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村落位於廣州從化區太平鎮錢崗村,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800多年來,錢崗古村落變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穩而不踞的古樸風貌,令人心馳神往,其中錢崗古道是2017年廣東重點打造的8個古驛道示範段之一,全長約13.2公里,西至錢崗古村,東至上清幽,途徑文閣村、錢崗村、顏村村和紅石村。古驛道上有眾多文化資源,如廣裕祠、顏村陸氏大宗祠、陸煒故居、陸氏宗祠、靈秀坊牌坊、文閣墟等古建築,以及錢崗古村的陸氏家族文化,是廣州市周邊最近的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驛道。

  第一天:沙溪水庫→紅石村→廣裕祠→西向更樓

  心動不如行動,早上9:20,筆者與朋友在嘉禾望崗成功匯合並坐上了14號地鐵快線,中間不停靠直達新和站,9:45左右下車,隨後坐車前往紅石村的沙溪水庫,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看到一個南粵古驛道的信息柱,有的已經褪色到模糊不清,有的則依然清晰。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地鐵新和站總站。

  坐車到達紅石村內的沙溪水庫用時約25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從地鐵站並沒有直接到沙溪水庫的公交車,需從此處坐公交車或者摩托車到達太平鎮再轉開往紅石村的公交車,如果要節省時間,打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2018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廣州從化天人山水站的背景板。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沙溪水庫。

  來到沙溪水庫的大壩上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發現了2018年在此處舉辦的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背景板,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意外。

  我們在出發前計劃從錢崗古道徒步路線的起點沙溪水庫001號樁開始,跟著綠道標誌走,這樣子就不會迷路,還可以在途中感受古驛道、上下清幽古村、“三坑口”問路石等古蹟風光。但遺憾的是,筆者從水庫邊上的工作人員瞭解到,水庫及周邊地區正在施工,如果我們貿然進去或許會有危險,建議不要進去。筆者在大壩上果然發現了施工標識牌,只能放棄原定計劃,重新規劃路線。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在水庫邊上歷經風雨而褪色的南粵古驛道信息柱。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水庫邊上飛舞的蝴蝶。

  在沙溪水庫邊上停留一會之後,我們重新規劃路線,決定去紅石村與廣裕祠。從水庫下來,沿著來時公路徒步前行,注意到了一些之前沒有發現的有趣的東西。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南粵古驛道驛站商店,邊上即是我們晚上入住的清幽民宿。

  我們從水庫下來後,發現在公路旁邊有許多農莊、農家樂,還發現了一個南粵古驛道驛站,專門售賣本地特色農產品,令人感到驚喜,但遺憾的是驛站並沒有開門,不然可以進去參觀瞭解本地都有些什麼農產品。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路邊黃色的小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路邊民居外牆籬笆上的花。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路邊果實累累的木瓜樹。

  一路上野趣盎然,突然闖進視野的一座與周圍建築格格不入的黃色小樓,被佈置得充滿詩情畫意的農家小院,路邊果實累累的木瓜樹、絲瓜棚,田埂裡蔓延到路基邊的小野花,被驚飛的群鳥……讓人不禁沉浸在這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裡。

  我們走到紅石村的一家小賣部稍作歇息的時候,與店家閒聊時瞭解到這裡距離廣裕祠還有一段距離,可以坐公交車前往。於是我們在此乘坐公交車前往廣裕祠。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從公交車上的信息牌上了解到,從紅石村委到廣裕祠東門之間有4站,到站時發現用時不到10分鐘。我們向司機瞭解到,這趟公交車一天只有三到四趟,車次較少,最晚一趟在下午4點左右。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從廣裕祠東門站下車便看到了錢崗古村的指引牌,公交站牌對面就是錢崗村休閒活動廣場,在此處可以停車,旁邊就是錢崗古村的東門。此時已接近正午,我們決定吃完午飯並解決晚上的住宿問題之後再繼續後面的行程。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山坑魚。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釀豆腐。

  在農莊老闆的推薦下,我們點了當地的特色美食上山坑魚與釀豆腐,油炸過的山坑魚尤其酥脆,釀豆腐則滑嫩可口,配上米飯,我們已無暇說話聊天了。

  在清幽民宿稍作歇息後,我們又精神飽滿地繼續我們的古道休閒之旅。在民宿老闆的帶領下,我們終於找到了紅石村的三座宗祠。從民宿開車到路口約3分鐘。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午後在路口納涼的老人和小孩。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南粵古驛道標識牌。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荔枝林裡的小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百年古樹。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原來大門的石墩。

