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P(國內生產總值)能怎樣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GNP(國民生產總值)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

GNP是EGross National Product (國民生產總值)的簡稱,

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範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的總和。

例如一個在日本工作的美國公民所創造的財富計入美國的GNP,但不計入美國的GDP,而是計入日本的GDP

:在1991年之前,美國均採用GNP作為經濟總產出的基本測量指標,後來因為大多數國家都採用GDP,加之國外淨收入數據不足,GDP相對於GNP來說是衡量國內就業潛力的更好指標,易於測量,所以美國才改用GDP

這裡的國民是指包括本國或本地區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國或其他地區,但未加入外國籍的居民,其所獲得的收入叫作“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該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外國公司在該國子公司的利潤收入則不應該被計入。

諸如目前很多中國人去美國定居、生活或投資創業,只要他們還是中國國籍,他們的收入就要算入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內。

同理,很多外國公司在我國開設的分公司,其所創造的利潤則不能計入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為了更深刻地理解GDP和GNP這兩個概念,我們不妨舉個例子進行說明: 某公司一年在本國的產值是1000億美元,國外所有的分公司的淨利潤為200美元,國內的外籍員エ的工資是1億美元。那麼,這個公司為國家創造的GDP就是1000億美元。

而GNP包括國土內和國土外的所有收入這個公司為國家GNP做的貢獻=1000美元(在國內的收入)-1化美元(外國員工拿走的)+2000化美元(來自國外的淨利潤)=299億美元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是同一個公司,但是它對國家GNP和GDP的貢獻卻相差很大。由此可見,

GDP和GNP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指標,雖然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為計算口徑不相同,二者反映的國家經濟的方面也不同我們可以把GNP用數學公式來表述

GNP=GDP+國外淨要素收入

外淨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一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

掌握了上面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輕鬆算出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間內GNP的總值了。那麼,瞭解一個國家的GNP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1.GNP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一國國民的生活水平

GNP是本國國民生產的總產值,當然比GDP反映的要真實一些。外資在該國的產值再大,也不是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個人平均所得也越高

2:以GNP制定經濟政策更加科學

以GDP或者GNP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標,在一定的GDP水平下,會導致本國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策上更為推崇GDP,那麼它在經濟政策的取向上必然就是單純地追求GDP總量的增長,這樣不論是本國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要能把GDP做大就行,而在GDP增長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增加政府的稅收收入。

注重DP的國家或地區更傾心於招商引資,會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如果更為推崇GNP,那就不僅僅是要求經濟的增長,還要求必須是本國、本地區的企業促進經濟的增長。

在GNP增長的過程中,政府不僅增加了稅收收入,企業和民眾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盈利。注重GNP的國家地區則更重視本國企業的發展,會支持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內的本國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中的活動。

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新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比較。

2004年,隨著蘇州經濟一路高歌,GDP總量首超深圳,新蘇南模式達到了中國經濟發展樣板的制高點。

但這些掩蓋不了新蘇南模式的缺陷,被喻為“只長骨頭不長肉”,GDP上去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來,利潤的大頭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點打工錢。

2004年蘇州的GDP是溫州GDP的兩倍,但蘇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是溫州的一半。20世紀9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主要側重採用GNP和人均GNP衡量經濟增長和經濟實力。

但進入90年代後,96%6的國家紛紛放棄GNP和人均GNP,而開始重點採用GDP和人均GDP來衡量經濟增長快慢以及經濟實力的強弱

例如美國波青公司對GDP的貢獻足夠大,然而它對GNP的貢獻更是大得驚人,因為它的2萬多種零部件在美國以外的40多個國家生產,而波音公司的總部只是一個裝配企業。

同樣,美國沃爾瑪的GDP也很起眼,它的GNP更是力壓群雄,分佈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家沃爾瑪連鎖店,創造了世界500強營業額排名第一的佳績

因此,在那些跨國公司數量較多的發達國家,在GDP增長的同時,它們的GNP發展速度也十分迅速,由此產品的質量更好、企業的效益更高,整個社會經濟由投資驅動型開始向技術創新驅動型轉變,可謂是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繁榮。在我國,也有一些先知先覺者開始把企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追求GNP。

海爾集團就是一個例子,它把分廠辦到了“海爾”的故鄉德國,把產銷的觸角伸向美國,甚至還建起了令中國人自豪的海爾路。

3.GNP更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競爭就是GNP競爭,GNP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要靠本國企業的支撐,所以,要著重培養自己的民族品牌,打造強大的本土企業。

許多發達國家的GNP都大於GDP,因為發達國家的企業到海外投資多,他們在國內和國外共同創造的總經濟價值遠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情形則截然相反,因為缺少大型的跨國企業,無法創造海外利益,這些國家的GNP常常小於GDP的增長。

如果我們想在經濟增長中不僅是簡單地做大,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盈利,就必須適時地給予GNP以高度重視。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通用公佈系統(GDDS)的要求,中國從2003年開始採用

1993SNA的標準稱謂,統計術語GNP改用GNI,兩個數據的統計口徑基本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