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撰文 | 江珊

來源 | 選址960

本文16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週期、多學科交叉等特徵,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它既對發展環境有苛刻要求,又是各地競相爭奪的白富美產業。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國家市場,生物醫藥企業也在持續加大布局。內外資企業投資落子的消息不斷,比如輝瑞普強全球研發總部落戶上海靜安;阿斯利康北部總部落戶北京亦莊、西部總部落戶成都高新區;藥明海德投資30億美元建設疫苗基地等等。

從選址地看,醫藥企業的落子表現出明顯的集群效應。具有優質人才環境,又能滿足審批、辦公、研發、中試、生產、配套等綜合功能的產業園區是最受歡迎的落戶地。

在數量龐大的產業園區中,哪些是生物醫藥企業的青睞之選?最新研究顯示,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

是生物醫藥產業最「能打」的三甲。深圳高新區是「環境競爭力」第一;蘇州工業園是「產業競爭力」第一;中關村是「技術競爭力」第一;武漢東湖高新區是「人才競爭力」第一;上海張江高新區則是「龍頭競爭力」第一。

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產業在這些產業園區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對園區產值的總體貢獻超過20%,日益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

產值超萬億

生物醫藥產業園決出50強

高達1.8萬億的醫藥產值都在園區中產生,這個數字佔據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總量的40%,並在持續增長中。

近日,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背書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出爐。

《報告》對189個園區進行了各項競爭力比對,包括107 家國家級高新區、78 家國家級經開區和4 家其他園區。《報告》認為,綜合競爭力前10

的園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濟南高新區、成都高新區、深圳高新區、石家莊高新區、廣州高新區、天津濱海高新區。

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報告》顯示,2018年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約1.82萬億元,較2017年增加了0.26萬億元,2017和2018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8.88%和16.95%。近3年間,生物醫藥產業在園區的產值規模和佔比均成穩步增長態勢。被調研園區2018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佔園區產業總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18.39%增加到了20.17%,其中,國家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值達1.48萬億元,佔園區產業總量的24.58%。

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圖:所調研園區生物產業總產值變化(單位:億元)

按照這一增長態勢,園區生物醫藥產值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漲幅。

75%在東部

上海張江問鼎「龍頭競爭力」第一

除了園區綜合競爭力之外,《報告》還給出了5個單項冠軍。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綜合競爭力、技術競爭力均位列第一,領跑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區龍頭競爭力位列第一,產業、環境和技術實力強勁;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人才競爭力位列第一;深圳高新區的環境競爭力位列第一。

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單項競爭力前10強

此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還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分佈不平衡。主要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集聚化發展,東中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

具體的數字表現為,東部沿海省份生物園區產業總產值佔調研園區總產值的75.34%。除東部地區保持強勢外,中西部五省的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壯大形成,其他地區的發展則相對較為緩慢。

生物醫藥產業園50強出爐:中關村領跑,瓜分萬億產值

圖:生物醫藥產業區域分佈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於1983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為國家科學技術部直屬事業單位。在研究方法上,該《報告》採取在線問卷填報系統的方式調查了各園區近3年在產業現狀及成果轉移轉化、研發投入及技術產出、人才、企業、產品、環境等方面共計198項數據;並構建了包括環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和龍頭競爭力等5個一級指標和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及增幅、生物醫藥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等24個二級指標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最後,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標準化法計算得出各園區的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