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可憐的還是購房者

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購房者也有影響。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全國房價數據來看,2019年10月,全國100個監測城市新建商品房平均房價為15073元/平米,環比漲幅0.15%,有62城市上漲,有32城市下跌,6 城持平。根據商品房住宅銷售價格數據,1-10月份全國房價總體表現出平穩態勢,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均呈現微漲,但是漲幅進一步收窄(不管是同比還是環比)。

不過,房地產並不是幾組數據變動這麼簡單,在房地產漲跌表象下,既包括了房價漲跌,也包括了市場中交易買賣關係和權益關係,現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如何呢?樓市指聞總結一點,樓市4年前的“種子”,如今“後果”出現,可憐的還是購房者,為啥說可憐了購房者?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可憐的還是購房者

偶遇醉美黔東南

第一、4年前的棚改帶來的三四線城市需求釋放大量釋放之後,短暫出現空缺,也隨之給在三四線購房的人帶來不確定的影響。

2015年以前的2-3年裡,我國房地產正處於一個下行小週期,市場上表現為雙雙下降的狀態,不僅是成交量下行,房價也下行,就拿2014年來說,當年全國商品房銷售總計120649萬平方米,同比2013年回落7.6%,2013年的時候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達到17.3%。在最為關注也與百姓密切相關的商品房住宅銷售上,2014年下跌了9.1%,這個幅度非常高了。

當年的商品房銷售額達到76292億元,比2013年下跌6.3%,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為上漲26.3%。在這個數字中,商品房住宅銷售下滑了大約7.8%。房地產業內稱之為2014年房地產市場量價齊跌。

受國家GDP增長的需要,加之以樓市庫存過大,所以刺激購房消費和樓市去庫存成為了2014年之後幾年裡的新方向、新目標,棚改政策成為了隨後兩年裡樓市的發動機。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棚改,棚改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直接給安置戶補貼戶一定比例的現金。

有了現金之後,人們的手上就積存了大量的購買力,錢該花到哪裡?很多人想必都會投入到樓市當中,因為在當時的房地產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買房利率打折、買房首付款比例很低。這本來就與棚改政策一脈相承,因為

棚改一方面是改造舊房子,另一方面是為了去庫存。

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可憐的還是購房者

城市景觀現代公寓,曼谷,泰國在 twilgiht 天空

隨著三四線樓市的快速興起,房價也踏上了幾年前一二線房地產走過的道路,從三四線向著一二線城市推進,房價上漲的風氣最終成功蔓延到了一二線城市,導致全國樓市一片熱浪襲來。由於房價漲幅過快,所以必然需要合理抑制,國家在2018年底提出了對於商品房庫存不足和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要儘快取消掉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採用因地制宜地合理方式推進,有效堵住了棚改資金在三四線的蔓延之風。

雖然棚改在經過2年之後,貨幣化安置開始悄然退出市場,但棚改政策給樓市留下的後遺症,至今仍然影響著購房者。在棚改貨幣化的時候,大量的資金通過購房湧向了三四線城市,在這裡堆積之後反過來對房價起到了助推作用,在反過來吸引更多購房資金流入。不過棚改之後,需求透支,房價如何維持呢?就像社科院說的那樣“部分三四線城市在需求透支之後,失去了政策託底,房價可能步入下行區間,要防範下跌過大。”

已經在三四線大量購房的人(也可以說是炒房者),至今如何呢?指聞君認為或許正是最為尷尬的地方,房價上漲期大量買入,沒有考慮好買房時機和市場變化趨勢,最終導致當下手上多餘的房子想轉手卻賣不掉的狀態。

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可憐的還是購房者

城市……

第二、房地產調控頻頻加碼,一方面止住了炒房投資的風氣,但也對剛需帶來誤傷,例如從4年前開始的房貸利率頻頻上浮,增加了不少剛需購房成本。

房地產之所以能夠重回平穩之路,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加壓。從2016年開始,霸都一夜之間成為了炒房者的噩夢之地,僅僅一個需要1年社保才能購房的小條件,就把外來購房者排除市場之外,沒有了外來購房者的支撐,房價瞬間不再上揚,高位橫盤成為了一種新態勢。

應用限購條件的城市還有很多,例如廣州、南京、燕郊等城市和地區,都有不同類型的限購措施,有的要求要有社保條件,有的要求要有當地的常態化穩定工作N年。堵住了外來炒房的購房資金,自然也就堵住了房價上漲的口子。時至今日4年前開始的樓市全方位深度調控,也帶來了一定的後遺症:

調控誤傷剛需,讓很多剛需暫時也買不起房子了。房價是房地產發展快慢冷熱最直觀的表象,房價漲跌本來也是市場經濟自然的規律和現象,不過如果任由市場經濟自由發揮,那也會出現大問題,例如1930年的世界經濟問題,就源自於自由的經濟活動。所以各行各業的發展必然受到國家干預手段,房地產不例外。

樓市早有“徵兆”,4年前的種子“萌芽”,可憐的還是購房者

浙江溫嶺出土疑似明代駝碑??

房地產調控的措施中花樣很多,但是無外乎總結1點,那就是從市場供需關係角度影響房價變動,增加住房供給就可以讓房價回落,減少購房者數量,也會導致房價回落,相反地就可能導致房價上漲,所以常見的調控手段有限購、限價、限售、增加供給等措施。在過去的4年以來這一波房地產調控,主要是限制購買、增加供給,特別是限購措施對購房者影響很大,原本具有買房資格,限購條件下失去了購房資格,在這其中,不免誤傷剛需,讓部分剛需也失去了購房資格。

學習房產知識,關注本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