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被舍友排擠的姑娘,後來走遍了中國


那個曾經被舍友排擠的姑娘,後來走遍了中國


01

雪玲是我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我們當時在文學社認識,她是福建姑娘,愛讀書寫作,更愛浪跡天涯。

很多人都說,她是一個傳奇。

02

幾個月前她從西藏回來,到武漢找我玩。

一個人開一輛小破車,我說你幹嘛,她一身藏族服飾,站在武漢街頭,理著小平頭,活脫脫一個二百五:“你484瞎!我在做獨自一人的全國旅行,接下來我會開車去新疆。”

這麼多年了,她還是這樣天馬行空,大學時,她隔三差五就會外出旅行,曾經兩個月徒步長城,騎行去天津,畢業直接就去西藏,待了一年多。

但就是這樣能力出眾,人見人愛的她,在大學時,卻遭到了舍友的排擠。她們覺得她風頭太甚,覺得她朋友圈太光鮮,個別人有意無意,聯合起來排擠她。

一般小女生都受不了這樣的待遇,但雪玲偏偏不是一般人,她把東西搬到了小夥伴那裡,從此再沒回那個宿舍。

問她怎麼這麼酷,她說:“我很忙,哪有時間和她們鬧著玩,隨她們去吧!”

想來這也是一種處理方式,和那種哭哭啼啼的難過不一樣,既然三觀不同,那我們不必強融。

走在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很多人,人來人往,是人生常態。

03

後來我也慢慢學會了她的處事方式,不再主動交朋友,不再浪費時間去維繫一些本就不是一路人的假朋友,很累,也很無聊。我開始相信緣分,氣質相投的人,自然會走到一起。

還會想起和雪玲在冬日的濟南街頭喝啤酒,吃烤鴨,那時年少,那時自有一股英雄氣。

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種活法,不是謹小慎微,不是四處討好,當然,更不是漫無目的。

一句話:年輕,就應該特麼肆意地活!

夏天時,我們通了幾次電話,得知其實她也有自己的煩惱,有些是個人,有些來自家庭。

原來不可能有完全自由的人,風箏飛再高,搖搖晃晃的,還有那根連著的線。

不知道她最近去哪裡了,在濟南時,我們一起去過大明湖、千佛山,一起寫文章,一起做報紙,偶爾,還帶著相機,一起外出拍照。

當時老徐是我們的領路人,教我們寫作,教我們做人,然後一眨眼,我們也開始四處為家了。

當時有四個人,現在兩個在讀研,一個在工作,還有她,在浪跡天涯。

我最佩服她,她活出了肆意的感覺。


那個曾經被舍友排擠的姑娘,後來走遍了中國


04

原來很多的佩服和羨慕,都源於我們無法做到。我們不行,所以我們崇拜別人。

記得有人和我說她,說這種做法不對,說女孩子應該早早成家,說找個工作過安穩日子才最正經,說浪跡天涯的人是最不負責任的人。

她沒有回應,我也沒有回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尊重和理解,才是最好的姿態。

其實最無聊的,全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站在所謂的道德角度和世俗一面,以衛道士的姿態肆意評價別人,這樣的人,有很多。

後來想想,這種人,原來活得也很肆意。

一種過早失去想象力,然後持續無聊的肆意。


那個曾經被舍友排擠的姑娘,後來走遍了中國


05

大學畢業時,我攢錢買了一臺尼康D7000,後來雪玲也買了一臺,告別時,她說,要去西藏。

與很多幾日遊拍幾張照片然後回來吹牛逼的人不同,她去了一年半,支教,幫助當地人,活在西藏,其樂融融。

她是自費去的,什麼也沒想,什麼也沒要,待在西藏,彷彿成了土生土長的西藏人。

自問,我做不到,我腦子裡還想著前途名利,我根本做不到。一到人生的重大選擇,方能顯出人生境界,我雖然比她大一歲,但我不如她。

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在越來越陌生的朋友圈裡,她一直像一股清流,在做自己,在認認真真地生活。

我做不到,所以我佩服她。

06

越長大,有時候也會想好朋友的定義的是什麼。

想來想去,也有點頭緒了。

三五年不聯繫,也不會去想;再聚首時,我們照樣談笑風生吹牛逼。

Ov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