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一言難盡。

Sir說的是近期一部

“網紅片”

上映首週末,它就全網刷爆。

但網友誇的,是配樂;朋友圈發的,是壁紙。

電影本身,卻略尷尬。

豆瓣7.1。

要知道,動畫拿到這種分數,通常已經接近“糞作”水平。

——它到底怎麼了?

上映一週,期待冷卻,是時候冷靜覆盤了。

《天氣之子》

Weathering With You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導演新海誠。

無論中日,這都是一個被追捧的名字。

16年拍出《你的名字。》,原地爆紅。

闖入日本影史前四(250.3億日元),中國上映更帶起現象級觀影熱潮,讓它成為全球最賣座的日本電影。

豆瓣80W人評出8.6,躋身top250。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 Sir還記得當初寫稿屢次漏掉片名那個“。”的情形

19年,眾望所歸的新片,終於來了。

日本當地,還是穩穩突破百億,暫居年度票房冠軍。

但在中國上映,卻表現平平。

票房,相繼被超越。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口碑兩極——

喜歡的,還是吃他那一套。

不喜歡的,大多是老粉反水。

這,正是新海誠現在面對的問題:

沉溺於爆款套路的路徑依賴,畏縮在自我重複的安全區域。

沒有突破,就只剩失望。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不是說新片一文不值。

反而,Sir覺得,《天氣之子》再次證明了新海誠作為動畫電影人,持續用不完的熱誠

壁紙狂魔,功力不降反增。

這絕不只是審美而已。

看似輕盈通透的畫面,背後付出的心血,成噸計算。

片名《天氣之子》,最難攻克的,就是多變的“天氣”。

比如,

為了畫好形態各異、質感縹緲的雲,他專門請教了氣象預報員和相關學者。

跟照片幾乎一模一樣。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再比如,

故事發生地,陰雨連綿的東京。

雨,既是全片的背景,更是推動劇情的主旋律。

Sir拿出新海誠的前作對比。

同樣以雨為主場景的《言葉之庭》,13年上映。

特寫鏡頭,你能看到——

不同分量、形狀的水滴落地,《天氣之子》的效果和質感,都有明顯層次區分。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 上:《言葉之庭》;下:《天氣之子》

有多少人能注意到呢?

不管。

新海誠帶頭死磕。

製作人員透露,雨的素材,不是3DCG,而是手繪作畫

攝影團隊結合視效,將手繪素材逐幀置入。

還不是純靠繪畫技巧。

一下雨,團隊便要集體外出,觀察水塘波紋和雨滴。

費老大力氣,只是為了表現雨滴落在路面上的“彈跳感”

不得不說,新海誠今天的成就,不僅是才華使然。

他本人,就是“努力”“精進”的頭號信徒。

僅這一點,就值得無數國內動畫人、電影人學習。

還有慣例的動畫/現實對比圖。

震撼指數,依然滿分: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畫面以外,還有一個驚喜。

——配樂

Sir親眼目睹了身邊無數人(包括表妹炸炸肉叔),就為一盤《天氣之子》原聲帶,忍痛充值了各音樂平臺的會員。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配樂製作,還是《你的名字。》的老搭檔:野田洋次郎和日本樂隊RADWIMPS。

但這次,配樂數量猛增。

原聲帶裡,一共31首單曲,風格各異。

唯美畫面,搭配或細膩,或情緒炸裂的音樂。

Sir有一點可以保證:大銀幕享受,這是一場妥妥的視聽盛宴。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電影,是視覺與聽覺的藝術。

但連接兩者的潤滑劑,有且只有一個——

故事

這也是新海誠的老毛病了。

《天氣之子》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

背景——

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東京的雨下個不停。

主角——

離家出走的16歲少年帆高,在東京邂逅女主。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女主不是普通人。

而是能通過祈禱,讓天氣暫時放晴的“晴女”陽菜。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根據傳說,東京的反常天氣,只有一種解決方法——

“晴女”主動獻祭自己,消失在雲端。

這樣,東京的天氣便會恢復正常。

聽到這裡,熟悉吧?

對,翻版《你的名字。》。

少年少女的抉擇,關係到世界的安危。

但。

這次,情節走向卻和一般的“世界系”動畫相反。

帆高的選擇——不是大局,而是小愛。

他不惜違抗警察拘捕,奔跑跨過大半座城市,甚至鳴槍對峙。

為的,只是把陽菜從天上帶回人間。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至於東京?

帆高表示:可去你的吧,我的戀愛大過天。

比起晴空 我更需要你

天氣什麼的

就這樣瘋狂下去也無所謂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結局。

雨從此再沒停過……

東京真就給淹了三分之一!

光聽Sir粗略的介紹,你是不是還覺得:

夠純愛!夠瘋狂!

不去細想,還蠻帶感?

問題就在這。

《天氣之子》有著強勁的情緒發動機,但卻經不起觀眾興奮消散之後的“仔細想想”。

對比《你的名字。》,兩者套路幾乎完全一致:

相戀的少年少女,合力克服重大阻礙,成功在一起。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什麼重大阻礙?

《天氣之子》中,是東京異常的大雨,可能淹沒世界。

《你的名字。》中,是現實世界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隕石分裂。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後者,在清新美好的愛情中,其實包裹著更沉重的現實主題。

——少年的純淨VS世俗的冷漠

穿越時空互換身體的青春期男女主,掌握了拯救世界的關鍵信息,你覺得充滿希望。

但他們如何向世人證明?

到頭來,還是兩個少年孤立無援地奔走。

兩個世界的矛盾割裂,能催生出觀眾的同情與共鳴。

《天氣之子》呢?

