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被裁,HR千萬別情緒化,後果很嚴重

互聯網在資本的推動之下,有的快速崛起,有的則迅速墜落。墜落之後難免要出現裁員的情況,而裁員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凸顯HR的溝通能力了。

HR溝通的好,大家皆大歡喜,你我還是好朋友;但如果HR溝通的不好,那麼後果可能就很嚴重。

1

今天,有位網友在脈脈上諮詢,我自己在某個公司工作兩年,然後遇到裁員,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按照法定程序的話,自己被裁應該是可以拿到3個月工資的,可是公司只想給兩個月工資。

員工被裁,HR千萬別情緒化,後果很嚴重

這相當於是老闆把難題拋給了HR,這讓HR相當被動。如果堅持給員工兩個月補貼,那麼得罪的是員工;如果按照規定給3個月補貼的話,那麼老闆這邊也不好交差啊。

但是在權衡之下,這家公司的HR決定聽從老闆的安排,只給兩個月補貼。哪成想這位網友也不是剛入社會的小白什麼也不懂,立馬就打電話到了12333投訴,公司這才決定給3個月的補貼。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是HR的話,被員工投訴到人社局肯定是有點小情緒的,因為老闆一分錢沒少花,公司還在人社局留了一個不好的影響。

作為老闆肯定也是不開心的,雖然這樣的結果是在預料範圍之內(預料的最壞的情況),但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有理由懷疑HR的溝通能力甚至是工作能力不太符合公司要求。

這家公司的HR可能也是考慮到這些因素,一氣之下就在該網友的離職證明上的離職原因一欄填寫了“裁員”

一臉懵逼的被裁員工只能跑到網上求助網友來判斷HR這件事做的是否正確?

2

現在很多公司入職之前都需要提供一份上家公司的離職證明。

公司無非是想知道這個員工是否真的離職,還有就是什麼原因離職的。

但是出於員工與上家公司的互相尊重,一般都會在離職原因上寫的比較中性,比如說:勞動者本人原因、協商解除等。

然而這家公司憤怒的HR在這位網友的離職原因上寫了離職原因竟然是“裁員”。

裁員意味著什麼?一方向意味著公司效益不好,另一方面則暗含著這位員工不夠優秀的含義(為什麼裁的是你而不是其他人)。

這對求職者找工作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網友紛紛支持他再去申請仲裁一次。這次有可能要賠償員工雙倍的錢,也就是說一共要賠償員工六個月工資。

員工被裁,HR千萬別情緒化,後果很嚴重

當然,如果仲裁成功的話,公司不但要倒黴,HR恐怕是最倒黴的那個。弄不好,HR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搞丟一份工作,這樣真的得不償失。

3

HR在業內俗稱“背鍋俠”,因為公司招不到人是HR的鍋;找到人了不夠優秀也是HR的鍋;優秀的人幹了一段時間離職了也是HR的鍋。

因此,HR幾乎每天的都會跟自己的情緒作鬥爭,生氣還是不生氣?這是一個選擇。

不過身在職場,誰又能不受氣呢?所以如何做好情緒管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做好的事情!

員工被裁,HR千萬別情緒化,後果很嚴重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歐洲新銳神經科學家喬瓦尼▪弗契多在他的著作《情緒是什麼》中表示,情緒主要有:憤怒、內疚、焦慮、悲傷、共情、快樂和愛等七種情緒。而情緒又具有連續性,我們往往很難處在情緒的極端處,往往是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其次,識別自己的情緒。在我們情緒出現波動的時候給自己的情緒定個義,屬於憤怒還是快樂亦或是焦慮等。接下來我們需要把情緒分類,積極的一類還是消極的一類。然後再給情緒打個分,如果生氣到想毀滅地球是10分憤怒值的時候,你現在的憤怒值是多少。再然後,根據自己的得分值來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接著,我們需要進行認知重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生氣的程度或者焦慮的程度很高的時候,並不是事件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對於這件事的認識的角度問題。如果站在我們的認知角度很生氣或者很焦慮的話,那就需要冷靜下來思考“我剛剛到底因為何事如此生氣?如果是別人會怎麼處理?”。冷靜下來思考問題實際上就是對我們認知的重評,讓我們的情緒得以抑制。

最後,接納自己的情緒。有些時候,對於一些必然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孩子大了要離開家,父母終將離開我們等。這些都是會在某個時間段影響我們情緒的事件,但是假如我們看的長遠一點,五年後我怎麼看這件事?十年後呢?我們可能慢慢的就接納了這種情緒。

總之,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HR了,不要再讓情緒影響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