  從路口進去,穿過一片荔枝林、走過一座小橋,便看到了紅石村的百年古樹。帶我們遊覽的民宿老闆是紅石村人,從小在這裡長大。據介紹,紅石村形成於明末清初,最初的村民由顏村搬遷而來。這裡的古樹是他們兒時的“遊樂場”,村中的小孩每到傍晚都會聚集在此玩遊戲,爬上樹頂更是家常便飯。我們在穿過荔枝林的時候還遇到了民宿老闆的母親,她跟我們親切地打了個招呼。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從古大門繼續往裡走,可以發現這裡只剩下原有房屋的框架。據老闆介紹,原來居住在這裡的人已經搬到了外面,裡面基本已經荒廢,只有少數幾戶人家依然住在這裡。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走在去往宗祠的路上。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古道文化遺址——國立陸公祠。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古道文化遺址——洞涯陸公祠,門上牌匾的字已模糊不清。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古道文化遺址——國敬陸公祠。

  從荒廢的小路上出來,外面終於看到了洞涯陸公祠、國立陸公祠和國敬陸公祠。三個祠堂坐北朝南,祠堂前面是個大池塘,俗稱“風水塘”。遠遠望去,整個建築佈局給人一種“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豁然開朗”之感。老闆介紹道,這三個祠堂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國民黨軍隊某部的指揮部,後被日寇發現後,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如今在祠堂的外牆上,戰鬥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解放後,三個公祠成為了當地鄉政府辦公所在地,後來又改造成了學校,現在則因時代的發展荒廢了。有趣的是,民宿老闆告訴我們,他原來就住在國立陸公祠背後,從邊上的小巷子進去直走就可以看到他原來的住址。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風水塘。

  遊覽完百年古樹、紅石祠堂,我們原路返回到路邊的車上,繼續前往錢崗古村,開車用時約5分鐘。

  錢崗古村有四座門樓,九間書院,三座祠堂,四座更樓。村子外有—條“護村河”。古村內的巷子多又深,且迂迴曲折,房舍、祠堂、棚廳、水池等一應俱全,是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靈秀坊牌坊。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東門(啟延門)。

  古村內有四座門樓。東向叫“啟延門”,南向叫“震明門”,西向叫“鎮華門”,北向叫“迎龍門”。門樓之間用古老的青磚圍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村落。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我們從靈秀坊牌坊進入古村,經過東門,往左拐,沿著樹立在路邊的指示牌進行遊覽,逐漸深入古村中心。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村內的歷史文化建築——東向人民食堂。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榕樹下的石桌石凳。

  在走了一段路之後,筆者回頭髮現朋友被落在後面沒有跟上來(後來知道是朋友被這裡的建築吸引,停在了那裡仔細觀看),筆者便坐在石凳上等朋友追趕上來。雖然此時已入秋,但是天氣還是比較熱的,坐在此處,一陣涼風襲來,樹上的枯葉紛紛飄落,身上一路過來沾染的燥熱彷彿也隨風飄走了。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在古村中散步、納涼的大人和小孩。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村中盛開的花。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我們往古村中心繼續前進的時候發現這裡有的建築與我們之前在路邊看到的小樓房有些相似,都是黃色的外牆,我們猜想它們之間會不會有什麼聯繫。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廣裕祠。

  跟著指示牌一路向前,終於看到了古村的中心建築——廣裕祠。這座家喻戶曉的古建築全稱是陸氏廣裕宗祠,有著很深的人文淵源,供奉著載入汗青的陸氏名人陸賈、陸秀夫。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陸秀夫像。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廣裕祠內的牆壁上的標語,默默見證著時代的發展。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筆者從廣裕祠出來的時候在院子裡的樹上意外發現了一個鳥巢。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廣裕祠正門前的八字形照壁,常見於北方。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廣裕祠外的銅像。

  從廣裕祠出來,我們繼續沿著指示牌指示的方向前行。古村內的巷子多又深,且迂迴曲折,如果沒有指示牌,很容易迷路。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古村內有許多指示牌,基本每個岔路口都會有一個,防止迷路。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村內的深巷子。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村內的銅像。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村內的歷史文化建築——凸字形黑板。

  古村內迷宮一般的建築,即使有許多指示牌,一不留神也很容易走錯路。我們再三沿著指示牌的方向來回走,終於找到了西向更樓。西向更樓有一木雕封簷板,名叫“珠江江城圖”,其內容反映了清代康乾盛世時廣州珠江北岸20餘公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貌,雕工精湛,這件無價之寶被文物專家稱為廣州的“清明上河圖”。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封簷板上的珠江江城圖。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西向更樓內景。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西向更樓全景。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我們也逛了一個下午,身體發出疲憊的信號,然而古村內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點尚未“打卡”,我們決定在此處結束遊覽,明天繼續。

