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景與人同,北碚區靜觀鎮。鎮因境內有一古廟靜觀寺而得名,靜觀二字來自佛語萬物靜觀皆自得。她是重慶市唯一的中國花木之鄉,也是中國唯一的中國臘梅之鄉,所產素心臘梅名揚中外。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從重慶市區向北59公里,從北碚區城區向南25公里。

在嘉陵江東岸,這裡處於北碚區東部的中心位置,有一個風光如畫的小鎮,她被重慶市確定為城鎮建設中心鎮和商貿中心鎮,2004年2月被評為全國重點建設小城鎮。她也許是國內最有靜謐禪意的一個地名了,她是重慶市唯一的中國花木之鄉,也是中國唯一的中國臘梅之鄉,所產素心臘梅名揚中外。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靜觀鎮地處重慶市北部北碚區東部,這裡東接三聖鎮、西連天府鎮、南鄰水土鎮相連,北依柳蔭鎮。鎮因境內有一古廟靜觀寺而得名,靜觀二字來自佛語萬物靜觀皆自得。境內有素心、天星、集真、和目、佛耳、上雲、秀水、川心、橋亭、對山、和睦、永睦、三根、如意等小地名,也是與禪意或者靜境有關。

下轄2個社區居委會、15個村:志達社區、興城社區,素心村、萬全村、天星村、九埝村、花園村、雙塘村、大坪村、金堂村、塔坪村、羅坪村、集真村、和目村、陡梯村、吉安村、中華村,政府駐地靜觀鎮華渝大街,總面積72.5平方公里,人口4.1萬(2017年)。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轄區原為江北縣屬地,1929年置靜觀鎮。1941年改靜觀鄉。1953年改鎮。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鎮。1994年,集真鄉、陡梯鄉併入靜觀鎮。1995年由原江北縣劃歸北碚區。1996年下轄佛耳、萬全、七一、斜石、大坪、上雲、秀水、川心、雙塘、金堂、龍洞、高埡、花園、馬蘭、趙堡、水東、橋亭、中百、對山、茨溝、九堰、黃葛灘、集真、和睦、農會、梨樹、永睦、三根、紅巖、水田、塔坪、羅坪、團碾、大石、南北溝、五斗、是農、陡梯、莊灣、石澗、吉安、中華、如意等43個村和靜觀場2個居委會。

素心村地處中國花木之鄉靜觀鎮南大門,由原斜石村、龍洞村、川心村合併而成,因境內有上千畝的素心臘梅而得名。總人口2882人,總面積5.07平方公里。這裡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金子湖、龍泉湖、川心湖,水質優良適合嘉陵江名優魚的生長;有北碚區花卉專家大院、國家級臘梅專家大院、北碚區漁業專家大院為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境內屬於淺丘地,地勢東南低西北高,最高峰是中華村中華山,海拔800米。這裡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無霜期319天,年均降雨量1070毫米。有產稻、小麥、玉米等農產品,所產花卉外銷,是知名的花卉之鄉。

靜觀鎮素有花卉之鄉的美稱,早在南宋時期就開始了花卉種植;以其樁頭、盆景、根雕、蟠紮成為全國五大花卉藝術流派之一的川東花卉藝術的發祥地,以人工造型、園林藝術巧奪天工見長,其特點是平枝圓盤,層次分明,既虯曲蒼勁,莊重雄健,又婀娜多姿,飄逸雋美,飽含詩情畫意。這裡栽植臘梅面積2萬餘畝,是我國臘梅栽培面積最大的臘梅栽培區。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這裡緊鄰金刀峽旅遊線路,以花卉景觀為特色,以園林藝術為支撐,以歷史人文為依託,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在這裡找到了最佳契合點,成為一道最獨特的風景。有塔坪寺、王樸烈士陵園、臘梅花基、地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西部幸福微電影拍攝基地(重慶愛情谷)等旅遊資源,重慶市民冬季賞花的理想去處。

塔坪寺原名小崑崙古藏寺,位於靜觀鎮塔坪村古藏山坪。她始建於宋代紹興十六年(1146),歷時22年建成,已有840餘年的歷史;明代萬曆年間重建時因建石坊於殿前,更名為塔坪寺。她是集寺、塔、坊、表為一體的建築群體,也是我國中原地區自唐以後失傳的以塔為中心的建築實物。寺內有建於宋代石塔、明代牌坊、清代大雄寶殿、藏經樓、清代鐵塔和雲愣碑(清代經幢)等文物。

靜觀其鎮,靜觀其境,地名最有禪意的小鎮

1941年太虛法師到此,曾留聯於寺內華表:“塔髻凌空,七寶莊嚴開佛地,坪林聳秀,四山蒼翠映禪機”,堪稱對塔坪寺風貌的絕妙寫照。 獅子華表在《消失的上清寺》裡有描述。山水之間,塔坪寺猶如靜觀鎮裡一朵幽謐淡雅的臘梅,也一座藏於深山的秘密花園,等待著有心人來此觸碰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