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3000年城址不變的城市 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躋身新一線


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的長沙市,總面積118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5.47萬,是湖南省的省會和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座被譽為世界上山水交融最具魅力的城市,北瞰洞庭、南依衡嶽,一條湘江穿城而過,歷經3000年城名、城址不變,自古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之稱。

2018年,長沙市的GDP超過11000億元,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14位。作為“新一線城市”的代表,長沙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目前已連續11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併成功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長沙,探尋“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魅力。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首《沁園春.長沙》中所說的橘子洲,就在長沙市區湘江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它與嶽麓山為鄰,四面環水,綿延數十里,形成“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獨特景觀,被譽為“中國第一洲”。


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的嶽麓山,是南嶽衡山72峰的最後一峰,也是長沙的地標景點。景區名勝古蹟眾多,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的愛晚亭,取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意命名,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創辦於北宋開寶九年的嶽麓書院,坐落在嶽麓山腳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嶽麓書院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素有“千年學府”之稱。

佔據長沙城區最高地勢的天心閣,始建於西漢,初名“天星閣”,曾是古人觀測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呈吉祥之兆的風水寶地。清代大學者黃兆梅的一首“四面雲山皆入眼,萬家燈火總關心”更使其名聲大噪,如今天心閣已成為長沙僅存的古城標誌。


擁有1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坡子街,位於長沙市中心地段,街道兩旁聚集了火宮殿、新華樓、四喜餛飩、文記四合一等長沙老店,被譽為湖湘文化的代表。盛唐時期,棲居長沙的杜甫曾用“茅齋定王城郭門,藥物楚老漁商市”的詩句,描述坡子街當時的盛況。

來到長沙,不能不去湖南省博物館一睹兩千多年前的燦爛文明。作為4A級旅遊景點之一,湖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8萬餘件,其中最令世人驚歎的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尤其是2100年前的辛追夫人不腐真身,堪稱“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