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開幕

南都訊 南方日報記者徐林 通訊員嶽宗 11月12日,首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在廣州開幕。省委書記李希,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許又聲,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省政協主席王榮出席大會。

李希在致辭中指出,廣東是華僑大省,僑胞眾多、人才輩出,一代又一代海外僑胞始終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大家以這次大會為平臺,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美好前景和發展機遇,推動合作、增進友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希強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粵港澳三地發展的重大平臺、重大機遇,也為全球華僑華人共謀合作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綱舉目張推動形成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新格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資本、技術、人才的“虹吸效應”初步顯現,廣東改革發展站在全新起點、進入全新階段。希望廣大僑胞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廣東發展,發揮好中外交流的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示範區建設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共享大機遇、共建大灣區、共圓中國夢。廣東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廣泛團結聯繫海外僑胞,為大家來粵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尋根問祖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好服務。

許又聲在致辭中代表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對大會的舉行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在廣東舉辦此次大會對於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凝聚和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助力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義重大。

許又聲表示,廣大海外僑胞經濟實力雄厚、智力資源豐富、商業人脈廣泛,可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者、貢獻者、獲益者。希望廣大海外僑胞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互利合作;積極促進大灣區融合,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積極推動大灣區開放,為提升大灣區國際競爭力,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交通物流樞紐和國際文化交往中心作出積極貢獻。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健、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張榮順,省領導傅華、黃寧生、鄭雁雄、王衍詩、袁寶成,廣州市領導溫國輝、劉悅倫參加大會。

現場

講中國故事,嘉賓深情發言引5次掌聲

在會上,發言嘉賓就各自的領域發表感言及倡議。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僑商會聯合會會長、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發言表示,大灣區內部有極強的產業互補性,廣大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應抓住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的廣闊機遇。

“(廣東、香港)兩地若能深度合作、發揮所長,必將實現產業的高度共融。僑商和港澳企業可把握住兩地產業互補的發展機遇,發揮獨特的作用,積極參與產業分工與產業融合,在國際國內市場雙向拓展等方面大顯身手,共同推動大灣區經濟和產業的協同發展。”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孫大文圍繞創新、人才發表演講。2011年底,孫大文應邀回國在華南理工大學創辦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工作。他提出,要培養“灣區通”專業化人才,圍繞大灣區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精準化培養對口人才。同時,要注重人才的流動化培養,推動大灣區人才的跨區域、跨領域交流合作,有助於不同知識和技術體系的交流融合。

加拿大聯邦國會議員、加拿大聯邦長者事務部前部長黃陳小萍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她說,“粵港澳大灣區正處於由港口經濟、工業經濟發展階段向服務經濟、創新經濟發展階段邁進的過程中,正處在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內外聯動進一步擴大開放、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更要樹立全球視野的大商業思維,以商業為引導,以製造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面向全球開放合作。”

“有‘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經歷,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成為華僑華人的一個商機,希望更多華僑華人朋友、同胞們一起發展。”美國、印尼國際日報報業集團,熊氏集團董事長熊德龍在會上的精彩發言引起了在場嘉賓的共鳴,引起了5次熱烈的掌聲。熊德龍在會上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發表演講,深切地表達了對中國的感情,“我是尼泊爾和印尼的混血,很幸運75年前被廣東梅縣的客家人收養,所以現在要回饋養父養母對我的恩情,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故事做出努力、做出貢獻。”

大會提出四點具體倡議:一是匯聚僑力,同心高唱灣區建設奮進曲。二是講好故事,同心高唱靚麗灣區流行曲。三是敦睦鄉誼,同心高唱民族復興追夢曲。四是以僑為橋,同心高唱“一帶一路”和諧曲。

採寫:南都記者 張伊欣 見習記者 王美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