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觀眾請就位,這裡的表演對決請查收。

演技類綜藝握住了叱吒2019上半年的音樂類綜藝交到它手裡的接力棒,而且握得很穩。

隨著上週五《演技派》的開播,11月正式迎來三檔演技綜藝,週五《演技派》《演員請就位》一起“轟炸”,週六《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再來一腳”,本月前兩個週末,熱搜榜都被三檔演技類綜藝的相關話題霸佔,觀眾對節目的討論從演員、表演片段逐漸拓展至導師、點評術語再到節目節奏和賽制。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十一月,演技類綜藝扎堆

《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演技派》三檔節目轟轟烈烈地唱起了一出演技類綜藝大戲,只是演技類綜藝集體上陣,究竟是鮮花著錦,還是無腦混戰?

1、節目扎堆,也要扎得別緻

演綜如此“扎堆”之後,撞類型、撞嘉賓、撞演員、撞選段等話題紛至沓來,持續發酵。但三檔節目用實力告訴了觀眾——就算扎堆,我們各自也要扎得與眾不同。

《演技派》:抓住一個機會

“編劇界的戲精”於正牽頭的節目,除他之外,另外三位導師都是演員出身。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演技派》導師(左起):張頌文、吳鎮宇、於正、張靜初

雖然名字叫“演技派”,但就目前播出的第一期來看,節目的形式更像是模擬“一部戲”開拍前的籌備階段——試戲,並挖掘或培養未來的演技派。

為什麼說是未來的?

從節目賽制來看,《演技派》(目前)沒有走“二人成組,同臺pk”的演技類綜藝傳統路線,“舞臺”元素也還看不見影子。說是參加演技類綜藝,但競技感較弱,實際流程與演員日常面試角色也沒什麼兩樣,試戲、定角、進組一條龍——

沒有精裝的演員等候室和舒適的大沙發,取而代之的是銀行等候區一樣的聯排等候椅;表演環節不在服化道都精心準備的室內舞臺,而是在橫店影視城的一個小房間裡;表演環節沒有指導老師事先指導,也沒有劇本提供,更沒有時間磨合,導師現場出題,上來就得即興表演。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演技派》沒有時間留給演員磨合劇本,有的是即興表演

參加節目的演員也很青澀,沒有什麼資歷不簡單的老戲骨和熟面孔,除了專業院校的在讀學生,愛豆出身的選手和非學院派也不在少數。

即興表演後,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等導師會給予相應的評判或指導,但即興+經驗不足+緊張的綜合作用下,想要抓住進組機會的年輕人們難免表現得青澀。導師們決定演員去留,演員的既有能力在考量範圍之內,但“潛力”好像是導師們更看重的部分。

《演員請就位》:“導”和“演”的相互成就

對應起來,《演員請就位》呈現的是“一部戲”的拍攝階段,即在一部戲中,導演和演員是如何互相成就的:

演員感念知遇,同時又和導演彼此探討,能把劇本中的刺兒挑出來拔掉;導演言簡意賅的點撥,對整場戲的場景佈置、劇本邏輯、演員情緒的調控都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四位導演是選手的導師,也是觀眾關注的看點

參賽演員的經驗相對充足,學院派出身的人佔了不少比例,演員類型的覆蓋面非常廣,戲齡跨越範圍更是大,參與人數也很多,足有50人。

當然,《演員請就位》“導演選角真人秀”這個招牌不是白打的。四位導演無論是從資歷、風格、代際來說都特色鮮明。他們的不同打法表現在節目裡,就是導演在選角上的差異,以及對一段表演的不同看法。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演員請就位》中,導演之間常有不同看法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走出舒適區?

作為《我就是演員》系列的第三季作品,章子怡那樣針對表演片段問題發表“怡惑”的演員導師沒了,看臺上作評的是“劉天池們”;舞臺上,歐陽娜娜這類跨界的年輕演員、王媛可這類沒戲找的演員選手沒了,每一個參賽選手都是名頭響噹噹、資源或曝光率不缺的藝人。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大咖演員、表演導師、助演嘉賓、編劇、影評人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湊了“全套”

像張國立所說:“我拿了那麼多的獎,上這個節目來證明我會演戲,有這個必要嗎?”

八位咖位不低的演員結為搭檔,進行組內PK,並在表演片段中“帶後輩”——相比較之下,《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在節目形式上就顯得比較扁平化,“競”這一元素的存在感被削弱,“演”反而是觀眾最期待的點。另外,節目組主打的也是“將神仙拉下神壇”,比如將張國立稱為“巔峰本人”,李冰冰前來參加節目也成了第一期節目開篇主打的噱頭。

2、除了看“飈”演技,還能看出什麼?

三檔節目加起來,共計有50+16+12(12為《演技派》入選人數)名演員登場。認識的、不認識的、獎項滿屋的、初出茅廬的……看得人眼花繚亂,幾周下來,觀眾興許連他們的臉都認不全,名字也記不住。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初始階段,趙薇組就有十五個臉熟和不臉熟的演員

相關話題高掛熱搜榜的時候,如果其中有“李少紅”“楊迪”“周奇”“《無名之輩》片段”這些節目裡撞上了的“元素”,你還得費腦子想一想:說的是這三檔節目哪個裡面的事兒來著?