  第二天:遊覽錢崗古村

  第二天早上,我們與民宿老闆道別後,背上行囊前往錢崗古村。從民宿步行約15分鐘,我們來到了烏石村大樓小店,一人點一份炒河粉,或許是因為在這裡吃早餐的人神情太過平靜祥和,早晨的空氣太醉人,我們不由得慢悠悠起來,享受悠閒的早餐時光。

  因為錢崗古村距離這裡有點遠,我們計劃坐摩的過去,但是沒有找到,幸運的是我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願意載我們過去的路人,我們很快就到了錢崗古村大牌坊處。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古村外的南粵古驛道信息指示牌。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古村大牌坊。

  因為昨天是從錢崗古村的東門進去,所以我們這次是從錢崗古村的最外的大門開始。穿過牌坊,走到街尾左拐往前走,看到指示牌後就沿著它所指示的方向前進。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南粵古驛道信息指示牌。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荔枝林,筆者發現這裡幾乎都是百年以上的糯米餈荔枝樹、槐枝荔枝樹。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在荔枝林裡玩耍的孩童。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荔枝樹下坐滿了人。

  古村周圍環境幽美,東、南、西三面有池塘,附近村民閒來無事就來這裡放鬆心情。池塘附近種了多種果樹,其中的荔枝有以糯米餈為上品,荔枝成熟時節,樹上“飛焰欲橫飛”,對喜愛的荔枝的筆者來說誘惑力爆表。一開始我們經過的時候他們非常警惕地問我們是來做什麼的,當知道我們是來參觀古村時則非常熱情地給我們介紹裡面都有哪些景點,讓我們哭笑不得。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陸氏宗祠。

  荔枝林邊上有一個池塘。池塘邊上就是陸氏宗祠,但是我們一開始都沒有發現,是我們最後從古村中出來的時候才發現的,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吧。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朋友在鎮華門(西門)前留影紀念。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鎮華門前的“陸秀夫負帝投海”介紹碑。

  錢崗古村有四座門樓,其中鎮華門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這裡的門檻比一般的門檻要高許多,從高高的門檻跨進去,我們還以為誤闖了哪個村莊:巷道乾淨整齊,木製的門扉緊鎖,一豬一狗彷彿要向我跑來,後面還有一位姑娘在掃地,兩隻小豬也似乎也在撒歡奔來,遠處傳來了隱隱約約的談話聲……這座神奇的村莊,就好像是被時光遺忘在這裡一樣。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隨時要“跑”起來的豬與狗銅像。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政南巷,它是貫穿舊村南北的中心巷,主村道外繞整個村莊。

  村裡的路也很特別,不鋪石板,也不是土路,而是鵝卵石。鵝卵石光滑而堅硬,橢圓形狀也好看,配上青磚老房,古味更濃。這些大大小小的巷子沒有一條是筆直的,最直的也只有一二十米遠。初來乍到的人會覺得這樣的設計有點兒隨意,殊不知這種隨意也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在錢崗建村之初,村中老者請來風水先生,先生用羅盤開了幾十條線,最後確定錢崗屬於蓮藕形,房屋和道路必須像藕田那樣,讓藕節自由地在田中延伸,否則就住不長。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古書院。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敬所書院。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錢崗村史館。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震明門(南門)。

我們沿著政南中心巷往南走,“打卡”了古書院、敬所書院、錢崗村史館與南門。需要注意的是,政南巷門口附近正在進行施工修復建築,路過時要注意安全。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道路兩旁的斷壁殘垣中,生機勃勃的野草肆意生長著。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沈氏宗祠。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迎龍門(北門)。

因為政南巷貫通貫通古村南北,所以我們打卡南門後繼續沿著這條路向北走,在北門前發現了沈氏宗祠,從沈氏宗祠出來,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北門已近在咫尺。在古村的四個門樓中,北門最具特色,因為它的閣樓比其他的門樓高。村的外圍現在仍存有殘缺的舊圍牆與四門樓相連。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朋友好奇之下爬上了迎龍門的樓閣,體驗不一樣的視角。

錢崗古道遊記:遊覽古村落,尋找古驛道

圖為迎龍門(北門)外圍。

  我們這兩天都在尋找錢崗古道,但是沒有成功,詢問當地的老人,他們說在錢崗古村裡所有的道路都是錢崗古道。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古驛道,其實早就在我們腳下了。

  踏上鋪滿鵝卵石的古驛道,遊於綠意盎然的古村落,感受著古往今來文人騷客的足跡。看著一座座古老而又別有韻味的房屋,它們隨意卻不雜亂;偶爾遇到一兩座祠堂,零星幾口水井,昔日之繁華彷彿又再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