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一篇發文,共享經濟又多了領域

最近工信部一篇發文《關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共享經濟的熱點又一次被推高,而且再次擴大來共享經濟的範疇,從消費市場往更基礎的生產範疇去擴展。我們很多人是共享經濟的收益者,甚至很多人也是共享經濟的輸出方。現在從消費領域滲透到生產製造領域,誰會是新的受益方,又不知道會增加多少市場機遇?

先讓我們聊聊什麼是共享經濟?我們身邊有些什麼屬於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官方些的解釋是擁有閒資源的機構、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共享經濟簡單點就是:你有我需要的東西,你借我用,我付借用的錢,東西還是你的,用完還你。

共享經濟幾個特徵:

1.需要付費;

2.陌生人之間交易

3.物權不變,使用權變更

4.出借品有”公共產品”特徵

5.有信用、數據保障雙方利益不受損

而我們現實經濟體制展現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把線下的閒置資源整合在一起,以平臺方通過信息數據確保用戶輸出方和輸入方的財產、信息安全等雙方所有保障,移動支付作為基礎工具,實現交易。而且從C TO C模式逐漸發展為B TO C模式。

很早就開始出現的資源整合平臺,比如滴滴整合車與出行者,青團社整合勞動力和需求方,很有些共享民宿平臺,這些都是典型的平臺整合C TO C的共享經濟模式。再到在我們生活中常騎的共享單車,用的共享充電寶,還有共享的辦公室或辦公用品。都是典型的B TO C的共享模式。

共享經濟經過這麼短短的幾年發展,咱們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七千多億元,預計在2020年規模可能超過9萬億元(數據來源艾媒諮詢)。共享經濟模式遠不止我們熟悉少數行業領域,目前比較明顯的領域有至少十項:教育行業、便民生活服務、電商購物、戶外運動、健康醫療、城市基建、專業性服務、酒店住宿、企業辦公、出行工具。甚至很多快遞行業也有共享經濟模式。

工信部一篇發文,共享經濟又多了領域

共享經濟為什麼會在我們這個階段發展如此迅速,其實總結幾點:

首頁:科技進步是共享經濟的基礎後盾保障。

我們的科技技術進步,互聯網網絡保障,智能終端普及,幾乎人人都用著4G網絡,都有智能手機,給共享經濟提供來硬件土壤,移動支付工具普及解決軟件配置,每個人都可以共享,供需方都有了技術實現,用科技連接供需。

其次:信息開放及安全,打通信息壁壘

隨著國家對互聯網信息安全加強整治,對互聯網虛擬溝通完善實名制,讓網絡安全電話實名、銀行賬戶信息、微信實名、支付寶實名等等,打破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安全問題,都使線上交易及互聯網用戶信譽提供後端信息保障。這就好比,我雖然和陌生人做共享交易,我只看到了對方的微信或者手機,但是背後有著實名制支撐。如果一旦對方信譽破產,我們可以通過平臺的實名制找到對方,也可以通過司法從網絡IP等信息找到對方。

再有:市場需求,市場有供需,經濟就觸發。

最主要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肯定是市場供槓桿。共享經濟產品一出來,除了前期的互聯網擴張模式的大量補貼來觸動大家使用,能真正活下來,發展起來,必然算市場需求。這個需要=經濟價格,市場供需就成立了。比如共享單車,很好地解決了2公里內的出行需求。供應方從閒置品中獲取收益,使用方通過合理的價格滿足需求。

工信部一篇發文,共享經濟又多了領域

當然,還有我們資本市場的促進也是共享經濟的飛躍的誘因。

這幾年,資本大鱷的瘋狂湧入,各種金融手段野蠻衝撞市場,各種貼補、市場爭奪在讓用戶眼花繚亂同時,野蠻生長的同時,的確培育了共享市場,為大眾消費者普及教育了共享經濟理念模式。也的確產生不少優秀的共享經濟平臺。觸發真正的共享經濟中的供需關係。

這次工信部的發文無疑增加了市場經濟領域,又將為共享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又將觸發更多發展,又將出現嶄新商業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