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牛漫蘭:守好一段渠 種好責任田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夏 瑞 朱雅麗)近日,教育部公佈100個《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名單》,合肥工業大學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工作室成功入選。

合肥工業大學牛漫蘭:守好一段渠 種好責任田

“能獲批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對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來說是榮譽,更是鞭策。感謝支部全體黨員同志的齊心協力,也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支持和幫助。”對於支部獲得的這項殊榮,資該校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書記牛漫蘭高興又謙遜地說道。

初見牛漫蘭老師時,她正埋頭工作,見到記者來,忙起身招呼,笑容溫暖,非常和藹。這樣一位平易近人的女書記是如何帶領支部成員,突破重圍,成功入選全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她身上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力量?現在,就讓我們走進牛漫蘭老師的書記工作室,走進她的故事。

凝心聚力 支部建設呈亮點

如何從這麼多的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中脫穎而出?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目前共有教工黨員24名,黨員人數佔教職工總人數三分之二,均具有博士學歷。在牛漫蘭老師的帶領下,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結合地質學科工作,積極在“思想引領”上創建學習型黨支部、在“師生互動”上創建實幹型黨支部、在“示範帶動”上創建服務型黨支部以及在“需求導向”上創建創新型黨支部。

為了強化理論抓黨性,創新理念抓實效,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學黨史、知黨情、強黨性”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教育活動。此外,每週三下午,支部都會組織集中學習,由黨員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最近的時事政治,國家的政策方針或與黨建和高校發展建設有關的內容。

該校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副書記李加好老師表示:“通過黨員帶領學習的方式,提高了黨員們的活動參與度以及對組織生活的重視;同時,大家集中討論對黨建和時事的看法,有助於各種黨建活動的落實,也使得黨員們學到的黨建知識更加紮實牢固。”

一直以來,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都視教書育人為首要任務。支部號召所有老師以傳道授業為己任,全力做好教學工作,改進教學及課程考核方式;並結合學院加強一流學科建設,從本科建設和本科班級選優配強工作做起,鼓勵黨員主動擔任班主任,以德立身,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注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時代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據瞭解,資源科學與工程系每學期都會開展大量的產學研合作,以及舉辦各類學術講座30餘場。“通過組織老教師和行業專家舉辦各類講座,介紹學科前沿和行業發展,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廣度,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惠及全體師生。”牛老師如是說道。

正是全支部成員的凝心聚力,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0年,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榮獲合肥工業大學黨支部特色活動項目三等獎;2012年,獲中共安徽省委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13年,獲合肥工業大學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2016年和2017年,獲批2項校級特色支部活動項目;支部黨員朱光教授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8年9月,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名單;2019年6月,支部書記牛漫蘭獲合肥工業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務實敬業 業務黨建兩手抓

“工作作風實,業務能力強”是全體資源科學與工程系老師對牛漫蘭老師的一致評價,也是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追求和標準。

自從擔任資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兼系主任以來,牛漫蘭老師帶領系部老師一起,共同完成了2018年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評估、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程認證、本科教學工作審核性評估、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輔導以及2019版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方案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國家級、地質學專業省級“雙萬計劃”申報等工作 。

如此高強度和高密度工作的保質保量完成,得益於牛漫蘭老師嚴格的時間觀念。無論寒冬酷暑,她每天堅持早起;工作任務重的時候,每天晚上她都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以至於院門口的保安都記住了她。

精益求精是牛老師不懈追求的工作原則。不論是日常的系部工作還是科研課題,她從不鬆懈,任勞任怨,決不放過每一個細微之處,總是力求完美。她常常會為了製作一頁彙報PPT而反覆思考頁面內容和排版,以至於PPT完成後,上面的內容她早已爛熟於心,能夠完整複述。在撰寫申報材料時,她更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用詞和表達。她說:“材料都會有字數限制,寫多容易,寫少就沒那麼簡單了。用有限的文字完整詳實地表達內容,精煉地表達和準確地用詞就顯得極其重要。”在牛老師辦公室的書櫃裡,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厚厚的一大摞材料,翻開來,從文字到排版,每一頁都凝聚著她的汗水與心血。

