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1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說給男人或者女人貼上標籤,而是我接觸很多女性在愛上一個人之後,超乎底線的對一個人好,讓我總是在想這個問題:

女人真愛一個人,和男人真愛一個人,區別大嗎?是有很大區別,雖然不能說每個男人或者每個女人都這樣,但是從心理差異上來說,可以認真討論和分析。

雖然很多人說,誰愛上一個人,都一樣,就會心疼或者難受,或者患得患失,男人愛上了也一樣,其實並不是。我之所以發出這個感慨,是因為最近收到了一封來信,對方不能公開,但是從很多很多細節裡面,我真想感嘆一句,女人一旦覺得這個男人值得自己愛,真是事無鉅細安的付出,甚至想在每一個相處的細節,都在為對方考慮。

類似的案例我接到太多。如果你告訴女人說,要有所保留,但實際上,要讓女人在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保持理性,幾乎是痴人說夢,只能祈禱說,希望她很愛的那個人,不是壞人。至少不會像我以前接諮詢的案例那樣,因為很愛一個人,把自己信用卡借給對方,刷了幾十萬,然後自己還沒償還能力。

特別是婚外情關係當中,一旦很愛,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很容易陷入那種只付出,不求回報的境地,因為她會覺得自己在付出的過程當中很幸福。

而男人呢?如果他真的很愛一個人,會不會也這種只付出,不求回報,或者也覺得自己很幸福的狀態。

從心理上來說,其實男人就算很愛,也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一部分出去,但是女人可能全部精力都在這段關係裡面。

“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2

首先我來解讀下,我寫最多的婚外情關係。如果從親密關係的角度來說,任何的婚外情,都帶有一種防禦。

畢竟對方不是你的家人,或者親人,不是夫妻,那麼在交流過程當中,很多人或多或少會進行一些防禦,而親密關係一旦有了防禦,彼此都很難真正的敞開。

可能在一個很私密的空間裡,譬如酒店的房間的時候,彼此都覺得是很需要對方的,但是這更多是一種性的吸引,和彼此需要這麼一個放鬆的時刻,並不是最優良的親密關係,因為一旦回到現實的生活當中,可能各自都會進行一些防禦。

其實謊言就是防禦的一部分。我並不想向你全部的敞開,總是會告訴你想知道的部分,而你不知道的部分,我會用謊言,或者掩蓋住。

防禦像是一種自我保護,但對於親密關係來說,你防禦越深,對一個人越難敞開,那麼隔閡慢慢的就會越來越多。直到某天,你會懷疑這段親密關係,並非你所需要的。

很多很多婚姻裡面的男女,自己有了婚外情之後,特別是男性,也會進行這樣的防禦,也就是說,他已經不在像以前那樣的打開自己,就算在家庭這種最親密的關係裡面,都會有意無意的隱藏自己,這種隱藏本身,就是對關係的傷害。

真愛一個人才會真正打開自己,不偽裝不粉飾的自己,如果這種愛是在彼此都是單身,或者婚姻裡面,那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是發生在婚外,往往是女人會更真實,而男人很難做到真實,他會隱藏很多情緒。

所以就算兩個人真的都是很相愛,但其實男人和女人之間,也會有一些防禦,因為男女表達的不同。

“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3

女人真愛一個男人,是全身心的付出,她會覺得和這個男人一起是安心的,不會再想其他的異性,甚至會覺得我有了這個人之後,我肯定此生都會很滿足在這樣的關係裡面。

因為女人愛一個人的時候,很自覺的把自己內心的忠貞和忠誠都樹立起來,這是她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她會防禦住其他的關係,自然而然的認為,我需要這個男人就足夠了。

甚至會發出很宏大的願望,只要我愛這個男人,也只要男人還愛著我,不管是什麼樣的經濟條件,什麼樣的狀況,我都會愛著這個男人,更有甚者,就算男人是性無能,或者破產了,只要她覺得自己還愛著這個人,而男人也愛著自己,那她就可以接受這樣的事實。

因為女人一旦在愛情當中,很容易把自己想象得很崇高和偉大。因為女人天生為愛上而生。只要真的得到一個人的愛,她就覺得足夠,至少她會安心很多。

但是男人呢?並不是,就算他很愛一個女人,真的很愛很愛,他也並不是說,我就愛著她就夠了,他會想著我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我只要做好了,那就會有遇到其他愛的可能性。

因為男人在情愛當中,往往是征服性的多,他會覺得自己只要條件足夠好,那麼征服異性的概率就增加,所以他自然認為自己遇到愛的可能性增加。

所以我經常收到這樣的女性來信,說,火養,我如果放棄他,我可能就遇不到這麼愛的人了。火養,我就是很愛很愛他,我覺得此生都不可能像愛他一樣愛其他人了。火養,我遇不到愛情了,因為我一生的愛情都在他身上消耗完了。

但是你有發現男性這麼說,或者這麼寫不?沒有,就算我公佈的那些男性很愛很愛一個女性的案例裡面,也沒有男性會表達說,我此生的愛情都在一個女人身上消耗完了。

女人真愛一個人,就容易把這棵樹看成整片森林,而男人就算很愛一個女人,也還是會看著整片森林。

“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4

那麼這樣的結果是怎麼來的呢?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因為整體的社會文化都會給人這樣的感受,你男人只要有了事業,有了很好的前程,就不會缺乏愛人,更直接一點就是不會缺乏女人,這是我們整體社會給予男性,甚至也是女性的思維。

所以男人就算遇到一個很愛的人,如果某天失戀了,他也會給自己鼓勵說,沒關係,我只要有了事業,還是會遇到更好的女人。那麼他難受的時間自然會短暫很多。而且男性容易做到一點,那就是在思想上,認為和自己共鳴的人不難找。

但是女性呢,就算她事業不錯,各方面都很優秀,也會有這樣的焦慮,我可能遇不到很愛的人。所以女人如果遇到一個自己很愛的男人,就很想緊緊的抓住,然後害怕失去,因為她渴望這種感覺。

但其實最後帶給女性傷害的往往是男人。如果解決這種問題呢。其實我談了很多女性的獨立啊,女性的覺醒啊等等,最終都需要落到一個地方,女性如何看待男性給予的東西。

男女之間的互動,可以帶來很多樂趣,但是能給到女性真正自由和安全的,還是自己。

推薦一部分電影《安娜》,《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導演呂克貝松導演的。安娜一個很漂亮的特工,為蘇聯工作,最後又為美國中情局工作,雙面間諜。與其說這是一部分諜戰片,不如說一部女性成長片。

安娜愛過三個男人,第一個就不說了,在自己弱小的時候遇到的男人,很壞,搶劫,吸毒,不斷的貶低安娜刷存在感;第二個男人帶她進入特工行列,答應給她自由,但是並沒有給到;第三個男人讓她做了雙面間諜,只要完成任務就讓她去夏威夷,已經在島上安排了房子,但他還是沒能力讓安娜安然脫身。最後安娜還是靠自己獲得了自由。

但是就算是這麼大開殺戒的女特工,也表現出非常柔軟的一面。最後安娜被追殺,在公園裡面和自己愛過的兩個男人見面,在兩個昔日愛過的情人特工面前,安娜流著淚說,我唯一的親人就在這張桌子旁。

在影片裡面有這麼一句臺詞:

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呂克貝松試圖通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女人不要指望男人帶給自己安全和自由,男人在那方面的作用也並非不可替代,女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我總是想依賴男人,最後發現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