管他的,反正是看他們演戲嘛。但是,看這三檔節目,除了看演員們姣好的面容、或好或次的演技,其對於演員行業生態不同面向的討論,也更多角度揭開了演員那些事兒。

《演技派》:試圖“越界”的小小小小小小生/花

迪麗熱巴在某檔綜藝中坦言“自己八個月沒有戲演了”時,網友們討論的陣仗可不小。但《演技派》開播後,你也許會驚訝,除了各種原因“賦閒在家”的小生小花之外,還有無數小小小小小小生小花在為“有戲演”奔波試鏡。

《演技派》中的演員幾乎清一色的年紀輕輕,即便有一些人看起來眼熟,也只是曾經某一個角色在你腦中“雁過留痕”了一下子,流量?談不上的。“實力派”自然也是談不上,幾乎沒有一段即興表演是四位導師都點頭表揚的。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吳鎮宇的表態讓周陸啦沒有成為第五位連續入圍演員

在這裡,這些小小小小小小生小花都在試圖“越界”:

學院派的年輕演員剛畢業,理論知識不少,然而生活體驗和片場經驗卻不足,他們想從理論模式的籠子裡飛出來。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飾演太子的周陸啦曾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佼佼者,滿身傲氣,經過導師對其即興表演的點評後,他滿臉的傲氣逐漸變成了“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

愛豆出身的趙天宇和羅正,形象好,本職工作做得也不錯,但因為各種原因(趙天宇是想靠演戲掙足KPI,好在明年出專輯;羅正是出道過後啥也不懂,自稱公司“趕鴨子上架”)被硬塞進了演員行列。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演技派》選手不乏選秀出身的愛豆

這像是近年來一個演員行業怪相的縮影——愛豆做歌手需要一定的基本功,業務能力不行會被“嘲”,同行競爭也很激烈,相比之下,人們對演員的要求好像就沒有那麼高,做愛豆歌手不如轉業試試做愛豆演員,演啥啥不行,顏值輸出第一名就算完美完成任務。但現實是,並非觀眾寬大為懷,實在是沒演技的太好混,觀眾的意見已經說倦了!

《演員請就位》:戲齡,是光環也是枷鎖

從1年到20年,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戲齡,是參賽演員的光環,也在某種角度上成為了他們的枷鎖。

天賦很重要,但後期不斷地學習和補充斷不可少。於有些演員來說,戲齡是他們在片場摸爬滾打、學習經驗積累下的資本,27歲、戲齡17年的牛駿峰不在閃耀奪目的流量小生行業,和朗月婷棋逢對手的一幕《海洋天堂》,不知讓多少觀眾淚灑顯示屏,也讓陳凱歌發出“規則算個pee”的言論。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年齡不大同樣能演出好戲

在《親愛的》選段中,李濱的表演不能說不好,但最終在選擇時,導師郭敬明和搶人導師都選擇了喜劇小品演員出身的金靖。從導演的角度來說,浸泡在片場裡咂摸出的技巧太過刻意,反而效果不如真情流露時的捶胸頓足。

參賽演員的資歷和類型都比較廣,老戲骨也有困境,戲齡可能是禁錮他們不敢放開演的枷鎖,套路化表現手法可能讓他們只能本分演戲不能更進一步;小演員也能驚豔,“小蘇明玉”薇薇無愧麵霸,即便“小燕子”趙薇就在鏡頭前,陳瑤和康可人也能在《還珠格格》的選段中讓人印象深刻。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改編後的《還珠格格》亦有動人與發光之處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登過高峰,高光永存?

摸著良心,開闢了演技類綜藝的《我就是演員》系列在這一季的形式上有些尷尬。雖然是功成名就者的秀場,但並不能稱之為演技類《我是歌手》,一派和氣的誇誇群意味太過明顯。

因為嘉賓的既有成就不俗,表演後陷入了“無人敢評”的境界。《夏洛特煩惱》的選段,佟大為和梁靜表現得都不太理想,一眾編劇、影評人避重就輕,連委婉地批評也是蜻蜓點水,最後在召集人李立群的帶頭下淪為“佟大為敢於邁出舒適區”的表彰大會。姜思達表達“笑不出來”的時候,連彈幕裡都在替他捏一把冷汗。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對《夏洛特煩惱》的委婉批評都蜻蜓點水

“神仙下凡”參加綜藝節目算不上“窮途末路”,只是那些曾經登頂崇山峻嶺的演員們,在這個舞臺上也有可能遭遇巔峰未至。但這是否也是演員行業的一個縮影:曾經站在領獎臺上的人永遠被捧在高處,連高光暗淡一刻都不允許?

演技類綜藝發展到今天,從拼演技,到拼話題,到現在試圖摸索出節目形式下的突圍新路徑,節目翻的車不比臺上演員表演來的少,但總體來說,嘗試不可謂不有益。

從前期試鏡、中期導戲到後期呈現,演技類綜藝對行業生態的話題延伸度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廣,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不管是新人新面孔,還是實力演員經典片段,好演員好演技始終都會被火眼金睛的觀眾看到,如果批評不自由,那讚美也將失去意義。

如此“扎堆”之後丨演技類綜藝觀察筆記

-END-

作者丨粥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