新海誠陷入了自我矛盾

首先,他在片中不留餘力地描寫了東京底層成年人的群像。

小栗旬配音的雜誌社社長。

住在逼仄的地下室,窮困潦倒,但依然保持樂觀;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女助手夏美,艱難求生,永遠在應聘路上。

但依然面帶笑容,每一份職業都是她的“第一志願”。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女主角陽菜更不用說。

即使擁有“超能力”,也還是偽裝年齡打工,養活自己和弟弟。

據稱,這是導演受到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的影響所致。

他希望作品有更接近現實的洞察。

但。

新海誠畢竟不是是枝裕和。

所有現實所指,最終都輕飄飄地落在電影表面。

我們看不到相關機構,為東京的連續降雨採取過什麼防治舉措;看不到底層的人們,如何因降雨,而變得更加潦倒;更看不到整個東京,因天災而產生任何群體分裂和紛爭……

繼而。

這就讓全片最重磅的決定——“晴女”陽菜的獻祭與否,淪為一個沒有任何重量的選擇題。

好像你不消失,大夥也不會怎麼樣嘛。

陽菜犧牲自己,就只剩“晴天能讓所有人開心”的情感原因了。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邏輯散亂了,結構崩塌了。

補救措施,新海誠“本能地”拿出他的中二大棒,在空中揮舞,企圖找回分數。

犧牲者的美麗,必須以現實的殘酷反襯。

於是,警察出現了,成為最適時的“反派”——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雞湯出現了,為這無意義鬧劇“上價值”——

本來天氣就是上天的心情

不能根據人類的適應與否

推斷是正常還是異常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這才是《天氣之子》最關鍵的矛盾——

慾望太多,太滿。

結果,一地雞毛。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自我重複,不是新海誠最危險的趨勢。

Sir認為,《天氣之子》暴露的是他的不堅定

曾經,新海誠以極度私人化的風格脫穎而出。

他的作品有一個永恆的主題——

少年的悸動,與成年的遺憾

主角長大成人,即等同於迎來告別過去,擁抱喪失的低落結局。

於是,才有了《秒速五釐米》讓人想組隊炸火車的結尾。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錯過女主後,男主其實沒有再久做停留。

禁止通行的欄杆抬起,他神色恢復如常,轉身就走。

人生,該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哪怕是直接涉及校園群體霸凌(而且還是學生欺凌老師)的《言葉之庭》。

新海誠也沒有選擇正面展現。

輕描淡寫地帶過最沉重的部分,把重心放在男女主角的邂逅和情愫上。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即使是《天氣之子》中“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叛逆決絕,也早在04年《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上演。

為了拯救女主,男主駕駛飛機直衝高塔。

北海道被炸出一大坑?

不打緊。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邏輯的精巧,現實灰色地帶的顆粒感,從不是他的目標。

多年前,他就在中國粉絲群體中有個綽號——

“動畫界王家衛”

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之前的作品,除了精緻到攝影級別的畫面,特點便是濃厚的文學氣質、大量的旁白和劇情上的從簡。

重情緒輕情節,多感性少邏輯。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 1999個人短片《她和她的貓》

新海誠是個非常作者化、表達私人化的動畫導演。

但慢慢地,他變了。

不管是《你的名字。》,還是《天氣之子》。

曾經,他面對鏡頭,身體癱軟,頭髮散亂。

說著“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一副涉世未深的死宅臉。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現在,他精神奕奕,腰板挺直。

訪談中,他提及最多的,是要做“不能讓觀眾無聊”的“娛樂產品”。

可能很少有人會明目張膽地和別人的願望起衝突

但是這是在一個娛樂電影中

通過描述這樣一個全力嘶喊的主人公

現實社會的人能對我感受到的一點這個世界的生存方式

那樣的東西產生共鳴的話

能稍微離開現實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掌握更多資源後,他逐步放棄個人化表達。

反之,奔向商業化生產。

組建分工明確的大型專業團隊,把故事的情緒曲線精確到每分鐘,完全捨棄以前偏好的低落結局。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 《你的名字。》每分鐘都被新海誠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作品形式,也從精緻唯美的短片——

《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時長分別為1小時,和46分鐘。

到標準模式的商業大片——

《你的名字。》106分鐘,《天氣之子》111分鐘(中國大陸版113分鐘)。

當然,Sir不否認新海誠想突破,想改變的進取心。

但,新海誠不是第一個了。

甚至,縱觀全球,不少導演都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的修羅場

正如前幾天馬丁·斯科塞斯為解釋自己“批判漫威電影”所寫的長信。

情真意切,許多影迷說“看哭了”。

信中解釋了他對“漫威電影”,或所有這類型電影霸佔市場的擔憂:

它們名義上是續集,在精神上是翻拍,裡面的一切全都是官方蓋章的,因為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這就是現代系列電影的本質:市場調查、觀眾測試、審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們可以被消費。

的確,這就是當下許多商業電影的“信仰”:

大數據,代替導演表達;情緒表,代替劇作結構;算法篩選,代替光影解析。

這是一種進步嗎?

Sir對此保留意見。

你能看到,那些成功得到商業支持的導演,正在不斷地脫離大製作、大項目,轉向小製作,爭取自由表達的陣地。

漫威御用導演羅素兄弟,下一個項目,是荷蘭弟主演的劇情片《謝里》;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DC逆襲導演溫子仁,下一個項目,又回到熟悉的小成本恐怖片。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導演們面臨著一個誘人又絕望的“圍城”:

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當然,技術無罪,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

電影誕生於1895,至今只是第三個世紀。

這段時間裡,世界上誕生了無數電影大師。

Sir不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我們只能生產“數據大師”。

你們刷爆的網紅片,我誇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