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要積極推動銀行業市場化併購

20世紀末出現的大規模銀行併購浪潮超過以往任何一次, 浪潮中產生了許多巨型集團,如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瑞穗集團等金融航母。銀行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銀行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19世界併購大會”上表示,在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的當前,無論從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提升效率,還是風險控制的角度,積極推動銀行業市場化併購都十分有必要。

连平:要积极推动银行业市场化并购

連平認為,中國銀行業併購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行業整體來看,可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包括宏觀環境的變化,監管環境變化以及對外開放過程中間發生的一些衝擊。

從市場本身運行情況看,資源整合也非常有必要。特別是在市場比較分散的情況下,通過併購可以提高集中度。

從微觀經濟主體角度來說,要從協同效應、規模效應、以及多元化出發,考量如何使個體價值最大化。而這些,可以通過併購來實現。

連平表示,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但當前經營壓力正逐漸增大。在此背景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減弱,銀行業風險偏好明顯降低,導致資產規模的增長與過去相比增速有所下降。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所面臨的貨幣政策環境趨於寬鬆。銀行業資產配置和流動性的影響不斷增加,來自金融科技的衝擊也在增加銀行整體的經營壓力。

“我們看到商業銀行的風險和過去相比有所上升,中小銀行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流動性風險明顯,還有信用風險增加較快。”連平稱,中小商業銀行業務集中度比較高,主要是兩大塊:公司業務和同業業務。同業業務受到嚴格監管之後壓力明顯加大,公司業務在當前信用風險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壓力同樣也有增無減。

與此同時,金融開放為外資銀行打開限制,金融市場的競爭進一步提升。

連平認為,在此背景下,發展銀行業的併購有利於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不僅能防範系統的風險,也可以藉助資本市場,提升商業銀行併購的便利以及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提高國際競爭力。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併購會帶來一系列積極效應,包括促進多元化業務發展,促進業務協同效應,以及擴大規模效應,提高抗風險能力。

目前銀行業的併購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橫向併購、牌照收購,以及政策性的兼併和收購。其中牌照收購往往是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進行。

未來發展銀行業市場化併購何去何從?連平提出幾條建議:首先,加快建立健全銀行業併購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需規範銀行業在併購過程中的行為,往市場化方向引導。最重要是規範地方政府的行為,不能干預過多;同時,要建立靈活高效的金融併購監管機制,由專門的機構、專門的標準來調控整個併購監管過程,發揮機制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