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躲貓貓”遊戲,竟然能鍛鍊孩子這麼多能力

大人用手捂住臉,然後隨著一聲“peekaboo”將手打開,就能逗得小嬰兒咯咯笑。孩子再長大一些後,會對藏來藏去這件事情著迷,在家和爸爸媽媽玩,在幼兒園跟小朋友玩。

看似簡單的躲貓貓遊戲,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在遊戲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認知能力,思考如何才能不被他人找到或者如何找到其他的人、物品,當他們成功找到藏起來的人或物時,還能收穫自信心。

幫助孩子掌握“物體恆存”的概念,緩解分解焦慮

許多孩子在與爸爸媽媽分離的時候表現出嚴重的焦慮情緒,他們會心情低落、甚至哭鬧,這是因為孩子頭腦中還沒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以為爸爸媽媽離開後就不見了。

物體恆存是指當物體無法被感官察覺時,這些物體仍然存在。當家長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物品藏在毯子下面時,如果孩子已經具備了物體恆存的概念,他們會把毯子掀開,找出玩具,如果孩子還沒有掌握這個概念,他們就會覺得困惑甚至沮喪,覺得自己的東西消失了。

在躲貓貓的遊戲中,孩子會逐漸掌握“物體恆存”的概念並認識到,那些不在視線範圍內的人和物並不是真的消失了。家長經常跟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能夠有效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簡單的“躲貓貓”遊戲,竟然能鍛鍊孩子這麼多能力

幫助孩子感知方位、認識空間

孩子1歲多以後,家長可以在玩躲貓貓遊戲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認識方位,比如,將玩具藏在毯子下面、盒子裡或身後,當孩子成功找到玩具時,告訴他們:原來玩具在毯子的下面/盒子裡面/媽媽的後面,在潛移默化中教孩子認識方位。

而再大一點的孩子在玩躲貓貓遊戲時,他們會想辦法藏到窗簾後、桌子底下,甚至是衣櫃裡,這些地方空間大小不同,容納的東西也不相同,孩子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感受並認識不同的空間,瞭解空間的大小。

簡單的“躲貓貓”遊戲,竟然能鍛鍊孩子這麼多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規則意識

經常陪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家長可以發現,年齡小的孩子比較好“騙”,只要大人喊幾聲“我看到你了”,Ta自己就忍不住跑出來了,但是大一點的孩子就能藏得更久一點。還有的孩子不等數數結束,就跑去找人了。其實,這就是在考驗孩子的自控力和規則意識。

在躲貓貓遊戲中,孩子在開始尋找之前要閉上眼睛數數,還要耐心等待對方藏好,等數完規定的數字才能開始找人。當孩子是被尋找的一方時,Ta也需要耐心藏好,等待別人找到自己。在這樣反覆的遊戲中,孩子能夠逐漸建立起規則意識,提高自控能力。

簡單的“躲貓貓”遊戲,竟然能鍛鍊孩子這麼多能力

躲貓貓看起來是一項簡單的互動遊戲,但它不僅能為孩子帶來樂趣,加深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還能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爸爸媽媽,快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