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祕籍再出發

關注「老張侃房幫」

把一個在地產圈裡還有信仰的靈魂

安放在自己身邊

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秘籍再出發

正文共2643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在樓市,購房者常被稱為“韭菜”,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那種,主要是樓市的信息透明度太低,購房者想要獲取真實信息的渠道太少,交易雙方一明一暗,購房者必然只能當魚肉當韭菜,基本上只能是置業顧問說什麼,就只能接受什麼,大樹完全碾壓蚍蜉:我就是霸王,你能怎麼著?

對於購房者來說,找出其中的坑,認清其中的貓膩,在自己可以“做主”的範圍內辨明是非,清清楚楚作出選擇,即使面對大樹,蚍蜉也能清醒地作出選擇。

準備工作

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秘籍再出發

看一個樓盤之前,若是對該樓盤一無所知,無異於把自己當白紙交給銷售人員任意畫,對方畫的什麼樣,你接受下來的信息就是什麼樣,這樣不利於作出自己的判斷。

建議看房之前通過網絡渠道對樓盤有一個基本瞭解,例如周邊環境(現在的實時地圖很強大)、產權年限、開發商(之前做過什麼樓盤、有沒有什麼汙點),有的網站上還有留言評價,尤其是那些負面的評價,記下來,可以有針對性地詢問銷售人員

出一個“餿主意”:步行了解目標樓盤情況。

步行是一箭雙鵰的方法,一,能更直觀地瞭解周圍環境配套,或者你願意的話,還能跟住在附近的人談談,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置業顧問不會告訴你的事情;二,從門衛、安保、置業顧問等的態度,能對未來這個小區的物業服務甚至房屋質量有一個大概的預期,不過這一點呢也有可能狠狠地虐自己一把,真是有的樓盤服務人員會看車下菜單,而且赤裸裸地表現在言行上,讓你懷疑自己欠對方几百萬,如果購房時期就要面對這樣的服務,可以想見日後若是入住,很可能就要天天跟物業慪氣。

特價房

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秘籍再出發

絕大多數情況下,特價房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賣方(有可能是售樓處,也有可能是中介)以此為噱頭,來吸引購房者的注意力,購房者來了之後,賣方會說這套房子已經賣出去了,提議看其他房源,通常情況下,購房者會覺得不能白跑一趟,便也順了對方的意。

當然,也有可能那套特價房確實還在,但大概率都是奇葩戶型,比如威海人津津樂道的某海小區的手槍戶型,超長進深,簡直是跑道;或者是挨著電梯井、配電房的“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戶型。這樣的房子日後住起來必然處處麻煩。

同樣的營銷手段還有什麼總裁籤售日、總經理日,跟總裁有關係嗎?

熱銷

在銷售的朋友圈裡,就沒有不熱銷的樓盤,每每出圖都是銷售中心人潮湧湧,看得多了,心裡也會嘀咕:就這個樓盤,還這麼多人買?

其實,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市場,大多數熱銷場面都是“策劃”出來的,比如樓盤每月甚至每週都會推出的活動:烘焙、插花、兒童模型組裝、手繪、品茶……當然不能幹等著有興趣的人主動前來參加,而是提前約好相關組織,就像是有專門輾轉於各種活動現場“零雞蛋”的大媽們一樣,也有專門輾轉於各大售樓處的“插花師”。

當然,靠兒童樂園、冷餐抽獎也能吸引到有限的人流,這個時候選一個合適的角度,拍出的就是其樂融融的大吃大玩場景了。

所以,如果想通過人流量來判斷一個樓盤的銷售情況,就要避開這些活動的時間段(一般都是週末節假日),畢竟你無法判斷哪些人是花錢僱的“演員”。

再一個熱銷的情況是置業顧問“說”的:比如說,常見的情況是,置業顧問會說此次開盤推出100套房源,現在已經有600人通過驗資,如果有意向,就得趕緊驗資交認籌。這種話就是在製造緊張氣氛,逼你做決定。反向想想,如果這家的房子真的這麼搶手,估計置業顧問連搭理都不願意搭理你。

買房也是一種消費,消費就會有衝動,而且是很大的衝動,我見過太多購房者當時被現場的緊張氣氛干擾了,覺得自己再不買就買不到了,結果就被“逼定”,走出售樓處,吹了一路冷風回家,清醒了,再加上家人的幾句話,心裡就又開始後悔了。只不過,這個時候要退就麻煩得很了。

