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輝煌成績的背後:校園欺凌,真的比想象的可怕、複雜

《少年的你》輝煌成績的背後:校園欺凌,真的比想象的可怕、複雜

市場用一系列數據表達了對電影《少年的你》的認可:上映9天票房破10億,成中國第72部破10億電影,貓眼、淘票票、豆瓣評分分別為9.5、9.4、8.4。輝煌成績背後,其引爆的校園欺凌話題,也引發了觀眾的深入探討與思考。

一、校園欺凌,不止是打罵

校園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中的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社交孤立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首先,校園欺凌發生在平時被認為“單純”、“弱小”的學生之中;其次,欺凌者主觀上故意,即目的就是為了使對方受到身體、財產、精神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傷害;再次,欺凌者通過肢體、語言、社交孤立等手段來達到欺凌他人目的;最後,欺凌者對被欺凌者造成了身體、財產、精神等方面的傷害。常見的欺凌方式有:

1.打:如電影中魏萊故意將陳念絆倒,使之滾下樓梯;以魏萊為首的施暴三人組在體育課時用排球砸陳念;後來糾集幾個小混混對陳念進行拳打腳踢,脫衣服,剪頭髮。

2.罵:即用言語貶低、打擊、誹謗、侮辱、中傷被欺凌者。如“長得醜,就不要出來嚇人了”,“要我長你這麼醜,我就去死”,“蠢得跟豬一樣”,“胖得跟豬一樣”。

3.毀:損毀被欺凌者的書本、文具、衣物或珍貴物品等。

4.嚇:恐嚇、威脅、逼迫被欺凌者做違背紀律、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電影中一群小混混逼迫陳念親小北,不然就毆打小北。

5.傳:在網絡上傳播有辱被欺凌者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以達到中傷對方傷的目的。電影中魏萊等人將陳念媽媽被催債的圖片傳播至班級群,使陳念感到無地自容;後來更是將陳念被毆打、剪頭髮、脫衣服的畫面拍成視頻,在網上傳播。

《少年的你》輝煌成績的背後:校園欺凌,真的比想象的可怕、複雜

6.孤立:通過誹謗被欺凌者或者放大被欺凌者弱點、不足的方式,孤立被欺凌者,使其感覺不被他人接納,交不到朋友。

二、校園欺凌帶來的,不止是身體上傷痛

欺凌會使被欺凌者身體損傷、遭受傷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殘疾、死亡。據媒體報道,2019年1月4日,河北邢臺某實驗中學12歲女生遭室友毆打,胳膊後腰等多處淤青,診斷顯示肋骨骨折、腎積水。3月16日凌晨,雲南某職校女生遭6名同班同學毒打致左耳鼓膜穿孔。4月23日,甘肅隴西某初中生被5名同學毆打,之後搶救無效死亡,屍檢報告顯示是顱腦嚴重損傷而死亡。被打至如此程度,被欺凌者在欺凌的過程中該遭受多大的痛苦與折磨啊。

《少年的你》輝煌成績的背後:校園欺凌,真的比想象的可怕、複雜

欺凌對被欺凌者的傷害遠不止於此。有人曾說:“對於受害者,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研究表明,在校園中受到過欺凌的同學更容易出現自卑、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被欺凌次數的增多而加大。被欺凌帶來的不安全感會使遭受欺凌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部分被欺凌的孩子甚至還會為了躲避欺凌而曠課,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此外,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甚至形成反社會人格。據悉,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霸凌過。

三、校園欺凌雖發生在學校,但根源在家庭

家庭是未成年教育的第一陣地,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並沒有做到這些。魏萊、羅婷、徐渺最終成為“施暴三人組”,都跟她們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有關。

《少年的你》輝煌成績的背後:校園欺凌,真的比想象的可怕、複雜

魏萊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也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名譽金錢比完整快樂的女兒更重要。女兒在學校施暴導致了他人的自殺,她媽媽張口就是,“事情鬧大了,對誰都不好”,“我很瞭解我家的小孩,她是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甚至還說,“那個跳樓的孩子或許是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一向成績優異的女兒,高考失利選擇復讀,正是需要安慰鼓勵的時候,可爸爸卻因為她的失利,而一年沒跟女兒說過話。有如此父母,也就不難理解長相姣好、家境優越、成績優異的魏萊,為何會成為一個充滿優越感,藐視他人生命,以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蛇蠍美人了。

羅婷是魏萊忠實擁護者兼頭號打手,警察審訊胡小蝶死因時,她滿不在乎的一句“胡小蝶那個聖母婊”讓人恨得牙癢癢,但隨著劇情的展開,發現這個可恨之人其實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在學校欺凌同學被退學,父親對她進行的是拳打腳踢式教育,而她似乎也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熟練地護住頭蜷縮身體。父親在街邊喝得爛醉如泥,她弱小的身軀熟練地背起,面無表情,大概早已習慣、麻木。因為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所以別人(魏萊)稍微給一點關愛就變成了不分是非,只為義氣的幫兇;因為一直被暴力教育,所以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施暴。

徐渺與前兩位施暴者不同,她知道欺凌同學是不對的,通過手機鈴聲確定陳念就在眼前的垃圾桶裡之時,她選擇了隱瞞和放過。但因為內心的膽小怯懦,讓她不敢反抗,一方面擔心魏萊團伙有一天會把欺凌的目標對準自己,一方面又違心地充當著她們欺凌的幫兇。百果必有因,從她被停課時,母親選擇用下跪的方式來替女兒挽回一切,可以看出她這膽小怯懦性格的形成,與母親逆來順受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有問題的家庭不一定教育出有問題的孩子,但有問題的孩子,其家庭教育一定是有問題的。校園欺凌雖然發生在學校,但其根源卻在家庭,不恰當的家庭教育破壞的遠不止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幸福。

四、防治校園欺凌,需要行動的不僅是學校

在陳念報警說出胡小蝶是因不堪忍受校園欺凌而自殺後,學校迅速採取了行動:辭退班主任,將欺凌者魏萊、羅婷、徐渺退學,加強對學生的反欺凌教育。但收效甚微,欺凌者既沒有因被震懾而收手,也沒有絲毫的慚愧悔改之意,反而把下一個欺凌的目標,對準了陳念,以致最終釀成魏萊慘死,陳念入獄的慘劇。這一切不僅說明學校的措施不夠得當有力,也充分警示我們防治校園欺凌,需要國家、政府、家庭、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