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嘉興國際馬拉松賽道是這麼量出來的

揭秘!嘉興國際馬拉松賽道是這麼量出來的

11月23日,2019嘉興國際馬拉松將在嘉興市民廣場鳴槍起跑。這幾天,在本次大賽既定路線的道路兩旁已經掛滿了“嘉馬”的賽旗與標語。

隨著這個盛大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嘉興的市民們對比賽的期待與熱情也與日俱增。

馬拉松全程為何是42.195公里

相信很多市民都知道,馬拉松的名字起源於古時的希波戰爭,那你知道為什麼全程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公里嗎?

在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以紀念希波戰爭這一史事,決定設立“馬拉松”比賽項目,比賽沿用當年報信者斐地庇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

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直到1908年第4屆倫敦奧運會時,從溫莎宮的起點到奧林匹克運動場內的終點丈量的距離為26英里385碼,摺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

田徑比賽我們都知道有固定的賽道固定的距離,但馬拉松每次比賽的路線都是不同的。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本屆“嘉馬”全程馬拉松路線具體如下:

市政府廣場路→(左轉)新氣象路→(右轉)中環南路→(右轉)城南路→(左轉)環城西路→(左轉)三塔路→(右轉)吉楊路→吉東路→(左轉)環城西路→(順行)環城北路→(左轉)大新路→(右轉)紡工路→(左轉)甪里街→(左轉)雙溪路→(右轉)湘湖大道→(左轉)亞太路→(左轉)靈湖路→(右轉)靈湖西路→(右轉)靈湖北路→(右轉)潭湘街→(右轉)靈湖東路→(右轉)靈湖南路→(左轉)亞太路→(右轉)凌公塘路→(右轉)亞歐路→亞歐路折返→(右轉)凌公塘路→(右轉)海鹽塘路→(左轉)南溪西路→(左轉)花園路→(右轉)廣場路→終點:市政府廣場路

那麼它的距離究竟如何丈量?所謂的42.195公里又如何保證精確呢?

嘉馬的42.195公里是這樣量的

11月8日23時整,嘉興市民廣場不遠處的擁軍路上,一群丈量員拿著手電照著手上的記錄儀器和記錄本各自緊張工作著。

負責本次“嘉馬”丈量任務的是中國田徑協會選派的國際級丈量員王相英,此前國內有許多著名的馬拉松賽事都由他負責丈量。

因為工作任務日程緊,一到嘉興他就立即召齊丈量團隊投入工作,完成後王相英就要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地方。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考慮到交通壓力、氣溫等因素,馬拉松賽道的丈量一般都選在夜晚,全程一般最快也要4個小時。而丈量賽道所要用到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以及安裝在車前輪軸承部位一個名叫“瓊斯計數器”的測量工具。

這個儀器可以在騎行中模擬運動員路線軌跡,配合鋼捲尺、拉力器、溫度計、計算器、油漆、膠帶等輔助工具進行測量。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賽道測量首先要量定300米的距離,騎著帶測量器的單車來回4趟,根據計數器顯示的數據取平均值,得出一個換算係數,以此為參照去丈量計算整個比賽路程,得出精準的賽道長度。

為確保丈量數據的準確性,丈量員必須沿著最短路線騎行,依據瓊斯記錄儀的數據顯示,在丈量組配合下,對每公里的點位進行詳細的數據核對、定點標記、位置描述、並拍照存檔。

所以在丈量時,丈量員必須全程騎行42.195公里 ,具體到測量,分為測前校準、具體測量、測後校準三個步驟。

“賽道誤差每公里要小於1米”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簡單講解了丈量的原理,丈量組在兩輛開道的警車協助下,開始了丈量全程的工作。

包括王相英在內的三人騎上自行車緩緩前行,每隔1公里整的位置,自行車都會停下,依據瓊斯計數器顯示的數據,對相應點位進行數據核對,尋找路燈杆等標誌物,並用油漆在路面上進行標記,用文字記錄位置描述。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如果你以為只是跨上自行車,騎完全程就行了?那你又想簡單了……

這種測量方法看似原始,卻是最真實模擬運動員奔跑的路線。過程中丈量員要遵循最短距離測量原則,不能完全以人跑步的路徑為參照,要走直線和切線,這就十分考驗丈量員的工作經驗和騎行水平。

按照國際田聯的規定,馬拉松賽道的誤差範圍有嚴格要求——誤差不能超過全程的千分之一,也就是每公里要小於1米。

“拉尺子的時候也有標準,要在20攝氏度的溫度下,用50N的拉力去拉尺子,才是正常距離,否則,溫度如果變化測出來就不準了。另外,騎車的速度也不能太快,一方面計數器會損壞,另一方面輪胎過熱膨脹,每滾一圈的長度也會發生變化。”王相英說。“行動必須要迅速,不然等天亮路上車子多了還沒丈量完就麻煩了。”

“嚴苛是為了尊重比賽,尊重選手。”

0點整,丈量組到達甪里街向東路段,這時路上已經看不到幾輛車經過了,而丈量團隊已經完成一段11公里的馬拉松賽道的精確測量。

據王相英介紹,測量後距離的調整將會在提前設置好的一段被稱之為“盲腸”的折返路段當中體現。

揭秘!嘉兴国际马拉松赛道是这么量出来的

王相英說,馬拉松賽道一般使用城市公路,比賽時間也分佈在一年四季,各場比賽的條件差異很大,所以最開始馬拉松只講“最好成績”。直到2004年起,國際田聯才開始設立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要求有效記錄距離絕對不能短於42.195公里。雖然創造“世界紀錄”的條件苛刻,但還是要時刻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無論在哪個城市,每一條賽道必須一視同仁。比如直線距離須少於50%的長度;起終點的海拔落差坡度不能超過1‰等,這些都要在賽前嚴苛地反覆確認,讓每一位選手所創造的成績都能得到承認,這才是對他們和比賽最大的尊重。

隨著馬拉松賽道遍佈全國一個個城市,正是有這些丈量員的存在,馬拉松這項運動才能這麼快速地在全世界發展,不斷衝擊著人類極限的新高度。

讓我們向這些為“嘉馬距離”付出汗水的丈量員表示感謝!

(原標題《揭秘!原來“嘉馬”的42.195公里是這樣量出來的……》。編輯王杭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