規劃

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秘籍再出發

不得不承認,很多置業顧問、中介的口才一流,可能是很多人這輩子見過的最優秀的造夢者,大手一揮,氣勢如虹:這裡將來要造一個機場,這裡將來是一個大型商業體,這裡將來是一個CBD,說的有板有眼,讓購房者感覺自己買到了宇宙中心。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把對方說的規劃記下來,比如說學校、醫院、城市軌道交通等,回去之後到政府規劃網站查詢,若是真有其事,必定會有公告的,如果沒有,那就要警惕了。

佔據售樓處整整一面牆的區位圖也有“夢想照進現實”的光彩,絕大多數區位圖都是比例嚴重失衡的,紅底白字大大的樓盤很醒目,線路縮短,周邊的學校、公園、交通樞紐都很近,又是一個“宇宙中心”。

而在置業顧問口中,幾乎所有的生活配套都是步行可達的距離,但實際上,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直線距離,這個時候最好自己實地走一趟,比如說某樓盤距離站點1.1公里,銷售人員會說700米,你只有實際走一遍才知道這個距離意味著什麼:過馬路、等紅燈,步行起碼15分鐘,打車一是不值得二是遇到高峰期還不一定打得到。

在銷售人員講解的時候,最好是打開手機裡的地圖,對於兩地之間的距離、路程,根據地圖作出自己的判斷,免得只能被銷售人員的節奏帶著跑,結果跑偏。

除了區位圖,還容易帶偏購房者的是沙盤,為了營造該樓盤的良好居住氛圍,沙盤上常佈置大量綠植、白色的方塊體。侃房幫就見過遠遙的一個樓盤,沙盤上樓盤前面是大片林木,林子前面是大海,真是賞心悅目,實地考察後才知道那一大片林子其實是一大片住宅區。

而沙盤上的白色方塊也是一個小心機,那個小方塊很可能是另一棟高樓,會影響到後面樓棟的採光,但很多購房者會自認為那就是一棟兩層小樓。

可以說售樓處擺出的所有東西都是從逼定購房者的角度來佈置的,比如說只夠坐兩三人的小圓桌,從根本上拉近了購房者和銷售人員的距離,對購房者的心裡造成緊張感;恭喜成交的鼓聲掌聲禮花聲,都會對購房者造成影響。

樓間距

小長假看房嗎?威海購房者看過這篇秘籍再出發

銷售人員的措辭永遠都是超寬樓間距,30米也是超寬樓間距,50米也是超寬樓間距,一般購房者只聽到一個“超寬”,真正重要的數字並沒有往心裡去,而樓間距對於居住體驗又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到採光,所以僅僅通過“目測”“耳聞”是不行的,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

一般來講,前後樓間距用的計算方法是樓高:樓間距=1:1.2,這個比值才是合適的,比如說樓高50米,樓間距就應該達到60米。

左右兩棟樓之間的距離用的測算方法是: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尤其對低樓層來說,樓間距是常見的糾紛之一,因為都是期房銷售,購房者沒有直觀的體驗,銷售顧問又總是會言辭鑿鑿地告訴你:採光良好、絕不影響光照,但是到交付的時候發現問題就晚了,

低樓層還容易產生糾紛的一個問題是配電室等配套,購房的時候要看清楚房前有沒有這些配套,以免影響居住體驗。

銷售人員在做解說的時候,最喜歡用的就是含混詞語,大概、左右、差不多,而他們確鑿說出的很多話其實並不屬實,購房者在面對銷售顧問之前應該先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提醒自己,抱著懷疑的態度走進去,要質疑銷售人員說出的每一句話。

再就是,監管部門要求每個售樓處都必須把不利因素公示出來,但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銷售人員主動引導你去看,而且這塊公示板大多藏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需要購房者有意識地去尋找。

為什麼現在寫這樣一篇文章,因為只有在樓市橫盤期購房者才有充足的時間、機會去主動“找茬”,洞悉其中的問題。如果是17年、18年上半年那種行情,就公積金貸款多問一句,置業顧問都不會搭理你,那上面這些都是廢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