準性。第三,重點打造一個產業聯盟:通過產業聯盟的活動(如早餐會等方式),以"接地氣"服務實現精準政策扶持。

2. 高端人才吸引:人才是城市活力主要政策創新點在於人才落戶、購房、異地就醫、人才補貼、社保互認、個稅減免、孩子異地教育、人才公寓等方面。

以人才落戶和購房政策創新為例,天津市在2019年10月15日發佈的《關於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項目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中,"對符合天津產業發展定位的來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對任職於企業3年及以上且在津繳納社會保險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在職職工,不受年齡限制,可以隨項目來津工作落戶"——

突破了人才落戶天津的年齡限制;另外,在購房政策創新方面,文件表示,"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戶籍遷入本市的職工,按照本市戶籍居民政策購房;對戶籍暫未遷入本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本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所購住房需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上市轉讓。"——突破了戶籍和社保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創新政策是和創瑞智園區諮詢近期幫助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公司編寫的《政策創新課題》項目報告中提出的,得到了天津市政府採納,將極大的增強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3. 產業政策創新:戰略新興企業發展所需的關鍵產業政策創新,意義更為重大,既解決了業務發展的關鍵瓶頸,又可能幫助地方形成"產業政策高地",快速形成產業聚集。主要包括產業發展所需的一些關鍵資質/批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產業發展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創新。

以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的快速崛起為例,既順應了北京醫藥產業轉移的大勢,又由於河北省和滄州市創新性的提出了"飛地模式",成為吸引眾多北京藥企的關鍵政策創新。在這一新模式下,疏解轉移到滄州的北京醫藥企業可繼續由北京市食藥監局實施許可、認證和監管,企業名稱、註冊地址不變,相應產品批准文號不做轉移。這一創新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重新申請批文耗時耗力、變更身份影響品牌形象等顧慮。園區自2015年開始建設,僅一年多時間,就招商落戶北京醫藥企業65家,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醫藥產業基地。

4. 融資政策創新:戰略新興企業的發展更加需要資本的加持,主要政策創新的方向在於:地方政府和園區如何幫助優質企業更快、更低成本的獲得信貸支持,如何用好產業基金等金融工具、如何幫助企業對接科創板等方面。

以重慶市為例,發起成立了上百億規模的產業引導基金,投資和引入了多個大型企業和項目,其中,藉助定向增發、基金入股等市場化方式,成功引入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惠科8.5代液晶面板項目,快速帶動了重慶市相關產業的崛起。

四、結語

政策創新越來越成為城市和園區實現"差異化、錯位競爭"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和園區管委會如何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精準把握目標企業的關鍵需求,出臺最符合自身優勢、最能"引爆"目標產業落地的創新政策,將成為未來城市和園區崛起的關鍵一環!

附:

北京和創瑞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是和君集團成員企業,依託和君集團"一體兩翼"的業務模式,以及累計服務數千家企業和政府客戶的豐富案例和經驗,聚焦於各類高新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的戰略規劃、產業規劃、政策研究、招商策略、運營服務體系優化、產業基金設立、體制機制創新等領域,致力於推動房地產和產業園區的戰略與管理效能的提升。典型客戶和案例包括:中關村發展集團、中關村協同發展公司、中關村京津科技城、億達中國、招商蛇口、中關村軟件園、許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醫療器械園、昆泰集團、北辰實業、海爾地產、天洋控股、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科融環境、青島建安集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