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1

“小黑痣”爬上“太陽臉” “水星凌日”奇觀“雙十一”登場

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罕見天象“水星凌日”奇景將於北京時間11月11日震撼上演,這是21世紀發生的第4次。前3次分別發生在2003年5月7日、2006年11月9日和2016年5月9日。“水星凌日”是指水星從太陽表面緩緩滑過的現象。與日月食類似,此時太陽-水星-地球位於同一直線。由於水星比太陽小得多,“凌日”時,水星如一顆小黑痣從太陽“臉上”慢慢爬過。

天文預報顯示,這次“水星凌日”發生在北京時間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持續時間可以達到5個半小時。太平洋(除西北部)、北美洲(除西部和北部)、南美洲、大西洋、歐洲(除極北部)、非洲、亞洲極西南部、印度洋西部、南極洲可以看到,中國正值夜晚不可見。

——新華網

2

“雪龍2”號首次穿越“咆哮西風帶”

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搭載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於北京時間11月8日11時起錨,準備用大約4天時間穿越“咆哮西風帶”。

這是“雪龍2”號首次穿越西風帶,也是其下水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的一次考驗。南半球的西風帶位於南緯40度至60度之間。在強勁西風控制下,陸地較少的這一區域洋麵風浪較大,行船危險係數較高,因此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新華網

3

研究揭示海溫對20世紀全球季風年代際變化的影響

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圖:北大西洋和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對全球季風降水年代際變化的調控作用

全球陸地季風區降水充沛,全球約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該區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全球季風區通常被劃分為六個子季風區,包括北半球的北美季風區、北非季風區和亞洲季風區,以及南半球的南美季風區、南非季風區和澳洲季風區。季風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對水循環有重要影響,理解季風降水年代際變化的關鍵影響因素,對季風降水的未來預估、水資源規劃、旱澇風險規避和政策制定有重要意義。

20世紀以來,觀測證據表明全球季風降水有顯著的年代際變化,1901-1955年季風降水顯著增加,隨後至1990年季風降水顯著減少。關於季風降水年代際變化的影響機制,過去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後半葉。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潔在其導師指導下,基於兩套觀測海溫驅動的大氣環流模式的結果以及理想海溫試驗,揭示了熱帶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溫變化對20世紀全球季風降水年代際變化的調控作用。觀測海溫驅動的大氣環流模式能夠再現觀測中季風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及北半球季風區降水起主導作用的特徵。水汽收支的結果表明季風降水的年代際變化主要由與大氣環流變化有關的水汽垂直輸送項的動力項引起,與水汽含量變化有關的水汽垂直輸送項的熱力項在兩個時段均有利於季風區降水增多。北半球季風環流的增強(減弱)及Walker環流的增強(減弱)與季風降水增強(減弱)直接相關,而環流的年代際變化受熱帶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溫的調控作用。分析表明,北大西洋呈暖海溫異常(AMO正位相),或赤道東太平洋呈冷海溫異常、副熱帶西太平洋呈暖海溫異常(PDO負位相)均有利於對流層厚度的經向梯度增大、季風環流增強,有利於更多水汽輸送至季風區,最終引起季風降水的增多。

——光明網

4

研究人員19年來首次確認艾滋病病毒新毒株

美國研究人員領銜的科研團隊獲得一種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關命名準則發佈19年後首次確認新毒株。

近日發表在美國《艾滋病雜誌》上的研究論文顯示,這種新毒株屬於HIV-1型M群,被確認為L亞型。世界上大多數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屬於HIV-1型,其中M群最為常見。

研究顯示,兩份這種毒株的樣本早在1983年和1990年就分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發現。但2000年出臺的艾滋病病毒新毒株命名準則規定,需要獲得3個在不同地理位置獨立發現感染病例毒株的完整基因組序列,才能正式確定一種新的亞型。

——新華網

5

美疾控中心說找到電子煙致肺病的可能原因

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1月8日說,電子煙的煙液中添加的維生素E醋酸酯,可能是導致致命性肺病的“罪魁禍首”,但現在還不能排除其他因素。

美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在29名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中全部檢測出維生素E醋酸酯,這是一些電子煙產品所用的添加劑。研究人員還在其中23名患者樣本中檢測出四氫大麻酚,16名患者樣本中檢出尼古丁。

——新華網

6

新研究:勤洗假牙 少患肺炎

日本東北大學學者領銜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使用假牙的老年人如果不每天清洗假牙,患肺炎的風險恐將提高30%。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網站上。研究團隊選取了大約7.1萬名使用假牙的65歲以上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是住家老人,沒有住院或入住護理機構。這些人中約4.6%的人沒有每天清洗假牙,3%的人沒有每天清洗假牙且過去一年得過肺炎。

研究發現,與每天清洗假牙的老年人相比,沒有每天清洗假牙的老年人過去一年中患肺炎的比例要高出30%左右,而在75歲以上老年人中這一風險要高出50%左右。研究人員說,保健品和沐浴露中也常用維生素E醋酸酯,但與抹在皮膚上相比,吸入這種物質會有不同影響。美疾控中心研究人員詹姆斯·皮克爾說,維生素E醋酸酯會粘在肺部。

——新華網

今日科技話題:水星凌日、“雪龍2”號、海溫、艾滋病病毒新毒株、電子煙致肺病、肺炎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