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結局中最大的亮點不是趙麗穎,馮紹峰兩位主角的大團圓,而是大反派小秦氏火燒顧家祠堂這一幕。大火中小秦氏那句經典的臺詞__“這侯府就是吸血的魔窟,演了一輩子的戲,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讓小秦氏這個角色出現大大的反轉。同時也讓小秦氏的扮演者林一楠獲得觀眾和粉絲們高度評價,聲稱林一楠是“演技深入人心,用靈魂在演戲!”。

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因林一楠精湛的表演,為大家創造了更多熱門話題。當然,該劇最大的爭議和看點還是小秦氏耍手段對於馮紹峰飾演的男主顧廷燁的“捧殺”式養育。

在劇中,小秦氏是個典型的白蓮花式的角色,智商高超,手段陰毒,心狠手辣,是非常有心計的一個角色。小秦氏身為繼母,表面上處處維護繼子顧廷燁,背地便化身標配惡毒後母,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和利益,她巧妙設局,處處挖坑,想要設計掉除顧廷燁。

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有觀眾認為小秦氏是陰險狡詐的婦人,手段歹毒陰狠,心機深的可怕,直接從多年前就開始佈局,對顧廷燁實行“捧殺”式養育,從小把顧廷燁的脾性慣的無法無天,讓他成為一個十足囂張跋扈的紈絝子弟。讓他令父親不喜,以保證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祖業。真可謂心思歹毒!

然而,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小秦氏對顧廷燁的捧殺式的教養何嘗不是因為小秦氏的骨子裡根本不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小秦氏這個大家族裡走出來的大家閨秀,有她做人的底線,有她善良的一面,亦有她驕傲的一面。對待一個無辜的幼兒,她做不到心狠手辣,也不屑用打罵、缺衣少食等陰私惡毒的虐待手段。倘若小秦氏真的是個心狠手辣之人,恐怕顧廷燁也活不長了。

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從劇中我們知道,顧廷燁父母的婚姻,就是一場赤裸裸的錢權交易。位高權重的侯爵之家,為補虧空娶了鹽商的女兒。為娶鹽商之女白氏,小秦氏的姐姐這個顧偃開的元配被顧家生生逼死。這段婚姻對顧偃開來說是一生的屈辱。為此,對白氏生下的兒子顧廷燁也是十分不喜的,甚至是討厭、憎恨的。估計就算小秦氏耍手段設計將小顧廷燁害死,恐怕這個做爹的也不會吭一聲的。

想想,童話裡白雪公主的後媽,現實中那隔三差五有關於後媽虐娃的社會新聞。

可以說,小秦氏這個後母做得可算是仁至義盡了。從小秦氏臨死前發出的控訴中,我們不難看出小秦氏善良的本性。顧家逼死了小秦氏的姐姐,小秦氏對顧家和顧偃開是仇恨的。可為了家族的利益,為了照顧姐姐的孩子,小秦氏不得已嫁進顧家這個冰冷自私的大家族。面對害死姐姐的兇手顧偃開和間接害死姐姐的白氏生下的兒子顧廷燁,小秦氏應該也是恨著的。面對幼小的顧廷燁,小秦氏的內心是矛盾的、糾結的。一方面是仇人的兒子,另一方面,看著幼小無辜的顧廷燁失去親生母親,卻又被親生父親嫌棄,內心深處又同情憐憫他。

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做不到真正的殘忍,只好換種心情,換個方式。小秦氏便對顧廷燁採用捧殺式的教養,對顧廷燁極盡嬌寵。在日常生活上,小秦氏極盡所能對顧廷燁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超過自己的親生兒子。雖說目的不純,小秦氏對顧廷燁的好是假的,是在演戲,有著一種算計,但這種捧殺,這種假的好卻讓顧廷燁真實地感受到母愛的溫暖。這份溫暖陪伴著顧廷燁十幾年,從幼時到少年。可以說顧廷燁的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

一個沐浴著母愛的光輝長大的孩子,不管未來的路走得有多艱難,他的內心是充滿陽光,充滿愛的,身心是健康的。

因親生父親的極度偏見、冷漠、苛刻,少年時代的顧廷燁子離經叛道,成為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這似乎沿著小秦氏所設計的路在走,殊不知,卻因著小秦氏對顧廷燁的捧殺、嬌生慣養,讓不明真相的顧廷燁感受到親人的溫暖,沒有被親人所遺棄。顧廷燁心中始終心存希望,才能聽進明蘭的勸告,到後來的建功立業。

有一種底線,叫做捧殺,有一種捧殺,叫做小秦氏

現代社會,離婚現象已是很普通,繼母的故事也是一茬又一茬,好的、壞的,善良的、惡毒的,眾說紛紜。能待前妻的兒女如同親生一般,這是做繼母的最高境界,令人敬佩。如苦做不到聖母,待別人的孩子如自己親生一般,但至少別惡毒虐待,超越道德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