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風吹落葉,萬物驚秋。

農田上的農民們開始忙著秋收了。但是說起農事,現在的農田氣氛沒有以前濃厚了,田地裡忙碌的身影少了,而忙碌的機器多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經濟大潮的席捲,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當我們被美好舒適的生活充斥時,對五顏六色的視覺轟炸感到疲憊時,也許,一把鐮刀、一輛架子車,一輛拖拉機,就能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家鄉鄉野的溫情。下面,讓我們一起重拾昔日的回憶,重溫如今漸行漸遠的傳統農具吧。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架子車(尕車兒)

一種用人力推拉的兩輪車,是農村常用的運輸工具,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在農村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架子車先不說它是農具,它更是小孩子的玩具,每當去田地的路上,我們總會是父母的乘客,坐到小車裡看車外的風景,車外的父母一臉微笑的看著我們。想起我們從乘客,到司機,還沒有好好為父母當過司機,它(架子車)已經走遠了。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由木框組成,用於平整土地,耬碎土塊,耬出土裡的亂草,為了方便後面的播種。在我的印象中耙是由拖拉機拉著出場,而且為了耙的深一些,通常是在耙上站一個或兩個人,站在耙上,兩腿微曲,用手把著,平衡身體,就像大海里的衝浪者,隨著地勢的高低上下起伏,瀟灑而威風。我曾站到耙上,但都被大人們以份量不夠、添亂為由趕了下來,但是現在想想真的很爽,微風一吹,一臉歡笑。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一種耕地的工具。通常是系在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從而為播種做好準備。隨著農業科技機械化的普及,我的記憶中是鐵犁,套在拖拉機上鬆土,爺爺耕作播種,他一般要犁兩遍,耙兩遍。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碌碡、石磙

是一種用以碾壓的農具。一般在碾場時用到,用牲畜或拖拉機(尕手扶兒)拉著它用於碾小麥。拉著“碌碡”的拖拉機在場上一圈一圈的碾,直到場院的地表變得平整、硬實,有時碾的時候也會把往年的舊麥草鋪在上面,那樣碾出來的場院更加平整好用,完成這些工作,一個場就盤好了。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鐮刀

收割莊稼或割草的農具。可能多數人對於鐮刀的記憶還是很深的,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都會拿著鐮刀割麥子,一把鐮刀揮舞銀練,一招一式倍顯輕靈,一割一收運用自如,一放一鋪充滿自信,那架勢猶如在征服千軍萬馬,它始終是收穫的使者,勝利的將軍。正是由於鐮刀的優秀,它成為黨徽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讓老百姓為之振奮,讓世人為之矚目。但是現在隨著收割機的“侵入”,鐮刀用的越來越少了,希望人們還是不要忘記鐮刀的存在。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鋤草的農具。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杜甫《兵車行》

曾經鋤頭是農民家家戶戶必備的農具,而且經常鋤草能讓土壤保持溼潤,有助於莊稼的生長。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鋤頭,很多人反而陌生了。家裡有地,也不會再用鋤頭去刨了,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很多人也沒有印象了。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木掀

用於揚場,利用風力把麥粒和麥殼等雜物分開,木掀掀起來的麥粒要在空中像一塊布一樣扯開效果才最好,麥粒重,麥殼輕,在風力的作用下麥殼被吹向遠處,精選的目的才能達到。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中國農業歷史悠久,農具豐富多彩,幾千年以來,農具作為人民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今的它們經歷了怎樣的滄桑變遷?曾經熟悉的農具,已經變得有些陌生,有的甚至消失。那一件件農具無不記述著勞動人民的勤勞,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正值豐收的季節,希望我們找回農具的記憶,找回藏在農具中的歡樂時光。

青海人家肯定有這幾樣東西,“價值連城”

這些農具都是我們家裡的寶

如今可能用不上了

但是留下了最珍貴的回憶……

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