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部大劇,也是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推薦劇目”之一,《外交風雲》的播出既形成了收視熱潮,也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討論。

近日,《外交風雲》研評會在京召開。主創團隊、出品方、播出平臺及數據公司的代表,與來自學界、文藝界、媒體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外交風雲》的製作過程、人物塑造、播出效果以及文化意義幾方面展開了全面而豐富的分析。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會上還特別邀請了兩名在讀的大學生作為年輕觀眾的代表,分享他們對這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獨特看法。會議主持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表示:兩名年輕觀眾呈現出了飽滿、豐富的當代年輕人的形象,對於劇目的優缺點也是直言不諱。“他們是未來,對今後劇的生產也很有借鑑。”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祝燕南

強強聯手

才能讓重大歷史題材更“好看”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首先致辭,他提出,《外交風雲》是一部有著出色的團隊合作的作品。編劇、導演、製片人是製作上的“鐵三角”,出品方華策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力量,廣電總局等各個相關職能部門都大力支持,提供了團隊合作的新案例。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葛學斌

編劇馬繼紅在發言中詳述了團隊合作在劇本創作階段的重要性。在架構起框架並有了相當的儲備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劇本的“魂”是什麼。在重大辦的支持下,針對《外交風雲》的劇本,舉辦了數次高規格的研討會,將眾多人物和事件以“民族精神”和“鬥爭精神”串聯起來,並將結尾的時間點修改為1976年毛澤東第二次會見尼克松時,以新中國外交的第一階段勝利,作為劇作的圓滿收尾。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馬繼紅

《外交風雲》出品方代表,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則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製作方、出品方、播出平臺與各職能部門“純粹地在推動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的無私。主創團隊的用心和創作上的紮實,讓重大題材能夠“好看”,而在傳播上的立體化,使得劇作得以“破圈”,形成了更廣泛的影響力。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趙依芳

大量年輕觀眾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對本劇的傳播,是《外交風雲》在播出期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這在播放數據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北京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副主任朱禮慶表示,《外交風雲》使得北京44歲以下的受眾人數突破1000萬人,廣東廣播電視臺副總監謝小潔則表示,該劇的觀眾畫像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群為主,並具有高學歷高收入的鮮明特徵。

作為數據公司的代表,酷雲互動副總裁呂海媛則指出在愛國熱情高漲的當下,《外交風雲》的播出十分符合當下大眾的心理訴求,並讓群眾的愛國熱情得以通過大屏抒發。因此,《外交風雲》得以打破不同地區電視臺在區域上的侷限性,拉動年輕人的迴歸。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偉人也要有“多面相”

在本次研評會上,可以看見《外交風雲》中多名演員的身影。周恩來的扮演者孫維民作為代表進行發言,詳細地敘述了自己是如何把握這樣一位偉大的外交官,並從內到外,“形神兼備”地在熒屏上展現周恩來的形象。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孫維民

演員的表演是劇作呈現效果的重要支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外交風雲》中在對周恩來形象的演繹上,有了新的突破。既有其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心為公的無私,也能讓觀眾看到他在外交談判中的精於觀察和細心從容。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李準

中廣聯副會長李京盛則特地指出了劇中晚年毛澤東形象的創新創作。他以“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一句形容劇中感人又動人的晚年毛澤東。在以往的作品中,多表現領袖人物的意氣風發,但在《外交風雲》中,由於特殊的題材和特殊的時間段,觀眾得以看見一個飽滿、嶄新的毛澤東形象。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李京盛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範詠戈則指出,劇中一些虛構的細節,很好地體現了偉人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並且,在《外交風雲》中,既有現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也有體現年輕外交官隊伍的虛構人物。這也讓劇中呈現的不只是偉人史,而是包含了普通人在內的一段“大歷史”。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範詠戈

文藝評論家陳先義同樣強調了細節在人物塑造上的重要性。在“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要求下,如何做到真正的“不拘”,以大量的細節表現人物並傳遞作品的歷史觀,感染更多的普通觀眾,《外交風雲》可以為未來的同題創作提供經驗。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陳先義

虛構的人物代表著那一段外交風雲的參與者,更是外交風雲的見證者。李準認為,凌雁和凌玥這兩個角色,把中國女性傳統美德中的含蓄美和現代知識女性在情感上的自由飛翔做了相當巧妙的結合。

而在年輕觀眾代表,來自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顏戀蘅看來,四個虛構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或許是為了吸引年輕觀眾,然而,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周恩來與鄧穎超之間平淡真實的革命情誼卻更顯動人。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顏戀蘅

敢於創新,文藝作品當對歷史更有深思

在研評會上,多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外交風雲》是一部第一次完整地表現新中國建國後近三十年的外交進程的電視劇作,可謂填補了重大題材創作的一個重要空白。更重要的是,《外交風雲》取得的成功,讓之後的創作者能更有信心地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度挖掘。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史競男便提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其實也充滿很大的戲劇性和迷人魅力。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甚至正在發生的中美貿易戰,都值得在電視藝術領域得到關注和表現。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史競男

對於《外交風雲》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功之處,李準認為,本作是對真正史詩品格的正名。國家命運的沉浮貫穿劇作始終,而其中,第一代領導人作為主人公,也十分符合“史詩”體裁中對“國家英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外交風雲》並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作品,而具有深刻的憂患意識,以及悲壯的情感表達。劇中許多次的危機,許多人的犧牲,都讓作品具有了一種史詩所需的悲劇色彩。

在李京盛看來,《外交風雲》是一部“將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相投,將思想高度與藝術高度相結合”的作品。在“外交”這一題材上的開拓打破了原先將中國革命史分為建國前和建國後的創作習慣和書寫上的時空停頓,建立了通史意義上中國革命的全過程。在文藝創作上是一種革新。

李京盛認為,開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域,這是當務之急。如今,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陷入了反覆書寫的境況。因此,在思想上、觀念上,創作者都應當跳出原先的束縛,挑戰新的題材領域。“這會讓我們的思想深度、國際視野,甚至是每個演員的表演都找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外交史學會會長杜起文則總結了《外交風雲》在戲劇之外的現實意義。在外交部內部,這部劇也引發了一股追劇熱潮。對重大事件的藝術再現,以及外交隊伍的真實呈現,都令人信服,難能可貴。

《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杜起文

因此,《外交風雲》在普及新中國外交史、外交政策和國際知識方面取得的成功值得充分肯定。“這是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畫龍點睛式的概括,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如今,中國要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一步,就是走進世界舞臺中央。這要求國家和國民要有外交的思維、外交的理念、外交的知識、外交的情懷。因此,《外交風雲》的播出,可謂恰逢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