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德國兒童教育學家弗裡德西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童真是最高級的審美。

眾所周知,發展心理學已經將色彩視為嬰兒期認知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這意味著色彩教育對於兒童而言至關重要。兒童的色彩發展具有階段性,兩個月左右的嬰兒能夠辨別紅色和綠色,而四個月左右的嬰兒則能辨別藍色和黃色。

“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鮮豔是孩子審美的開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能夠辨別出更多的色彩,而那些色彩較為鮮豔的往往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和注意力,這也是大多數幼兒園的設施都非常鮮豔的原因所在。

而伴隨著色彩產生的便是孩子的審美髮展,審美髮展能從孩子的生活各個方面反應出來,例如:孩子對衣服的選擇、對畫筆的色彩挑選,甚至是對食物的顏色選擇,這都是典型的審美表現。

審美會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不斷提升,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對於兒童的發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其分為三個成長階段,他們分別是幼兒期,童年期以及青春期

1)幼兒期(3-6歲)

處於幼兒期的兒童思維發展具有

較為具體的形象性,他們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地集中,處於一種較為開放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審美的發展較為單一。

他們更加偏向於那些色彩鮮豔趣味性較強的娛樂性活動,但因著自我意識的發展提高,他們開始向父母說不,時常會因為審美上的不喜歡而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2)童年期(7-11歲)

處於童年時期的孩子,對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個顯著的提升,自我意識的抽象思維也開始穩步發展,他們對於自己的審美開始有了具體化的體現,在這個階段,孩子著重於個性傾向以及自我評價的獨立性發展。

3)青春期(12-15歲)

春期是孩子最不穩定最動盪的一個時期,那意味著孩子從童年過渡到成人,處於一個半幼稚半理性化狀態,這是一個很難平衡的時間節點,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完善,審美方向也有了定向,對世界觀和認識觀更是有了初步的意識,這是一個需要教育的階段。

由此可見孩子的心理特點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審美上也有著巨大的偏差,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那麼作為孩子的家長,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便十分關鍵

1、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美

在自然界中美是客觀存在,無論你去不去理解他永遠都在那裡,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些人可能一出生就感受到了外界的美好,而有些人可能窮其一生也無法去感受和理解。即使身處其中,也總會無動於衷

“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因此人們對自然美的欣賞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多帶孩子去自然環境中感受,讓他們面對面和自然環境進行接觸交流,並且適當引導孩子們的熱愛之情,揮灑他們內心的喜悅。

兒童思維主要通過具體形象的認識事物來進行客觀聯想,想要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就要從具體事物出發,從孩子的思維角度出發,從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入手,讓孩子們真正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2、審美也是感性認識的開始

這是從日常小事中發展的,在家中它通常體現為孩子的選衣上,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總是對自己的穿著有著過多的自我理解,他們更願意選擇自己所選擇的。

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充分發揮他們這種自我選擇性

,並且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發展,千萬不要剝奪他們的選擇權,這不利於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平日裡想要培養孩子審美能力,也可以通過各種小畫本、彩色物體等等事物上出發,吸引孩子的感性認識和自主意識。

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利用相互關係培養孩子的色彩感以及審美能力,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藝術盲,著重對孩子的審美教育至關重要。

3、家長要善於運用各種相關知識

從孩子生活中的不同方面進行教育,舉個最簡單易懂的例子:經典建築,外出旅遊時,我們總會遇到那些較為經典的建築物,他們背後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和力量。

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這些傳說,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這種方式既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又可以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作精神和想象力,對於審美能力的發展,起著橫向作用

“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尊重孩子審美因從小開始

前不久遇見了一個媽媽,她十分苦惱地告訴我她最近遇到的一些問題,她表示,姑娘今年不過三歲,剛剛上幼兒園的年紀。

她以為這個年齡的小孩兒什麼都不懂。再加上自己是那種節省的性格,所以收了很多親戚朋友家孩子的衣服,也就是舊衣服

然而她卻沒有想到孩子面對這些舊衣服卻表現出了自己的不願意,孩子總是嚷嚷著衣服太醜,的確如此,衣服款式都是前幾年的老款式。

但是面對孩子不肯穿又不肯去上學的表現,她又很是不知所措,後來給孩子買了幾件新衣服,孩子也是碰都不碰,表示不願意穿,面對這種情況她哄也哄了罵也罵了,仍是沒有什麼用。

聽了她的陳述我告訴她:舊衣服沒有錯,新買的衣服也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每天讓孩子自己去在這些衣服裡進行選擇,或者是帶孩子去買孩子喜歡的衣服,那麼所帶來結果完全不同。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孩子的審美敏感期,他表示審美敏感期是幫助孩子形成道德的過程,每個家長都應該重視這個過程,也應該合理看待孩子對美的需求。

大量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孩子審美敏感期的時候,如果對孩子的審美要求進行了破壞行為,那麼長大以後這個孩子很有可能不懂得尊重生活。更是不懂得遵守規則以及社會紀律。

同時也會喪失對生活的追求感,以及對美的需求感。審美髮展與道德發展有著密切聯繫,家長不應忽略孩子最美的需求,而要尊重孩子審美需求,進行引導和陪伴,這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

“這件衣服太醜了,我不穿”,孩子的審美來自哪?別忽略了自尊心

TIP:

美學家蔣勳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審美水平高低決定了這個人的競爭實力,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孩子的審美力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審美力的高度提升是一種自信心的表現,能夠給人帶來無限的動力以及前進的活力。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自尊心,著重培養他們的審美力發展,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