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聯誼,治理無盲區!人民日報點贊新鄭市這方面的工作……

互助+聯誼,治理無盲區!人民日報點贊新鄭市這方面的工作……

▲《人民日報》報道

  驢友被困、野泳溺水,警力不能有效施救,咋辦?貧困家庭突發變故、貧困學子遭遇困境,村裡不能及時救助,咋辦?不久前,河南鄭州新鄭市打破傳統工作方式,探索創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鄉鎮聯誼模式,有力發揮統一戰線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以及新媒體從業人員等。新鄭市著眼全覆蓋,在堅持黨委領導下的屬地管理原則基礎上,突破傳統以樓宇或項目凝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工作方式,先在各個鄉鎮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在村(社區)設立聯絡服務站,打造工作陣地和活動陣地;然後成立市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自下而上實現全覆蓋,把分佈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組織起來,加強政務服務和黨建引領,有效彌補基層社會治理盲區,團結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比如,新鄭市藍天救援隊,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秦軍峰的帶領下,先後參與救援29次,共搶救36人,幫助群眾尋回走失親人46個,開展防災減災緊急避險安全知識進校園、社區活動80餘次,實施大型賽事與群眾性活動安全急救保障28次,受益群眾、運動員32萬人次,在社區治理方面為黨委政府幫了不少忙、省了不少心。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王建偉帶領新鄭市仁愛助學協會6年間籌集愛心助學款500餘萬元,資助貧困學子4000多名。

  無獨有偶,近幫近、鄰幫鄰、對門幫對門,江西省樟樹市經樓鎮推行鄰里互助模式,為農村殘障失能家庭減壓。

  午飯過後,樟樹市經樓鎮經樓村村民蘭義根來到同村的村治保主任吳梁生家,將癱瘓在床的老母親暫時託付給了老吳。今年以來,吳梁生至少30多次幫著蘭義根照看老母親了。

  在經樓,像蘭義根這樣的殘障失能家庭有40多戶。“‘一人失能、拖累全家’,這事擱在農村更棘手。”該鎮分管殘聯工作的副鎮長劉衛民表示,農村人口居住分散、點多面廣,像城鎮那樣修建康養中心投入太大,利用率也不高。為此,該鎮去年開始探索鄰里互助模式,動員村組幹部、黨員和熱心群眾行動起來,與同村組的殘障失能戶結成“1+N”幫扶對子,提供臨時管護、代購物資、送醫送藥等常態化志願服務。目前,該鎮有200多人與殘障失能戶結對,每年幫扶次數4000餘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