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細心照顧,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這使得他們對孩子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敏感。有時孩子的一個小動作就能讓媽媽,馬上了解到孩子想要什麼,家長習慣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會使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而有些孩子就在這種環境下變得越發軟弱。

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洋洋是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了,在他幾個月大的時候,我曾經到洋洋的家中去探望洋洋和閨蜜,當時讓我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神奇的默契。當洋洋睜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媽媽,並揮動他的小手時,朋友就知道,洋洋想靠在媽媽的肩膀上了。當洋洋哭鬧的時候,朋友也能從他的哭聲中得知,孩子究竟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了。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能夠清楚地瞭解孩子的需求,這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隨著洋洋的年齡逐漸增長,他已經步入了執拗敏感期,在這一時期他常常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要媽媽來幫助他了。但是這時,閨蜜總是擔心洋洋會出錯,凡事都想在洋洋的前面,想要幫助洋洋排除萬難,這種教育方式並非是好事。

我們能夠理解,母親為了孩子所付出的辛勞,但是過度的保護孩子沒有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便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軟弱,有些家長便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膽小,不敢做更多的嘗試,又會再次幫助孩子,如此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軟弱,不等於不敢嘗試】

心理學家蒙特梭利說:“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找感知內心世界的途徑,而不是一再讓孩子的內心受挫。”

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為孩子灌輸各種知識

有些孩子,雖然他們在人群當中常常躲在角落,不會與其他人主動的溝通。他們的表現看似軟弱,但是其實,一些孩子的內心仍然希望和別人進行交流,做更多的嘗試。

前一段時間遇到一個媽媽,她就不斷抱怨他家孩子膽小,什麼事都要由她來主導,孩子才能夠完成。通過她的描述我們瞭解到,孩子每次有疑問想要尋求媽媽幫助的時候,這位媽媽並沒有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方法,而是幫孩子把事情打理好,因為過於繁忙的工作,使得她無暇用更多的精力去傳授孩子相關內容。

✔小編覺得:孩子到了執拗敏感期,需要的是家長的引導,不是代勞,現在許許多多的家長都會為孩子做各種事情,明明孩子可以自己做,或者孩子表現出特別強烈的願望希望爸爸媽媽不用幫忙,可家長還是以各種理由為孩子做。

其實孩子並不是想要媽媽來幫助解決問題,孩子只是想要從媽媽這裡得到方法而已。

▶▶孩子嘗試的機會就這樣被家長剝奪了

★孩子想要的僅僅是鼓勵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唯唯諾諾的樣子,便用主觀判斷孩子不敢嘗試。比如在校運動會上,學校邀請老師和孩子一起參加運動會的項目,有些孩子擔心自己表現不好,便躲在了家長身後,而這時一些家長便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準備好,便帶著孩子一起放棄了。

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其實,孩子這時只是缺少勇氣,只要家長給予他們肯定他們也會積極參與的。

★孩子的能力被貶低

有些孩子僅僅是缺乏家長的一次鼓勵,一些小朋友常常受到家長的諷刺和貶低。之前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家長,他的孩子在喝水的時候,不小心將水弄到了衣服上,這時候整節車廂的人,幾乎都能聽到這位家長對孩子的大聲謾罵。

“喝個水你都不會,又把衣服弄溼了,你還能幹點兒什麼?”家長用這樣消極的語氣與孩子講話,常常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挫傷,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表現得較為懦弱。

★家長過度地干預孩子

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只要是孩子他們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做。”孩子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去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能夠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技巧和能力。但是有時家長過多地干預孩子,總是喜歡包攬孩子的一切,便會剝奪了孩子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

家長的這種行為不但讓孩子沒有獨立發展的機會,更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所以才需要家長的不斷幫助。

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而一些孩子由於缺少動手能力就使得他過分的依賴家長,當他們陷入只有自己的困境當中時,便會手足無措,有些孩子便會出現不負責任,性格懦弱的表現。

▶▶怎樣對待性格軟弱的孩子呢?

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如果孩子過於依賴別人,往往不能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更會讓他們失去自我,往往這種孩子在生活當中會出現從眾心理,由於過強的依賴性使得他們承受能力也變得極差。所以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把握自己是很重要的。

★學會鼓勵孩子

想要將孩子培養成為生活的強者,家長就必須要鼓勵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每天早上讓他們自己定鬧鐘起床,洗臉刷牙的時候也不需要反覆的催促他們。晚上的時候孩子害怕一個人去洗手間,家長可以在最初陪伴孩子,但要讓孩子理解到,一個人上洗手間也是沒有問題的。通過多次的練習,四歲半的孩子就能夠逐漸學會獨立不害怕了。

★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同伴

要知道,

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有著巨大差異。在遊戲中能夠讓人們發現孩子性格的差異,也能夠幫助孩子糾正他們的不良性格。為了讓孩子擺脫軟弱的性格,其實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愛模仿的天性。讓孩子和一些勇敢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們從小朋友的身上學到如何克服困難,勇敢地承擔。

孩子軟弱≠不敢嘗試,別剝奪了孩子的機會,那樣只會越來越慫

★不要貶低孩子

我們上面已經提到了,貶低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的內心受挫。其實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在表揚孩子勇敢嘗試的前提下,再給予孩子相關的建議,並且對孩子的未來抱以期望,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具有信心的面對困難。

孩子性格軟弱,不代表他們不敢嘗試,找到孩子軟弱的原因是家長需要做的事情。避免貶低孩子,用鼓勵的放鬆增加孩子的信心,往往能夠讓孩子更加勇敢地嘗試新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