在工作上,牛老師還會盡心盡力為年輕教師提供幫助。為了讓年輕教師更好地瞭解學院歷史,儘快融入學院這個大家庭,她特地查找資料,給年輕教師進行介紹和解惑。回想起當時學習的場景,2017年入職岩土工程系的許龍老師到現在還忍不住讚歎:“通過對學院的歷史和專業的瞭解,感受到老前輩們的家國情懷,使我們年輕教師在思想上得到了拔高,深刻認識到應該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身處中年的牛漫蘭老師,還經常與年輕老師聊天談心,分享教學和為人處世經驗,結合實際指出不足並提供指導性意見,幫助剛入職的年輕教師更好地融入集體,更好地與學生和同事相處。沈越峰老師說,牛漫蘭老師不僅領導能力強,而且能夠全面兼顧,把握好老教授和年輕教師間的平衡。“牛老師的辛勤付出,是年輕教師短時間融入學院的橋樑和紐帶。”許龍老師說道。

除此之外,牛漫蘭老師還經常用分享自己成長的經驗,建議年輕老師要珍惜時間,努力做好教學和科研,並給予相關建議。在平時工作中,更是事事想著年輕教師,考慮到他們事業剛起步,生活不易的狀況,儘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充裕的時間和機會。

正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強所言,牛漫蘭老師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有擔當,是新時代年輕教師政治站位的具體體現;在做好業務的同時,關心年輕團隊,關心繫裡年輕老師的成長,不論是業務,還是思想素質,都是“四有好老師”的集中體現。

立德樹人 戰鬥堡壘大夯實

在新時代的高等教育中,師者,不僅應該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以身作則,立德樹人。有著18年教師經歷的牛漫蘭老師,和朱光教授研究團隊一起,堅持圍繞“郯廬斷裂帶的起源與演化”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承擔和參與了十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重大研發計劃項目,對防震減災、資源勘探、工程建設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也是她一直鑽研的重要課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牛漫蘭老師帶領支部成員制定了課程思政教育方案。藉助這部細化到章節的“教育大綱”,思政教育被精準貫穿到全院120門本科生專業課的教學計劃中。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初顯成效。

理論與實踐結合也是牛漫蘭老師注重的教學法則。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在實踐中近距離地接觸地質、瞭解地質、感悟地質,初步掌握地質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為培養優秀創新地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牛老師經常利用週末休息時間,與其他老師一起,帶領學生進行野外實踐教學。

牛漫蘭老師說:“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野外考察實踐環節,我們既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釋說明地質現象和規律,又通過介紹我國曆史上和當前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與研究進展,在學生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還通過著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分析本學科的使命與任務,確保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與專業知識同步提升。”

作為一名博士生導師,牛漫蘭老師總會竭盡所能地給予學術指導。現已留校任教的2018屆博士李秀財,從本科到博士階段,一路追隨牛老師,做學術、搞科研、野外實地考察。談及自己的導師,李秀財滿懷感激。作為導師,牛老師在學術上總是倡導開放性的思維方式。針對具體學術問題,她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也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

生活中,牛老師同樣毫無保留地給予學生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也都可以向她請教。有時發現學生狀態不對,牛老師還會主動找他們聊天,分享自己克服困難的親身經驗,提供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分析利弊,做出正確選擇。

作為全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牛漫蘭老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錘鍊自我,注重方式方法,敢於擔當作為,是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和業務雙融合、雙促進的中堅骨幹力量;而作為一名老師,她是自我要求嚴格、業務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好榜樣,是事無鉅細、認真負責、熱情溫暖的引路人,更是言傳身教、和藹可親、又關愛學生的授業者。不論哪種身份,始終不變的是她做為一名老師的自豪感、榮譽感和使命感,並甘願為此奉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