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也叫”懸棺葬“,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崖葬,人們將棺材放在鑿出的山崖平臺上,或在峭壁上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將棺材放入天然巖洞之中,巖壁上雕刻各種圖案,銘文等等。因工程艱險,耗資大,在古代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崖葬是一種特殊的葬俗,被認識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蹟,從戰國後期直到唐宋(有的地方甚至延續到了明代),恩施州流行著一種奇特的葬俗———崖葬。恩施州的崖葬文化系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崖葬主要分為懸棺葬式、巖墩式、崖洞式、崖窟式。

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巴東懸棺葬

巖墩式,即將木棺放置在巖壁的木墩上,最典型的代表是巴東神龍溪龍船崖的懸棺葬,據說是千年懸棺,崖下的人抬頭就可以看見懸在崖壁上的棺木。

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利川七孔子

崖窟式,即以人工在崖壁上鑿除洞龕,將棺木放置其中,主要分佈在建始和利川境內,僅在利川齊嶽山地區就發現了遺蹟十餘處,利川市的崖葬主要在建南鎮磨刀溪支流建南河兩岸,開鑿在紅砂崖上,最為典型的是利川七孔子墓群。

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巖洞式,即將木棺放置在崖壁的自然木洞中,來百姓稱其為”箱子巖“、”櫃子巖“、:仙人洞”。在巴東、建始、宣恩、來鳳、咸豐均有發現,單在咸豐就發現巖洞式的遺蹟七處之多。恩施州幾乎全州都有 懸棺 葬的足跡,恩施市有七里坪茅壩與三岔鄉交界的寨溝箱子巖、城區龍洞河畔的崖龕葬、恩施五峰山後清江河畔的大沙壩崖葬等。宣恩縣有長潭河王家壩東南龍馬山懸崖中的仙人洞、沙坪藥鋪西的月亮巖崖葬等。

恩施的崖葬文化,千年懸棺知多少

恩施州的崖葬是一種奇異的葬俗,它作為一種古文化遺存,崖葬特有的神秘色彩以及人文、歷史、考古學等方面的重大研究價值,將越來越受專家學者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