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後中國海軍最強戰艦,擁有跌宕傳奇一生的“海圻”號巡洋艦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朝政府於1896年從英國購買的防護巡洋艦。辛亥革命中,海圻號與清海軍10餘艘軍艦一同起義,擁護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為阻止日本海軍進入長江中上游,海圻號等11艘軍艦在江蘇江陰攔江自沉,為抗戰盡了最後一份力。

在甲午戰爭戰敗後,作為重建北洋艦隊的核心戰力,海圻號與姊妹艦海天艦一同於1896年11月11日開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1911年赴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儀式,後轉美國、古巴護慰僑胞。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深知海軍的重要。於是仍四處購艦,掀起了清朝第二個購艦高潮。這一時期大致從甲午戰爭前定購,戰後交貨的“飛鷹”、“飛霆”兩艘驅逐艦到清朝時定貨。

民國交貨的“應瑞”、“肇和”兩艘練習巡洋艦結束。大致購艦四十餘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海天和海圻兩艘姊妹艦。

“海天”、“海圻”二艦回國時趕上了意大利強租三門灣事件。1899年初,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要租借三門灣的要求。清政府為之一驚,權衡雙方實力後,認為意大利只是二等海軍強國。且山長水遠,又沒有得到別的國家幫助,自持還是有能力與其抗衡,於是斷然拒絕。

十一月二十日,清政府命令葉祖珪率北洋諸艦南下,取得了中國近代史上難得的一次外交勝利。事實證明海軍在國防上的重要性,國內反對海軍建設的聲音頓時小了許多。海軍當時有五艘海字號新艦,除了“海天”和“海圻”外,還有德制2950噸級的“海容”、“海籌”、“海琛”三艦。

1909年“海圻”率 "海容"艦赴南洋訪問,訪問了香港、新加坡、雅加達、西貢等地。1911年4月11日程璧光奉清廷命率本艦赴英參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參加英王加冕典禮後,“海圻”號即赴美國、古巴等地訪問。直到第二年才回國,去得時候還是前清,回來時卻是民國。它因此錯過了海軍長江起義的壯舉,但卻開中國海軍遠航之先河。


“海圻”號停泊紐約期間,恰逢拉美一些國家發生排華暴亂,“海圻”號奉命順訪古巴、墨西哥,以宣慰僑胞。8月中旬,“海圻”號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立刻受到古巴華僑的熱烈歡迎。更令官兵們感動的是,每當離艦登岸,一遇僑胞,無論男女老少,都競相請至家中,盛情招待,臨別還贈送各種紀念品。艦隊的到訪也讓古巴政府對華僑的態度產生了變化,古巴總統接見程璧光時特意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

“海圻”號在古巴停泊10天后,原計劃繼續訪問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華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海圻”號於是取消了訪問計劃。1911年9月初,“海圻”號從哈瓦那解纜起航,當到達英國巴羅港時,全艦官兵得知一場開天闢地的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爆發,頓時群情激昂。1912年5月,升起新國旗的“海圻”號終於回到上海,完成了這次傳奇航行。

1937年9月25日,為了保衛江陰防線,“海圻”號自沉於江陰。同時自沉的還有與其患難與共的“海琛”和另兩艘海字艦“海容”和“海籌”。自沉前,各艦均將武器卸下,艦員組成炮隊參加陸戰。主副炮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後轉用於武漢江防要塞工事。


1959年冬,上海打撈工程局開始打撈“海圻”艦。1960年5月27日,船體被切斷成兩段打撈出水,後拆解回爐。至此“海圻”艦的故事徹底劃上了句號。

排水量4300噸,馬力17000匹,航速24節。艦長129.3米,寬14.2米,吃水6.1米。裝備2門203毫米主炮,10門120毫米副炮,12門47毫米副炮,4門37毫米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人員編制445名,乘員軍官45人,水兵43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