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發展夜間經濟的地標區域 有啥成功經驗

摘要:新天地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夜晚版的“文化及社交目的地”。

今年4月,黃浦推出了首位“夜間區長”,同時亮相的還有首批“夜生活首席執行官”,中國新天地太平橋項目總經理李振輝便是其中的一位。擔任這一職務首先要具備的是夜間經濟相關行業的管理經驗,協助“夜間區長”工作,從而更好、更全面地發展商業街區的夜間經濟,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消費體驗。過去半年,李振輝用管理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視野,來感受著新天地的夜生活,也在思考著如何讓新天地的夜晚更加有趣、豐富和多元。

新天地是上海的時尚商業地標,非常重視夜間經濟的發展,也有其發展的邏輯與寶貴經驗。

“作為商業運營方要發展夜間經濟,首先要知道誰是目標消費者,他們有什麼需求;其次結合這些需求要提供與自身商業基因相匹配的創新產品。”李振輝亮出這樣的觀點。

夜生活,年輕人自然是主力。新天地觀察到,相比吃吃喝喝,到新天地來的年輕消費者同樣看中文化體驗、渴望社交。“所以,新天地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夜晚版的‘文化及社交目的地’。”李振輝說,新天地主要抓住了三個關鍵詞:夜空間、夜體驗與夜文化。

開發至今20年的新天地,可能是上海最早設立外擺的街區。在獨有的石庫門開放式街區氛圍中,商戶在主街和馬當路沿街設外擺桌位,為消費者創造了一種自由、寬鬆的夜空間。對外擺的打造,新天地有套基本原則。如,商家的外擺位儘量不要用隔欄圍起來,其設置要與公共空間融合在一起;鼓勵外擺位的顏色、形態的創新,但要與店鋪的整體風格相一致,不要讓人覺得突兀;連每間店鋪使用的戶外燈光照明都有講究,建議以偏暖色為主,與石庫門的紅磚青瓦相呼應。在這套基本原則之內,新天地為商家留下了更多創新空間,由此創造出新天地獨特的夜空間:移步異景、雜而不亂。

能否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消費體驗,是新天地引入商戶時主要的考量因素。“近年來,我們引入了很多首店、體驗店,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調整與更新一部分業態,讓消費者有常逛常新的感覺。”如,今年剛剛煥新開業的新天地廣場,其中30%以上都是首店品牌;新天地南北里的CALIX、THE REFINERY等西餐廳,每晚有一流的國際流行樂隊為消費者表演;來自日本的Studious大陸首家買手店、前衛科技買手店Drivepro、卡西歐新零售G-SHOCK新區等諸多潮流時尚品牌,共同串聯起新天地獨特的風景線。

新天地很早就意識到文化氛圍的營造對於商業的提升作用。“天地世界音樂節”、“上海新天地聖誕慶典”已是黃浦區知名文化品牌;近年新天地還首創了“表演藝術新天地”,在公共空間為消費者送上了各種高品質演出,很多演出都是中國首演、亞洲首演。“我們有意將藝術活動時間向夜晚延伸。”

不久前“新天地湖濱路活力街區”正式開街。沿著太平湖畔的湖濱路,週末變身步行街,進一步豐富了新天地的夜生活。在這條步行街上,有各種好玩、有特色的項目以及文化表演。

為什麼當時會想到打造這樣一條週末步行街?李振輝說,新天地已在思考在城市未來的更新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希望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服務的提供者不斷轉型,應更注重以人為本,注重人與人的連接,建立不斷融合的社群體系。打造一條活力街區,能在空間上串聯起新天地區域的商業體,其承載的內容也與新天地的文化與商業基因相一致。

“我們要把新天地打造成為一個開放式街區,人們能沉浸其中盡享愉悅,不同群體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活力和溫情。唯有這樣的積澱,才使得新天地夜間經濟的發展更具優勢。”李振輝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