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相比李菁曾經駐紮的德雲社,星夜相聲會館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星夜會館並不像德雲社那樣屬於一個演員全職在崗的團體,它其實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團隊,表現之一就是,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單位,單位有事情包括演出還要回各單位,業餘時間才可以在會館進行演出。因此,即便徐德亮、王玥波這些人都屬於星夜相聲會館,但不像德雲社演員之於德雲社那樣關係緊密。

而這些人之所以一起成立這個團體,主要是由於這些人要麼從小認識,要麼十幾歲認識,屬於互相知根知底的多年好朋友。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這些相聲演員從小就認識關係融洽

李菁與何雲偉2010年退出德雲社,而在那之前徐德亮和王文林已然從那裡離開。李菁、何雲偉找到和他們兩個,還有相熟的一批相聲演員,聯合成立了星夜相聲會館。之所以起這個名字,與德雲社當年在北京衛視參加的一檔節目《星夜故事秀》有直接關係。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而為什麼找到這樣一批人,與這些人從小關係貼近有關。應寧和徐德亮從小就在一起學相聲,學習班在崇文區,叫小花藝術團。後來這個團解散,從前門少年之家來了另外的老師和學生。其中的老師就是馬貴榮,他當時的丈夫叫趙小林,兩人培養過很多相聲和曲藝小演員。這些學生當中,就有當時就有些胖的王玥波。王玥波從小是胖子,後來班上又來了一個胖子,就是王磊。王磊成名之後與他重名的人太多,才改名王大磊。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李菁其實與他們幾個並不是從小認識,因為他小時候沒有學相聲,而是跟著梁厚民學習快板,直到大學期間有一次參加文藝演出,才認識了王磊,後來經過王磊認識了應寧。這些人因此而熟悉起來。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星夜相聲會館發展無驚喜

李菁他們幾個人成立星夜相聲會館的最開始,就不是想做成德雲社那樣。

德雲社裡有最大的角兒,就是郭德綱,而且他還是社內很多演員的師父,在星夜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狀況,沒有突出誰在這個團隊裡的領導位置,需要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這與每人都有自己的單位有關,單位有任務也要參加,因此不可能集中所有精力放在團體當中。李菁與何雲偉的關係在北京曲藝團,應寧和王玥波在煤礦文工團。

成立這樣一個團體有一個好處在於,有時候需要開展巡演,用團裡的人員去組織不現實,國營院團的機制還是不那麼靈活,他們就可以用星夜的名義來組織,財務上也自由很多。但成立之後演員們並沒有太大發力,而且現在國有院團對演員也加強管理,不允許演員放太多精力做院團以外的演出。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因此從這些年星夜相聲會館的發展來看,它沒有獲得特別長足的發展,從知名度上早些年還具備一些名氣,這些年提及的已然不多。

從團體影響力來說,不要說比德雲社,比青曲社和嘻哈包袱鋪,都有一定的距離。

李菁何雲偉發展甘苦自知

從李菁個人來說,如今他與何雲偉基本已經不再在一起說相聲,只有逢年過節特別演出才走到一起。除說相聲之外,李菁把很大精力放在影視劇演出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相聲事業的發展。

李菁何雲偉星夜相聲會館,開辦將近十年,為啥一直不溫不火

李菁、何雲偉,以及徐德亮、王文林當年意氣風發離開德雲社,風風光光地辦起了自己的組織星夜相聲會館。如今會館已差不過走過十年光景,其中的甘苦得失,恐怕也只有李菁他們這些當事人最為明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