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看到“精緻窮“,我嚇吐血了

艾小羊:看到“精緻窮“,我嚇吐血了

《奇葩說》討論年輕人的精緻窮問題。認為“你配得上更好”毀了一代人,讓年輕人變得虛榮、物質,懷揣借錢買來的精緻夢,過著今天還債,明天還債,天天還債的日子。

作為精緻派教主,我覺得討論年輕人過度消費是好事,但這個辯題傷到了我最愛的“精緻”小王子啊。

講真,年輕人的花唄借唄,有幾個是花在精緻上?並沒有。

前天我在公司附近買蛋糕,前面一對情侶也在排隊。一個蛋糕28塊錢,兩人開始商量用什麼方式支付。

“我信用卡刷爆了,用你的吧。”

“我的也付不了,要不用花唄。”

“不行啊,我花唄上個月還沒還完呢。”

“那怎麼辦,我的餘額也不多了,我還想買雙鞋呢。”

後來,男生找哥哥借了200塊錢。

我當時就想,不吃這塊蛋糕你們會死嗎?

其實就是一般的蛋糕,我女兒愛吃,我給她買,談不上什麼精緻。而兩個年輕人穿的吧,只能說是潮流,也絲毫談不上精緻,尤其鞋(愛看鞋的毛病,我真是死也改不了),髒得已經面目全非。

女孩的那雙鞋,如果認真洗乾淨了,基本可以省下買新鞋的錢。

這是窮、負債消費,但根本不是精緻。

我還看到過一個女孩的化妝包,裡面都是大牌化妝品,但無論化妝包還是化妝品都很髒。

如果她願意花十分鐘把粉撲、粉刷洗洗,把眼影盤上的飛粉擦擦,才稱得上是精緻,否則買再多,也只是窮,談不上什麼“精緻窮”

精緻不會讓人變窮,無節制的消費才會讓人變窮,但無節制的消費買來的是消費的快感,而不是精緻。

因為我崇尚精緻,更喜歡精緻這個詞,所以聽到“精緻窮”的時候,深深感到被冒犯了。很簡單啊,慾望就是慾望,消費就是消費,借錢就是借錢,窮就是窮,幹嘛要拉精緻墊背呢?

好好一個詞,馬上就要被毀了。那天給我做美容的小姐姐,說另外一個美容師,“你過得還挺精緻的”,那個美容師馬上不樂意,反駁“我很節約的”。

別人說你精緻,你說你節約,如果不知道“精緻窮”這個語境,還真不好理解。但因為大家現在都在談論“精緻窮”,“你精緻,說明你無節制、亂花錢”這個邏輯鏈似乎就成立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精緻?

精緻,是尊重生活的細節。

我母親的習慣是進門一定要換家居服,她覺得在外面穿的衣服不乾淨,尤其像我們孩子,又喜歡沒事往床上滾。

我小時候,在小城市裡,周圍幾乎沒有人家是這樣做的。前兩年在北京遇到發小,她說:“我記得小時候你就很精緻,從外面回家,先換上家裡的衣服才做作業。”

她這麼一說,我才知道,原來這件我看來普通的事,給她留下的印象,是精緻。

另外,精緻是保持潔淨。

我去過一個有錢的姑娘家,家裡堆滿了各種奢侈品,但因為她常年出差,滿世界飛,很多東西上都落滿了灰。我們坐在沙發上,她跟我講一款香奈兒包包的五金件,做得如何精緻。

然而,看到她撫摸那隻不知道在沙發上放了多久的奢侈品包的五金件後,變黑的手指,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將這隻包包與精緻聯繫起來。

精緻,還是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花時間。

我喜歡美、喜歡穿搭,我給自己的要求是,衣櫥裡的每件單品,至少要有3種以上的搭配方式,尤其注意鞋的搭配。有人說,呀,太麻煩。如果你喜歡,自然不覺得麻煩,如果不喜歡,完全不必強求。

說來說去,精緻是一種悅己,也是一種選擇,或者說一種習慣。如果你想要精緻,花時間比花錢重要。

精緻,也是生活的奇思妙想。

我跟鄰居姑娘買了同款書櫃,但她的書櫃看上去就是比我的精緻、高級。

為什麼?首先,書是嚴格按大小排列的;其次,書脊的顏色也很講究,藍色跟藍色在一起,白色跟白色在一起,即使不一樣的色,也按照同色系排列。

她週末在家,會把擺書當成一種休閒,聽著音樂,哼著小曲,花半個小時,把一間書櫃的書,重新排列一種顏色。

同款的書櫃,她的比我的精緻,不是因為她多花了錢,而是因為她多花了心思。

精緻,其實是一件豐儉由人的事。雖然設計師會努力為我們提供精緻的設計,但你購買的究竟是商品還是精緻,要看你在它身上花多少心思和時間。

精緻不會讓你變窮,但如果窮極你的努力,即使不花什麼錢,你也可以變得精緻。

p.s.雙十一過得爽嗎?第一個包裹是不是已經收到了?我們花錢,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心,如果因此感到焦慮、內疚,或者調整你的心態,或者調整花錢的方式。

點“在看”,開開心心做精緻女郎。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